APP下载

十七大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2011-04-01何敏娜许尚立王坤奇

城市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差距公平分配

何敏娜,许尚立,王坤奇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把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学术界也更加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结合新世纪新形势,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现状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措施。笔者对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梳理,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简要述评。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学者们一致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郭飞、王飞认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初步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响应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二是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相适应的微观自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新体制。三是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力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有明显改善。[2]

张传翔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收入分配中增强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使城乡居民收入中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成份不断提高;二是基本形成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三是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坚持完善社会再分配调节体系。[3]

学者们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谷亚光主要是从全国的基尼系数逐年扩大(2000年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逐年上升至2008年已经达到0.446)、城乡内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比例的失衡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4]

郭飞、王飞认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主要存在六大问题:一是某些有权者利用权力寻取私利,攫取了大量的黑色收入;二是行业之间由于部分垄断性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过低;四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成熟,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低价出售公有住房等弊端;五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新工资制度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存在缺陷;六是个人收入差距持续显著扩大,全国基尼系数逼近危险区。[2]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确实存在不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杨宜勇认为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有:一是随着一部分人的腐败和非法致富,使现实存在的贫富差距在大众心理上更加放大,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并产生“示恶效应”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真空”状态下,人们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这将是危险的潜伏因素;三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出现是一个危险信号。[5]

权衡认为,目前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已严重抑制内需和消费、制约经济增长和转型,特别是如果出现由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 “隧道效应”,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他还指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是中国收入分配的另一核心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极有可能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演变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6]

李炳炎、袁灏深入的分析了我国基尼系数持续攀高和城乡之间、城乡内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认为我国的收入差距不只是在扩大,而是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7]

张贵存认为,近年来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会在今后一段时间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会阻碍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且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这有悖于唯一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主体,使他们成为相对利益的受损者,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甚至容易导致两极分化,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8]

笔者认为,对于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我们要客观看待。首先,承认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存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就必然会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其次,要清楚认识到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大多数人的收入有很大提高基础上出现的扩大,我们要客观看待收入差距现象,不能因为出现收入差距扩大而否认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再次,要认清收入差距扩大与两极分化不是一回事,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将收入差距扩大混同于“两极分化”。最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确实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我国已经进入到收入分配很不公平的国家行列,政府应该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三、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都认为这不是一两个方面所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学者们根据自己所观察的角度来分析,便出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一)制度因素。王金燕认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税收制度不完善,行政垄断使垄断行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公共财产和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都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9]张贵存认为我国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个制度必然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拉大收入差距。[8]权衡认为,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有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形成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和因素。[6]

(二)结构因素。潘文轩认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经济社会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正在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更显著。首先,狭义的工业化(即不包括服务业)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次,我国农业比较生产率过低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再次,目前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不少弊端,加上各种不合理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偏差,形成了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种种负面效应。[10]

(三)其它因素。张宗坪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视角探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由于我国高校扩招是在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而采取的“聚进式”扩招,且扩招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受教育者,这种特殊的大众化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再加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不合理和社会资本分布不平衡,这或许对比较富裕的家庭影响不大,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就业难更使他们的投资与收益严重失衡,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居民的贫富差距。[11]张贵存也指出了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体制性原因是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垄断行业和高额利润的存在,社会原因是从社会上还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中带来的大量非法收入。[8]

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对收入差距扩大化原因的分析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注意到了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对收入差距的推动作用,强调新自由主义思想、某些地方政府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失误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张荣国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在探讨的分配公平只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正。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定会拉开人们的收入差距,若是不能很好地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就必然会出现分配不公平。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受外资企业的冲撞,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中国国内的贫富差距。[12]

刘淑清、王致胜从意识形态出发认为,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水平大幅度下降。私营企业主不仅是为了自身利润最大限度的压低工人工资,而且提供给工人十分恶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甚至让工人超时劳动、拖欠工资的现象相当的严重。对工人的苛刻使私营企业主自己却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豪,居民收入差距就此拉大。[13]

谷亚光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误区来考察造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在认识方面,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有以下几种不能成立的理论影响了我们收入差距悬殊问题的及时治理。第一种是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高效率的理论;第二种是完善市场就能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第三种是经济增长最终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第四种是劳动工资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在实践中,谷亚光觉得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经济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但是并没有认真探讨通过何种方式去实现改革成果的分享,致使要素价格不合理、企业分配行为不规范、国家的允许和放任、经济流动性的缺乏等一些不合理因素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进一步强化。[4]刘淑清、王致胜也认为,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政府行为有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政府在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的过程中,放松了和放弃了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由于片面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益,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政策,不仅助长了个人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而且在利润的驱使下,助长了企业投资增长的热情,加大了企业投资和消费的失衡。[3]

笔者认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与个人在劳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个人的禀赋和能力、个人机遇等因素有着必然联系。只是相对于合理的个人因素和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市场性的收入差距而言,人们无法接受的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资强劳弱造成的贫富分化,更或是不合理的制度性安排和地方政府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失误所导致的分配不公问题,人们更希望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实现分配公平。

四、缩小收入分配的措施

如何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刘淑清、王致胜认为,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坚持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和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在公有制企业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私营企业建立和健全工人工资增长的法律和制度,加上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确实做到抽肥补瘦,关注民生,缩小收入差距。[13]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郭飞、王飞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及相关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及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等,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大改革收入分配的力度。张荣国认为,公平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本着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把公平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首先,保证市场经济中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其次,充分发挥公平的作用,即以公平的分配政策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再次,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收入均等化;最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公平这个社会主义理想和原则。[12]

(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谷亚光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要实施城乡统筹的制度,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项制度必须是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上为农民增收提供机会;二是以抓“两极”为重点。既要通过法律、政策、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来限制富的“一极”,同时也要努力解决贫困问题以缩小穷的“一极”;三是在我国强资本弱劳工的市场供求格局下,需要政府在干涉工资制定程序和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两方面干涉劳资关系,来提高劳动报酬,保证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

(五)保持物价稳定,增加转移支付。赖小琼、黄志淋认证了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是为正的,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在长期应尽量维持物价基本稳定,要将通货膨胀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此外,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转移支付、农业、教育和科学事业等方面的支出。[14]

综上所述,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文章众多,成绩突出。但通过查看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程度认识不统一。目前专家学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严重,有争议的是严重的程度而已。有的作者认为我国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但还没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有的作者认为已经严重恶化,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二是对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具体做法研究少。三是对如何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实现分配公平。四是对比性研究少,今后可以更多的将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与北欧诸国等其他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进行对比研究。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21.

[2] 郭飞, 王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改革:成就、问题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3):27-40.

[3] 张传翔.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现状分析及其深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4.

[4] 谷亚光.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原因及治理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4):64-74.

[5] 杨宜勇, 徐振斌, 黄燕东, 赖德胜等著.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1):40-41.

[6] 权衡.消除分配不公——实现真正的中国经济奇迹[J].新华文摘, 2011(4):29-32.

[7] 李炳炎, 袁灏.当前我国业已出现两极分化问题的实证分析[J].探索, 2010(5):100-105.

[8] 张贵存.论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6):232-234.

[9] 王金燕.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分析[J].实事求是, 2010(5):46-49.

[10] 潘文轩.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0-29.

[11] 张宗坪.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视角探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3):40-42.

[12] 张荣国.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分配公正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8(1):45-49.

[13] 刘淑清, 王致胜.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主要途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0):56-64.

[14] 赖小琼, 黄志淋.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22-29.

猜你喜欢

差距公平分配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公平比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