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

2011-04-0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54100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541004]

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

□罗宝成[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541004]

科学探索和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这一基本问题都曾做出过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胡锦涛的贡献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求真务实”的高度概括;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思想地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大众化等。胡锦涛的探索和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规律的认识。

胡锦涛;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大众化

科学探索和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毛泽东曾经将这一基本问题看成是“非常重要”和“第一个重要”的问题[1]813;邓小平更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问题,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破了题;江泽民对这一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既定方向深化、扩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承前启后,继续对这一基本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求真务实”的高度概括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根据特定的客观形势和历史任务都曾经做出过高度概括。毛泽东称之为“实事求是”,邓小平突出了“解放思想”,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胡锦涛则侧重并将其概括为“求真务实”。他深刻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2]72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党的思想路线本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因此,胡锦涛的这一表述实际上就是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的高度概括。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将“求真务实”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高度加以强调。

胡锦涛将“求真务实”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高度加以强调,根本目的是要求我们党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但是,更为直接的目的则是要求共产党人必须以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和扎扎实实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贯彻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很明显,相对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而言,“求真务实”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着力改造世界的要求,更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

二、赋予“解放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思想地位,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空间

在党的领导人中,是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了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关系,并开始发挥其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创造,使得我们党能够在文革结束后将对这一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从错误的泥潭中走出来,进而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得以拨乱反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航船开辟出新的航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点。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将解放思想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能不能克服这些困难与阻力,事关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这就迫切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胡锦涛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1,并强调要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将解放思想提升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法宝的高度加以强调,实际上赋予了解放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思想地位;强调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实际上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空间。因此,从本质上讲,这是胡锦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吹响的探索和回答这一基本问题的号角,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一步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革命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七大以后的较长历史时期内,党的文献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却不再提及,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一科学命题才在学术理论研究中被重新使用,并得到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世纪之初,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胡锦涛坚持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精神,重提这一命题,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中心任务而多次强调。他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645。他特别指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4]599。最终,在党的十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

不仅如此,胡锦涛还进一步明确了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向,即:“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做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4]728。这里的“三个要”和“三个特色”实际上明确了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向,这既是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什么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探索和正确回答。

四、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大众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只有掌握广大群众,才能发挥其根本的指导作用。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客观地讲,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仅仅掌握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其应有的巨大指导作用因其还没有完全掌握群众而不能彻底发挥。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不能完全掌握群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其缺乏必要认识和理解,对其指导中国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自觉意识。因此,如何让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认同感,更好地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成为我国社会当前十分迫切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将来中国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胡锦涛适时地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大众化的任务和要求。这是继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的又一次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命运和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思想创造。

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提出,大大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群众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且在指导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满足群众的利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5]1318。而要真正实现这一价值目标,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让广大群众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因此,大众化命题和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目标的深邃认识和深刻把握,这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将来中国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必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五、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怎样巩固和坚持其指导地位做出了创造性地回答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改革开放更为关键的今天,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应该说,这个问题依然紧迫而现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此,胡锦涛反复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项重大任务”[6]243,“我们自己要有主心骨,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684等等。这既是胡锦涛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品格和高瞻远瞩的卓越品质。

不仅如此,胡锦涛还对怎样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出了回答。第一,“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第二,“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三,“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工作主动权”;第四,“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4]684-687。为此,党中央做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等等。这充分显示了胡锦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信心。

六、更加突出“老祖宗”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永远都不能丢的“老祖宗”。之所以不能丢,乃是因为“老祖宗”在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十四大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仅到十六大前夕,胡锦涛对这一问题直接和间接的阐述就多达二十余次。比如,他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丢,一定要坚持学习,坚持在实践中运用,如果丢失了就会丧失根本”[7]1513。但是,“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基本原理要坚持,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8]2213等等。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对“老祖宗”的重视程度更加提高了,有关的论述更是不胜枚举,其认识和思考也更加深刻,几乎在每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重要场合,都要强调这一问题。比如:“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2]365。“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6]158等等。

正是基于对“老祖宗”重要性的重视,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创新思想和要求。这些创新思想和要求大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的新境界,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规律的认识。正是在不断对这一基本问题创造性探索和回答的前提下和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才能够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渐完善、趋于成熟。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也就永无止境,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探索和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伟大复兴。

[1]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3.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24,645,365.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99,728,684,684-687.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43,158.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13.

[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213.

Creative Exploration and Answers of Hu Jintao to“What is Marxism and How to Research Marxism”

LUO Bao-che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541004 China)

It is the precondition of Communist Party innovating theory and developing practice to scientifically explore and correctly answer “What is Marxism and How to Research Marxism”.Hu Jintao’s main contributions include: he has made high generalization to Marxism essence of “Seeking Truth and Dealing with Concrete Matters”, given “Emancipating the Mind” new connotation and higher thought position, repeated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ut forwar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its innovative theory, etc.Hu Jintao’s exploration and answers greatly deepen our party 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law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Hu Jintao;Marxism;Seeking Truth and Dealing with Concrete Matters;Emancipating the Mind;popularization

A81

A

1008-8105(2011)02-0100-04

2010−09−20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品格研究”(HIT(WH)2008013)。

罗宝成(1975−)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文学院教师.

编辑 戴鲜宁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