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世界》中的聚焦策略及模式分析

2011-03-31

关键词:柏斯洛奇叙述者

刘 骥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小世界》中的聚焦策略及模式分析

刘 骥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小世界》是英国校园小说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是其最成功的作品。该作品不仅受到学界的好评,获得了重要的奖项,而且受到读者们的普遍欢迎。这部小说在叙事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聚焦的灵活运用。《小世界》总体上是全知型的外部聚焦,但是在不同的部分对聚焦权进行了灵活地调节和控制,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采用了人物的内部聚焦。本文将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和主题表现等方面对《小世界》体现的复杂的聚焦手段进行分析。

《小世界》;外部聚焦;内部聚焦;全知全能

戴维.洛奇的作品多以描写学者生活为题材,他的校园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1975),《小世界》(Small World,1984)和《好作品》(Nice Work,1988)不仅获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问鼎各项大奖,更受到各个层次的普通读者的欢迎,《小世界》是三部曲中文学成就最高的,该作品曾两度获布克奖提名,摄成电视剧后受到普遍欢迎,使洛奇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通过细读文本,笔者发现作者对聚焦的创新和灵活运用对《小世界》叙事的成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和主题表现等方面对《小世界》体现的复杂的聚焦手段进行分析。

一、叙事作品中的聚焦

米克.巴尔把聚焦(focalization)定义为“所呈现出来的诸成分与视觉(通过这一视觉,这些成分被呈现出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视觉与被‘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同时,他又根据聚焦者与故事的关系区分出了内在式(internal)聚焦与外在式(external)聚焦两种解决方式:聚焦与一个作为行为者参与到素材中的人物结合时是内在式聚焦;外在式聚焦这一术语表明一个处于素材之外的无名的行为者在起到聚焦者的作用。有些叙述学家又根据聚焦范围的大小把外在式聚焦区分为全知式外部聚焦(热奈特称之为零度聚焦)和戏剧式外部聚焦。全制式外部聚焦既可以聚焦于人物的行动又聚焦人物的心理,戏剧式外部聚焦范围要小得多,只描述人物的对话与行动,不揭示人物的思想与感情。

二、《小世界》外部聚焦的策略

《小世界》总体上是全知式的外部聚焦,小说中的某些章节确实体现了典型的全知全能的叙事特点,叙述者可以在某一部分对众多处于同一时空、不同地点的人物进行描写,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心理,还以俯瞰的姿态进行概括性的叙述或者发表自己的评论。例如,在小说第二部他便通过外部聚焦在对不同人物的描写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第一节最后两段,他似乎刻意地展示外部聚焦的特权,利用蒙太奇式的方法展现了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学者们,在同一绝对时间,不同相对时间的里各自的生活画面。

大本钟敲响了9点。地球上其他地方的钟分别响着10点、11点、4点、7点、2点。

莫里斯.查普打着饱嗝;罗德尼.温赖特唉声叹气;德丝丽打着睡鼾。福尔维娅.打了个哈欠——一个飞快的、出人意料的打哈欠,像猫一样然后又恢复了她素有的娴静,像猫一样的娴静。亚瑟.金弗舍尔在梦里咕咕哝哝地讲德语。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在高速公路上碰上了交通阻塞,烦躁地用一只手敲打着方向盘。霍华德.林鲍姆嚼着口香糖以减轻因飞机降落而造成的耳鼓的压力。塞尔玛.林鲍姆使劲地将肿胀的脚背塞进鞋子。米歇尔.塔迪厄重新回到书桌旁,研究用一种复杂的等式按照代数的方法表示《战争与和平》的情节。拉迪亚德.帕金森在教员早餐室里自己从电炉上端来了凯吉尔里,在一张安静的餐桌坐下,只有报纸的沙沙声、陶器的叮当声和刀叉的刮擦声打破寂静。阿克比尔.勃拉克坐在一个与其他六人共用的一个办公室里,一边从杯子里啜着红茶,一边坚忍不拔、全神贯注地读着《时代精神》。阪埼章揭下快餐盒饭上的金箔纸,打开收音机收听BBC的世界服务节目。罗纳德.弗洛比希尔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查“spare”一词。菲利普.史沃若避开他的妻子,奔进鲁米治圣约翰家里的厨房。而乔伊斯.辛普森,那个菲利普以为已死的女人,此时正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站在打开的窗前,将空气深深地吸进肺腑,手遮着太阳的微笑。

《小世界》主体上运用了外部聚焦,这是有由说的描写对象和主题决定的。因为小说描写的对象是学术圈这个小世界,其中涉及十几个人物,尽管这些人物经常在不同的学术会议相聚,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处于不同的地点,从事着各自不同的事情。叙述者采取外部聚焦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叙述过程中能随时地切换聚焦对象,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描写,交代行踪。而且,也可以通过将讲述和展示的语式相结合,来有效地调节叙事节奏。再次,《小世界》生活容量大、线索众多、头绪纷繁,外部聚焦的叙述起到穿针引线、结构全篇的作用。作者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可以纵观全局,把小说中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说文本中的两种“距离”:一种是对应着小说的形象体系的外在距离,一种是对应着小说的意义世界的内在距离。前者涉及小说形式上的可感性,后者涉及小说意义上的可理解性(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小世界》采用外部聚焦,作者便可以借叙述者之口,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引导作者在感情和认识上的反应,从而缩短他们与小说的意义世界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能更好地体会到小说的主题。以下这段话,明显是外在聚焦者的介入性评论,可以说它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是研讨会流行的性病,是罪孽的报酬,是对所有那些抛下家庭与职责而外出旅游、住豪华饭店、追求个人成就、欢宴聚会和纵情声色者的报应。军营流行病!”

全知叙事者的介入性评价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在《小世界》某些部分中全知的叙事者会直接对人物进行评论,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例如亚德.帕金森第一次出场时,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

长期以来,拉迪亚德.帕金森除了睡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读书和写作,包括一般人用来谈情说爱和做爱的那部分时间。实际上,可以说读书是他的爱情,写作是他的性生活。他爱文学,尤其英国诗人……写作,他自己的创作,更像是性交:一种意欲的宣泄,一种力量的实现,一种张力的缓解。至少每天他都要写点东西,否则他就会变得烦躁和沮丧——然而他写的东西全部是未来出版的,因为对拉迪亚德.帕金森来说,得不到出版的写作就像是手淫或性交中断,是某种羞耻和得不到满足的事。

这里是典型的全知叙事的特点。此处叙事眼光和叙事语气达到同一,叙述者同时也是外部聚焦者,用自己的话语对人物进行说明和评价。这种叙述者的介入常常在不相信叙述者权威的现代读者那里遭到诟病,但此处却恰到好处。拉迪亚德.帕金森第一次出场,读者对他一无所知,而他最大的特点是对文学创作和评论有种近乎病态的癖好,他不喜欢外出和社交活动,最常做的事是坐在屋子里读书写作,这种性格通过对其某个生活片段中的语言和行动是“展示”不出来的,而只能通过叙述者概括性的评论“讲述”出来。叙述者这段评论非常成功地把一个对读书和写作极度痴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然,叙述者这里所用的“喻体”制造了强烈的喜剧色彩,也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对该人物的讽刺态度。

三、聚焦权的调控

总体上看,《小世界》采用了全知型的外部聚焦,从理论上讲,叙述者是统一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有权力说知道并说出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但是,洛奇只是在小说中极为有限的部分行使了以上的权力,他更多的情况下是对聚焦权或者聚焦范围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得原本的“全知全能”成为“半知半能”,有时则接近戏剧式聚焦。例如,在叙述过程中,如果有众多人物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的场面,比如《小世界》中对许多学术会议场面的描写,叙述者不会随意地从外部不同人物进行聚焦,而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参照对其他人物进行描写,也就是说,当其他人物进入中心人物的视野或者与他谈话时,叙事焦点才向其转移。比如,在小说第一部第一节,描写鲁密治学术年会的招待晚宴时,作者把基本焦点固定在了柏斯周围,许多人物都是在与他相遇后或者被他的注意时得到了介绍。而且,对这种多人聚会或者两人交谈场景的描写,基本上没有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聚焦的现象,而是大量地用直接引语描写他们的对话,这种剧本一样的对话片段在小说中占据了至少一半的比例。另外,小说的叙事者偶尔也会使用内部聚焦的方式,以人物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时就出现聚焦转换的现象。

这种聚焦的控制或者转换在对不同人物的描写中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叙述者会通过外部聚焦对其进行大量的心理描写,有时会使其成为聚焦人物,以他们的视角进行叙述;对有的人物则采用了戏剧式的外部聚焦,交代他部分的行踪,只描写他的语言和行为,不反映其心理;还有几个人物,洛奇仅仅把其作为其他人物的聚焦对象进行描写,等等。

在众多人物当中,最突出的当属柏斯.莫克加里格尔,他贯穿了小说始终,他的活动是叙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另一个突出之处是,洛奇比较多地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聚焦。“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小说一开篇,作者便用这个直接引语展示了柏斯刚到鲁米治大学时,被眼前景物所引发的感受。在随后的学术年会会场上,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也是在柏斯的关注下一个个出场(当然,其中包括他将要在整部小说中追寻的安吉丽卡)。洛奇对柏斯的这种“特殊照顾”,体现了他对该人物在感情和道德方面的认可,或者同情。柏斯生性单纯保守,富有正义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尽管几度因为安吉丽卡差点违背教规——他经常向上帝忏悔,并严格遵守传统的宗教道德。把柏斯所思所想和其他学者的所思所想进行对比,必将具有强烈的反讽色彩,较好地体现了小说的主题。较多地对柏斯的心理活动进行聚焦,也是更好地表现人物的需要,对于思想单纯甚至有些迂腐的柏斯,仅仅通过外部描写是难以生动地刻画他的性格的。小说中,柏斯受到安吉丽卡的诱惑,以为她要邀请他共度良宵,但苦于自己还没有性经验,为了不让安吉丽卡失望,他跑到成人电影院去临时“备考”,还跑到药店买安全套,如果作者没有显示他的所思所想的话,那作者多会对他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当作者描写柏斯当看到成人电影上的画面时而引发的羞耻感和负罪感时,柏斯的单纯个性便很好地表现出来。

全知式的外部聚焦也有利于表现另一种人物,比如那些表里不一或者思想龌龊的者。《小世界》中有一处描写北昆士兰大学的罗德尼.温赖特为了获得参加研讨会的旅行资助坐在窗前艰难地构思关于“批评的未来”论文,但头脑却禁不住淫狎地幻想他的女学生桑德拉.迪克斯,甚至把他意淫的内容写在稿子上,学术话语和色情幻想交替出现在他的头脑中。这个对人物思想活动的聚焦生动有效地展现了罗德尼.温赖特好色猥琐的特点。

对安吉丽卡的描写,基本上只是通过柏斯的内部聚焦来实现的,通读小说可以发现,她基本上每次都是以柏斯的聚焦对象出现的,除此之外,叙述者基本上没有通过外部聚焦的方式对她进行描写。这时叙述者=(聚焦)人物。一方面,让读者透过柏斯的眼光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魅力,体会到柏斯强烈的爱欲,也为柏斯在世界到处追寻安吉里卡的情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限制了读者知道她更多的信息,只有当柏斯看到她时,我们才能看到她,此外我们便对她的行踪一无所知。正如作者描写史沃若在床上对安吉丽卡的幻想时提到的:“……似乎没有人知道她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这就很好地凸显了安吉丽卡的很深的城府和难以捉摸的个性,同时也为小说制造了很深的悬念。作者没有通过外在聚焦对她的去向作任何交代,这样读者跟着同柏斯一样凭着她留下的点点蛛丝马迹推断她在哪里,然后盲目地寻找,柏斯在哪里能找到她,何时能找到她,读者都不得而知,这样便会被情节深深地吸引和牵动。试想一下,如果洛奇在描写柏斯寻找的同时,告诉我们安吉丽卡到底在哪里,那个故事就没有写下去的必要了。

对于德国接受学学者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的描写采用了半知半能的外聚焦,叙述者只是写到了他的一些行为和特点,却不涉及对他的心理描写。例如,叙述者告诉我们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的一个怪癖:右手常年带着一幅黑手套,就连睡觉和洗澡时也不摘掉。但他却不对他这个行为的动机作一点揭露,而只是列举出周围的人对他那之手的种种猜测,这就给读者造成很深的悬念。出版商费力克斯.斯金纳看重了柏斯关于艾略特对人们阅读莎士比亚的影响的论文,有意出版,可柏斯把稿子交给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审阅,他却对柏斯的论文予以了否定,而对他这样做的视点动机叙述者也没有交代,这让我们体会到了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的城府。而后来当在“美国现代语言学协会”举办的年会上寻找安吉丽卡的柏斯偶然地发现原来他的关于艾略特和莎士比亚的论文竟然被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据为己有,而且堂而皇之地在大会上阅读。这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卑鄙和阴险。试想如果作者采用全知的外聚焦方式对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进行描写,事先对他的怪癖和否定柏斯的论文的心理动机做了交代,小说原有的不同凡响的叙事效果和引人入胜的人物刻画必将大打折扣。当然,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对于读者而言是最为神秘的,他和读者的情感距离是最远的。

亚瑟.金弗舍尔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作为评选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文学批评委员会主席,他对小说中另一个故事线索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作者对他的描写采用了和描写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类似的聚焦方式,只是表现他的言行,而不揭露的心理活动,这样才造成了很大悬念,使得读者对谁会最终获得文学批评委员会主席一职充满猜想,而当最后亚瑟.金弗舍尔宣布自己将担任这一职位时,对读者的冲击可谓不小。这样的阅读效果只有通过作者控制自己的聚焦权才能获得,如果读者提前让读者知道亚瑟.金弗舍尔的这个想法,这个故事就会丧失许多趣味。

聚焦方式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决定于题材、内容、生活容量和作家个性的。戴维.洛奇作为英国杰出的小说批评和理论家,采用了一种灵活的聚焦方式,在《小世界》中充分运用其独特的叙事理论,巧妙地构建了完整的故事。洛奇自己曾说,“因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所以)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的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小世界》灵活的聚焦方式便体现了洛奇在创作中精益求精的追求,这种聚焦既成功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也生动地塑造了各种人物,还通过缩小焦距范围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阅读中的乐趣。

[1] 戴维.洛奇.小世界[M].罗贻荣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2,156.

[2]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38.

[3]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8.

[4] 热奈特.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7.

[5]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9.

[6] 罗刚.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3.

[7]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事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9.

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 and Mode of Focalization of Small World

Liu Ji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Small World,which is not only praised by the scholars but also takes the fancy of a wide range of readers,is both the most successful work and master work of English campus novelist David Lodge.To a large extent,the success of the novel's narration is due to the author's smart use of focalization.Overall,Small World is narrated through omniscient external focalization,but during the narration,the focusing range is flexibly regulated and controlled and sometimes internal focalization is adopted accordingly.This paper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focalization of Small World in terms of characterization,plot and theme.

Small World,external focalization,internal focalization,omniscient

I106

A

1672-3805(2011)03-0107-04

2010-11-30

刘骥(1978-)女,黑龙江人,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叙事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柏斯洛奇叙述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小鹰洛奇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小狗洛奇的秘密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柏斯钢琴博物馆——百年古董钢琴的宜昌“新家”
“柏斯·长江钢琴奖学金”助力高校学子圆梦
大侦探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