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科技英语中的目的性翻译

2011-04-0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翻译译者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试论科技英语中的目的性翻译

□胡 军[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科技英语翻译的发展需要合适理论的支持。虽然以往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但这些讨论往往侧重于科技英语词汇、语法和文体上的特征,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因此明确科技英语文章的功能和目的,更有助于科技英语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科技英语; 翻译行为

引言

功能翻译理论,主要由德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德国学者诺德(Christiane Nord)曾对“功能翻译理论”,下过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即:“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Functionalism’ means focusing on function or functions of texts and translation’)[1]。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翻译实质、翻译过程参与者和翻译功能理论原则[2]。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有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功能翻译批评理论”)[3]、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曼塔莉(Justa Holz-Manttari)[4]和诺德(Christiane Nord)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5]。

“功能目的论”原文为Skopos Theory,其中Skopos为希腊语,意为“动机,目的,功能”,它由“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ans J.Vermeer)所提出[6]。诺德(Christiane Nord) 在其著作《目的性行为分析功能翻译理论》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并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思想中,“目的”主要是指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诺德(Christiane Nord)认为“译者的任务是为了一个既定的目的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翻译策略”[7]。

一、目的论与科技英语翻译之切合点

翻译不是人类的一种随意活动,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是一项须考虑目的语读者和委托人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8]。由于原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存在着如语言种类、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的不同,而且原语作者的意图及采用的语篇形式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在考虑一切有关的因素的情况下,采取他认为最合适的方法,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科技英语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是科学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形成的一种从属于普通英语的语域[9]。纵观我国的翻译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直都是文学翻译占据主要地位,而科技英语翻译作为应用英语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科技英语在词汇、常用句型、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和普通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科技英语翻译和普通翻译及文学翻译相比有不少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虽然科技翻译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年来,科技翻译研究的飞速发展,在数量上有赶上甚至超过文学翻译之势,只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很多科技翻译研究者多着重于翻译技巧,而忽视了翻译理论,从而导致翻译中的许多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都是由文学翻译引发,或者是以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由于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之间的较大差异,这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科技翻译。因此,当前科技翻译的理论研究相对文学翻译一直滞后。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委托人对翻译的要求、文本的不同功能、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都是翻译活动务必要考虑的要素,科技翻译的客观性、精确性、严密性和简明性等功能特征以及正确、通达、适切等翻译要求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要求不谋而合[10]。因此,正确地运用功能翻译理论,能更有效地实现科技翻译的翻译目的。本文正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科技英语为载体,从理论的高度探讨了科技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含有三个重要法则: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功能翻译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一)目的性原则对科技翻译的指导作用

弗米尔认为“文本目的是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因此所有的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性法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来决定的,即“结果决定方法(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6]

在科技翻译中,翻译目的可以指整体的翻译行为,也可以指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还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翻译单位及适用的翻译策略。即“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原文,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

科技文本的译文阅读对象可能是该专业专家学者或初涉该领域的学生,甚至是一般大众,他们的文化层次、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别甚大。功能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1: Iridocyclitis and acute conjunctivitis were noticed in 17.2% of HLA-B27 positive patients with AS;

译: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中17.2%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或急性结膜炎;

例2: An outbreak of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occurred in Shashi, Hubei province,China, during July~November 1988.Estimating cases were in 17 thousand(7%) of 250 thousand population in the urban district.

译:1988年7~11月湖北沙市出现了一次红眼病的爆发流行,市区发病率为7%,累计患者不少于1.7万人。

同样是conjunctivitis一词,为何在例1中要翻成“结膜炎”而在例2中被翻成“红眼病”?这是因为例1来自学术论文,而例2来源于报纸的科技专栏。学术论文的阅读者均为对该学科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结膜炎”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术语,如果换成“红眼病”则显得不够正式。而例2 译文的读者是一般大众,文化背景不一,许多人并不明白“结膜炎”为何物,译者为读者着想,根据译文目的选择了相应的翻译策略,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红眼病”代替了“结膜炎”,从而达到了预期功能。

(二)连贯法则对科技翻译的指导作用

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

与文学翻译不同,科技翻译并不强调语言的优美,而是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精确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科技翻译要特别注意译文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因此在科技翻译中,译者常常为了更准确、更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需要对原文的表现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或对一些比较艰深和最新出现的科技术语进行阐释以易于理解,从而使原文和译文在示意功能上趋于一致。

例3:These depressing pumps ensure contamination-free transfer of abrasive and aggressive fluids such as acids, dyes and alcohol among others.

译:在输送酸、染料、醇以及其他摩擦力大、腐蚀性强的流体时,这类压缩泵能保证输送无污染。

英语中更多的使用名词、名词性词组或结构,而汉语更多的使用动词或者动词性词组。翻译时应适当将一些名词转换为动词,如这句中的名词transfer被转译为动词“输送”。这种词性的转变事实上是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而对译文词汇层面上的调整,

例4:These voice messages can be accessed later by the person to whom they are addressed.

译:信息接收人可以迟些时候取出这些语音信息。

由于被动语在英语中使用较为频繁,而在汉语中出现不多,因此在翻译中译者进行了语态的转变,即把原文的主动语态变成了译文的被动语态,从而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5:In clinical, diabetes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ype I diabetes (IDDM) and type II diabetes(NIDDM), the latter is 90% of total diabetes patient.

糖尿病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两大类,即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IDDM)和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IDDM),后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90%以上。

许多人并不明白I、II型糖尿病是什么,也不知道两者之别,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加上了说明,从而使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都能一目了然。

(三)忠实性原则对应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目的论虽然以目的性原则为重点,但也肯定了翻译的忠实性,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诺德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在科技翻译中,忠实于原文是很重要的,这种忠实体现在各个方面,但必须强调的是,内容的忠实远比形式的忠实更为重要。

如许多科技术语往往有其普通意义,在不同的领域又有其专业意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多考虑其专业背景和上下文的关系,才能避免望文生义。

例6: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dog driver that its construction is simple, its additional force moment is weak and its axial size is short.

误译:本文所介绍的拔钉钳是一种结构简单、额外瞬时力弱、轴向尺寸小的新型结构。

正译:本文所介绍的止动器是一种结构简单、附加力矩小、轴向尺寸小的新型结构。

本句来自于一篇关于机械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出译者也考虑了其机械专业背景,因此没有选择“dog ”的一般含义,但译者对后面的“additional force moment”的错误理解,以及对“axial size”的忽视,导致把“dog”误译成了“拔钉钳”。

例7:Both oil and natural gas are transported in pipelines which stretch for hundreds of miles from the oil fields to where the materials are to be used.If your city uses natural gas, whenever you turn on a gas burner,you open a pipe whose other end may go down into the ground a thousand miles or more away.

误译:石油和天然气都由管道输送。这种管道从油田到使用地点长达数百英里。如果你们的城市使用天然气,每当扭开气炉时,你打开了一根其另一端可能远在一千英里以外地底下的管子。

正译:石油和天然气都由管道输送。这种管道从油田到使用地点长达数百英里。如果你们的城市使用天然气,每当扭开气炉时,你开启的每一根管子,它的另一端可能在一千多英里远的地下。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如果把you open…or more away翻译成“你打开了一根其另一端可能远在一千英里以外地底下的管子”,强调的就是“管子”,而原文前两句提到石油和天然气都要输送很远的距离,实际强调的是管道的距离。后面只是其例证而已。因此,我们把它翻译成“你开启的每一根管子,它的另一端可能在一千多英里远的地下”更符合逻辑也更忠实于原文。

三、结束语

传统的翻译论强调“等值”,即译文从属于原文,而译文的自身功能往往受到忽视,与“等值”论不同,功能目的论理论注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译者明确科技文章的功能和目的,把科技英语翻译看作一种目的性交际活动,从而根据不同语境文体,采用改译、增减、加注、说明等方法,进一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1]NORD C.Skopos, Loyalty 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J].Target, 1991, 3 (1): 91-109.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 2000,(4): 9-12.

[3]KATHARINA R.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critism[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4]HOLZ-MARTTARI J.Translatorisches Handeln.Theorie und Method[M].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1984.

[5]NORD C.A Fuctional Typology of Translation [M].Manchester: St.Jerome, 1997.

[6]VERMEER H J.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C]//In Chesterman, A.(ed).Reading in Translation Theory.Helsinki: Oy Finn Lectura Ab.1989, 173-187.

[7]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5-18.

[8]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9]杨寿康.论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10]范武邱.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2.

Skopos Theory of Functionalism Approaches to EST Translation

HU Ju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EST translation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the appropriate theories.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made, unfortunately, due to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erve as a guideline, these studies are far from theoretical and systematic.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target-orientation and it propose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used as the dominant principle in all translation activities.As such theories help develop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functions and purposes of EST texts,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s of cognitive functional linguistics by following the road of the growth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EST fo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urpose and functions.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skopos theory; EST; translation

H31

A

1008-8105(2010)02-0055-03

2010−11−14

胡 军(1972−)女,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编辑 刘 波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语翻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