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

2011-04-01集美大学厦门36102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集美大学 厦门 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
——现状、问题与原因

□丁春华[集美大学 厦门 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全国高校中得到普遍开展。几年来实践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实践教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有必要考察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根本性问题,并且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把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道德课的简称)改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规定的七门课程调整为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课。与“98方案”相比,“05方案”在课程门数减少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如今,“05方案”已经实施近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影响实践教学深入、全面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加以梳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发展的现状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经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开展起来,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整体上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以达到质的突破。

(一)国家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2005年1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水平参差不齐

2005年以来,全国各类高校从此前局限于添加多媒体设备、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发展为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最普遍的方式是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活动等。此外,组织和指导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辩论赛、科技文化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甚至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也被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也普遍建立,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历史文化基础的地方,因地制宜,建立教学基地或者运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参观学习等。

(三)在理论研究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涵义和地位的理解还没有达成共识

要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其模式,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关系怎样?但是,当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涵义的理解、地位的定位问题,在理论研究中没有达成共识。

基于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关系,目前对实践教学的涵义理解和地位定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本身不是独立的,其地位与理论教学也不是平等的。内容主要包括读原著、听专题报告、案例讲解、图片运用、讨论交流、看教学录像等,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改变以往理论课上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增加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二是认为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进行的,其地位与理论教学是同等的。内容主要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且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1]。这个定义强调四个层次: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本身内容相联系、由任课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三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有实践教学成分,课堂外也有社会实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又包括“社会实践教学”。“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2]。由于对实践教学涵义和地位理解的不同,各地高校的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侧重也不同。

(四)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往往不加区别

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有的高校将各种类型的教学实习都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一般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之间有着实质区别:就目的而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专业技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内容而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专业技能的具体操作和落实,重点在于实践本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理解、运用,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理论修养、思维能力等方面得以内化,重点不在于实践本身;就形式而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较单一,不同专业必须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如航海专业的海上实习、机械专业到工厂车间的实践等;相比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更加多样、组织更加灵活。

当然,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思维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锻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由于了解了社会而拓宽视野,提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但是,尽管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仍然不能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简单相等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推广、发展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质量没有能够与之同步前进,而且在高速度、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也暴露出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在根本上束缚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人们主要是从其对理论教学作用的角度进行考察的。普遍的观点是:实践教学很重要,因为它增加了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它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理论教学的实效。这种认识当然没有错,但是这种认识没有触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用的实质。从古至今,教育的首要目的都是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更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不是简单直接的思想灌输,而是以“理”服人,在理论的阐述中、在知识的传达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吸收和掌握、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作用的实质,从大的方面说在于传播人文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从小的方面说在于通过培养而使每个大学生都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健全的人格。

由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衍生出以下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问题

第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与实践教学的目的相脱节的现象。一些校园实践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为了实践而进行实践,其内容、目的与思想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如时装秀、礼仪训练、校园十大歌唱比赛等。

第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大多数高校由于经费和师资等原因,都没有教学计划内安排的实践课程,或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上……”[3]。虽然实践教学本身应该灵活多样,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需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共存。不一定僵化地设置统一的模式,也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如河北、陕西等地都有许多革命圣地,可以采取参观这些地方的形式,而广东、云南等地一些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实践基地。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统一组织。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有这样的组织原则:课堂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由校团委、团支部、辅导员计划、组织和实施。校团委、团支部、辅导员等组织机构和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可是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面却容易造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问题,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良性循环、持久发展。而且,这种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也会导致实践教学活动多是短期行为、不具有连续性,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机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外在问题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正如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未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需再回到实践中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理论,实现学以致用。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外的活动,在实际落实时常常偏离其出发点、丧失其针对性,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无法达到其教学目的。

二是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资金投入普遍不足,“近年来在全国很多高校进行学生大量扩招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却不见增长或增长缓慢,应当配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课时不是被挤占就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实施,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所必须的物质经费投入、课时、师资配备等均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4]。

三是与其他科目相比,思想政治课仍然是高校最不受重视的学科,地位不仅低于专业课,而且低于同为公共课的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

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重复对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重复包括四门理论课之间内容有重复、大学理论课教材与中学政治课教材有重复、单独一门课程的教材内部也存在前后重复等状况。这些情况无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根据近年来众多研究者所作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状况堪忧,诸如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差、社会实践教学不规范等问题大量存在。对实践教学界定不清、重视不够、流于形式者居多”[5]。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普遍开展没有明显改观理论教学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大学生把理论转化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的 作用。

三、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确切地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新挑战,这些新挑战具体影响到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的以上问题。

首先,社会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价值多元化。“西方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一下子良莠不分地进入我国,这对于尚不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和理论批评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或困惑,从而对他们的思想成长产生消极影响”[6]。以巨大的经济力量为后盾的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很有影响力,甚至,“一些大学生把西方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理论看作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主张用它们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必要性产生怀疑”[6]。此外,不良竞争、贪污腐败等社会不公正问题的存在,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也必然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对大学生知行一致性的养成带来极大的挑战,即社会缺乏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在实践中加以身体力行的良好环境。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造成了客观困难。

其次,就高校而言,人文环境的缺失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只片面地强调突出‘专’特色,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使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好与坏对自己的未来影响不大……”[7],其实不仅大学生,学生家长、许多专业课教师,甚至一些高校领导者都有相近的看法。许多高校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资金投入不足、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大、对思政课的开设情况关注不够、人为压缩教学时数等等”[8]。高校的这些观念和做法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特点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据调查,有的省市思政课教师只占学校教师总数的3%左右,却承担着10%以上的教学量;教学课时也普遍高于专业课教师”[9]。在高校里,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超量工作的,每学期需要授课的人数基本都在300~400人,每个学期批改作业和考卷的数量一般也是专业课教师的三至四倍。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和考卷用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使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加之授课对象300~400人,依靠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集体性实践教学活动的操作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其成长背景与上几代人明显不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突出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提倡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而且,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无时无刻不受到家人的关注,个性、自我意识非常强,思考方式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反感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已经失去以往大学生曾经拥有的“天之骄子”的地位,高校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也加剧了个人本位倾向与急功近利的心态,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与前几代人有巨大差别,网络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加了信息量,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东西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着大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当然,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并非就是缺点,这里只是针对这些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影响而言的。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70.

[2]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 70.

[3]欧洪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5.

[4]郁大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探索,2008,(2): 169.

[5]刘强 邹菊茹,完善保障条件探索适合模式——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2-9(6).

[6]吴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C]//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组委会.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发现杂志社,2005: 40-58.

[7]孙云霞,关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62.

[8]李桂树,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困境的原因解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139.

[9]丰捷,胥丹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受欢迎,关键看教师[N].光明日报,2008-4-2(5).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Mod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ituation,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DING Chun-hua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Since the 2005 Plan coming into ef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past years, we have had rich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but in the same time there exist some questions, which af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So, we must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causing these problem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ts mode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G623.15

A

1008-8105(2011)02-0108-05

2010−09−05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最终成果(2008B2113)

丁春华(1975−)女,哲学博士,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师.

编辑 戴鲜宁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