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蓄水175 m地下电站31#机组过流系统水力学原型观测顺利完成

2011-03-31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水力学过流蓄水

2011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75 m,结合地下电站机组调试运行,应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安全监测中心要求,长江科学院水力学所组织技术人员赶赴三峡工地对地下电站31#机组过流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水力学原型观测。

本次主要观测了机组4个稳态运行和4个甩负荷过程(25%,50%,75%,100%当前水头最大负荷,即175 MW,350 MW,525 MW,750 MW)等8种典型工况条件下机组过流系统的水力特性,包括电站进出口流态、导叶关闭过程、机组转速变化、脉动压力、水下噪声、阻尼井涌浪和风速等。初步成果表明地下电站机组175 m水位各工况运行情况良好,后续成果尚在进一步分析整理中。本次观测成果将为三峡蓄水175 m水位地下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观测由长江科学院水力学所精心组织准备,汉口、宜昌前后方协同作战。为了不贻误观测时机,技术人员提前进驻工地进行测点安装、风速支架加工、电缆铺设和二次仪表采集系统调试等工作,在地下厂房、阻力井廊道和120 m平台设置了3个观测站。11月4日进行观测试验,各方面协调调度顺畅,观测现场紧张有序,圆满完成了观测任务。

猜你喜欢

水力学过流蓄水
饱和紫色土初始态和稳定态细沟水力学特征研究*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形成蓄水对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基于管网理论的人口迁移动力学模型构建
变压器相间过流保护不正确动作原因的探讨
水力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国产500kW短波发射机过流保护电路的应用缺陷与改进
配网双端闭锁式过流保护的实现方法
雨水集流微蓄水技术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