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蓟马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2011-03-31刘兆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涟水县无雨虫口

刘兆华

(江苏省涟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223400)

桑蓟马俗名“举尾虫”,属缨翅目,蓟马科,体型微小,以成虫及若虫用锉吸口器刺吸桑叶或叶柄汁液。受其为害的桑叶因失水硬化,严重时枯萎卷缩呈锈褐色,不能养蚕。近两年来,由于气候转暖,天气干旱,其发生为害有加重的趋势。

1 发生规律

1.1 生活史及习性

桑蓟马在涟水县一年发生 10代左右,春季约30天 1代,夏秋季 15~20天 1代。若虫体长 0.2~0.7mm,成虫体长 0.8~1mm。其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中越冬,次年 4月上中旬迁移到桑树上为害,并开始产卵繁殖。由于一年发生代数多,各代历期短,从第 4代起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往往下代若虫在 4~8片叶上吸汁为害,上代成虫又在新梢嫩叶上产卵,随着新梢的持续向上生长,形成由下而上,分层为害的现象。其成虫活跃,能飞善跳,爬行时常将尾端上举,一遇惊吓即翘尾飞逃。

1.2 发生为害特点

1.2.1 隐蔽性

桑蓟马吸汁为害,只破坏叶质,叶片仍完好无缺,且虫体微小,又多在叶背,不仔细观察,不容易发现,蚕农往往误认为是桑叶自然老化,常常会贻误防治时机。

1.2.2 迁飞性

桑蓟马具有短距离迁飞能力和随风飘移性,故集中连片桑园最好统一用药防治。

1.2.3 突发性

7~8月份高温干旱期,虫量 3~5天翻番,7~10天直线上升,稍不留神就会爆发成灾。

1.2.4 反复性

该虫发生猖獗时,往往一次用药或一次大雨冲刷后,3~5天内虫情稳定,但一周后虫口会急剧回升,故必须反复用药 3~4次后才有明显效果。

1.2.5 不平衡性

不同地方的桑园,因肥培管理不同,桑树长势相异、下脚叶清理程度不一,尤其是与前次用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其发生量往往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不平衡性,故要进行多点测报,有针对性地进行挑治。

1.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桑蓟马虫口密度自春至夏逐渐上升,一般第 4~6代是全年发生最多、为害最重的时期,到晚秋虫口会自然下降,故其发生量与夏秋季气候关系很大。一般高温干旱、多日照的天气发生严重,如果连续20天无雨,则虫口抬头,开始为害;如果连续 30天无雨,则基数较高,为害明显;如果连续 40天无雨,则爆发成灾,叶质严重受损。反之,如多雨则有碍其发生,如雨日增加 1~2日,发生期会相应推迟;如遇台风或暴雨,则虫口锐减。另外,长势差、杂草丛生的三类桑发生为害往往偏重。

2 防治策略

桑蓟马 1~3代往往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需喷药防治。第 4代发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虫口高,必须及时用药防治。以后各代由于世代重叠,很难确定始孵日期,可根据虫口数量与可能造成的危害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用药适期,农药可选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或 50%辛硫磷乳剂、60%双效磷乳剂 1000~1500倍液,蚕期可用灭蚕蝇 250倍液,杀虫效果都很好。喷药时喷雾器的喷头一定要对准叶背,片片喷到,且以药液略有下滴为度。每次喷药一星期后要再次用药,以连喷 3~4次为宜。对虫口未达防治阈值的零星桑园,针对性地进行挑治 1~2次;对集中连片桑园,组织联防联治,以提高治虫效果。除了药剂防治,还要及时清理下脚叶,以减少虫口基数。另外,结合冬季清园,清除桑园枯枝、落叶、杂草,带出桑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减轻来年危害。

猜你喜欢

涟水县无雨虫口
涟水县首创“开门审案” 提高执法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涟水县应急管理局“首违不罚”典型案例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沉默
贵州省无雨日和最长连续无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