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茶树主要病虫调查及防控对策的建议

2011-03-31周凌云王沅江黄飞毅黄安平覃事永

茶叶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假眼武陵山绿叶

周凌云 王沅江 黄飞毅 黄安平 覃事永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武陵山区绵延于湘、鄂、渝、黔四省市,包括47个县,面积约10万km2,其中近20个县将茶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红绿茶和名优茶出口基地[1]。武陵山区茶叶主产区位于北纬30°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海拔在200~1200m,年均日照时数1240~1670h,年均气温15℃~18℃,年均活动积温4500℃~5000℃,年均降水量1200~1500mm,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2~3],土壤母质主要为砂岩、石灰岩,还包括古老的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及砂页岩[4]。而使武陵山区走上优质、高效、有武陵特色高新技术的茶叶产业化道路,必须有适合本土的病虫害防控体系作为技术支撑,为此,作者在武陵山区做了一些先行的调查与防控探索。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选择在湖北鹤峰、宣恩、恩施、五峰、宜都、赤壁、英山,湖南石门、保靖、桃源及澧县等地。

1.2 调查方法

1.2.1 虫害调查方法

2009~2010年夏、秋两季,采用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普查:调查害虫发生种类、为害程度、分布区域,并查阅当地有关害虫发生的文献资料,以确定优势种群和危害范围,并了解相应的防控策略及其成效;重点调查:在晨露干后,采取5点取样,茶行下铺垫0.5m2大小的塑料布,采用振落法调查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与蜘蛛等天敌的发生动态,并带回室内,定期观察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1.2.2 病害调查方法

采用“Z”字形5点取样法,每点查5枝(每枝取芽下前5片叶),通过观察记载各种病害的症状、发病率、严重度。

对于各类显症的病叶,样品取回,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即在病叶的病健交界处取2~3mm2组织块,每病斑3~5块置于培养皿中用70%的酒精消毒30~60s,然后用无菌水洗净3~4次,经无菌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置于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d后检查分离情况,并进一步纯化,并取样镜检病原形态、测孢子大小(每种菌测50个孢子),最后根据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参照有关文献,确定病害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经调查,武陵山区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轮斑病(发生地:各调查点)2种,另外局部发生严重病害有茶藻斑病(发生地:五峰、保靖等地)、茶云纹叶枯病(发生地:赤壁、保靖)、茶网饼病(发生地:保靖)、茶枝梢黑点病(发生地:各调查点)、茶饼病(发生地:恩施)、茶炭疽病(发生地:石门、宜都)和茶圆赤星病(发生地:桃源);武陵山区发生较多的茶树害虫有9种,按为害面积大小和为害程度的重轻排列,依次为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蚜、茶小卷叶蛾(发生地:各调查点)、茶毛虫(发生地:五峰)、茶蓑蛾(发生地:宣恩)、黑毒蛾(发生地:恩施)、眼纹广翅蜡蝉、柿广翅蜡蝉(发生地:保靖)。

调查结果显示以下三条规律,一是高山茶白星病主要发生在400m海拔以上的山区,一旦发生,则嫩叶、老叶上都是斑点,不管高山还是平地茶园,修剪茶园都易感染云纹叶枯病,老龄茶园则普遍发生茶树膏药病,而枝梢黑点病在各地几乎都有发生。二是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在武陵山区发生面积最广,为害最大,但以平地居多,而幼龄茶园,蝽蟓发生种类多,为害明显。三是黑毒蛾爆发地区有20%~30%的寄生菌存在,茶蓑蛾寄生蜂寄生率高达50%~80%。虫害种类多的茶园,其天敌数量相对也较多,而且一般武陵山区害虫发生高峰期在6月、9月,而天敌往往是在7月、10月达到发生高峰期。

2.1.1 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

5月、9月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在湖北西部、石门东山峰该病年年发生,而且发生普遍,发病率38%~92.33%,病害程度3~5级。

2.1.2 茶轮斑病(Pestalozzia theae Sawada)

2009年9~10月在湖北西部大面积发生,发病率12%左右,有些茶园发病率达100%,病害程度达3~4级。一般在9~10月发病较重,是当地茶树的主要病害,在高温高湿、茶叶有伤口和管理不善的茶园发病偏重。

2.1.3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 ca(Gothe))

假眼小绿叶蝉在武陵茶区一年中的消长表现为典型的双峰型,第1峰自6月上旬起至7月下旬止,虫量以6月份最为集中,40~80头/m2;第2峰出现在8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30~60头/m2,虫量以9月份较多。

2.1.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

茶尺蠖在武陵山区茶园一年发生6~7代,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和9月,40~60头/m2,发生严重时,可达 500~600 头/m2,清晨、黄昏取食最盛,受惊动后可吐丝下垂。一般阴雨连绵的气候对该虫发生有利,相对湿度在80%~90%时有利卵的孵化。

3 茶树病虫害防控对策的建议

茶树病虫害的防控方法有4种:一是减少病虫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改变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病虫、而有利于天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三是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四是直接杀死病虫。如谭济才[5]从以上四点出发,把病虫害与茶树、茶园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于1988~1991年对东山峰茶场病虫害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从而使得东山峰茶叶被审定为“绿色食品”,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茶树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综合调查,并结合植保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以下4点防控策略的建议。

3.1 以农业防控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3.1.1 加强植物检疫

在武陵山区的茶园面积日益增多的趋势下,引种需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并对引入的苗木进行追踪观察,以防引进新的茶园病虫害。

3.1.2 引进推广抗性良种

茶树品种间抗病、抗虫性差异较大,据研究报道,茶多酚含量高,叶片厚且硬的品种如桃源大叶、槠叶齐等对茶白星病、茶炭疽病有较强的抗性,而大叶种以及叶片厚、柔软多汁易感染茶饼病如福鼎大白茶,则不宜在高山茶区大范围推广。

3.1.3 科学施肥

茶园中施用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菜籽饼等有机肥,并适当补充磷、钾肥,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并加速茶树生长而避开某些病虫的为害,同时施基肥破坏了土层中如茶尺蠖、茶刺蛾虫蛹的生存环境,降低来年发生的基数。

3.1.4 中耕除草

武陵山区采用深耕可使病虫受到机械损伤或暴晒致死,而勤除杂草除掉了一些害虫如假眼小绿叶蝉的迁徙之处,以减轻对茶树的为害,对山区茶园防控小绿叶蝉非常有效。

3.1.5 及时分批采摘

在采茶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对有虫芽叶要注意重采、强采,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等的危害,在鄂西鹤峰茶区常年采制绿茶,不仅减少病虫的食物源,其营养条件也被恶化,因而病虫调查危害相对较轻。

3.1.6 合理修剪、台刈

通过轻修剪、重修剪等,不仅可以恢复和增强树势,还可剪去一些茶树上不同程度的病虫,在表层采摘面上的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茶圆赤星病、蚜虫、假眼小绿叶蝉等,在中、下层的成熟叶片上的茶长白蚧、茶藻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同时也能改变茶园小气候,尤其是对黑刺粉虱和烟煤病的防控很有效。如2010年湖南少数县茶园夏季茶毛虫爆发,长沙县采取茶毛虫第二代高发时期茶园深修剪,控制了茶园中茶毛虫的发生基数。而每年茶白星病发生严重的石门白云山茶园于2009年5月进行深修剪处理,2010年10月调查发现:处理区茶树茶白星病病症显示为零。

3.2 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茶园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是维护茶园生态平衡的一种强有力的长久控制力量。武陵山区天敌资源丰富,蜘蛛、寄生蜂、草蛉、螳螂等,天敌发生往往滞后于害虫发生高峰之后15天左右,因此,需严格控制天敌发生高峰农药的喷施,并通过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其次人工摘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在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类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对于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中的天敌,待其飞回茶园后再处理茶叶枯枝;引进一些适宜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捕杀天牛幼虫、蚜虫,还可选择在茶园害虫高发期放鸡入园。

3.3 推广物理、机械防控等新技术,直接减少虫害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或趋光性,诱杀成虫,如使用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及茶毛虫与茶尺蠖性诱剂、杀虫灯及人工摘卵、捕杀幼虫、摘除病叶等,目前,色板在茶园中应用普遍,在湖北、湘西保靖、古丈等地也正被逐步推广,成效明显。

3.4 加强预测预报、科学用药,确保安全有效

设置茶树病虫害测报点,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加强测报,为茶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在应用农药防控时,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的农药,如Bt、印楝素、苦参碱和吡虫啉、二氯苯醚菊酯等,同时改进施药方法,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量,应用0.7mm孔径喷嘴的喷雾器减少农药残留,并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

1 彭福元.武陵山区宜茶的农业地质背景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6,(3):55~56.

2 陈晓阳.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J].国土资源导刊,2005,2(3):56~57.

3 熊嘉,彭继光.发展武陵山区大茶业的思考[J].茶叶通讯,2005,32(2):1~18.

4 童潜明,张建新.湖南农业地质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谭济才,邓欣,覃遵领等.国营东山峰农场无公害茶园配套生产技术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606~612.

猜你喜欢

假眼武陵山绿叶
武陵山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假眼
绿叶 稳步向前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
绿叶 至善至美
本刊启事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