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吐温,尘封百年的秘密

2011-03-29ScottTan

数位时尚·环球生活 2011年2期
关键词:赫斯特吐温自传

Scott Tan

美国人有多么热爱马克·吐温?他们愿意为他的自传等上100年!他的一生充满传奇,1835年跟随哈雷彗星而来,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光临地球,他又随它而去。当这个大胡子老头儿的笔名已如恒星般镌刻天际时,他才来向你讲述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真实人生。

将自传封存百年

马克·吐温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纳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在美国人心中,能和吐温相提并论的只有欧内斯特·海明威。他生前留有5000多页的自传手稿,一直藏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2010年底,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克·吐温自传的第一卷,余下两部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面世。早在提笔之前,吐温就给他的自传立下规矩:在他死后100年内,不得出版。“马克·吐温有颗善良的心。”加州大学的罗伯特·赫斯特教授解释道“他善于发掘残酷的本质,但他不想让人们读到这些事情时伤心。”作为伟大的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一生言辞犀利,他担心他对于世俗的看法过于离经叛道,对于政治的观点过于尖锐,会伤害到保守的美国人民。但更重要的是,如他在自传的序言中写道的那样,只有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只会在他死去后才会公开时,他才能坦然的,毫无保留的畅所欲言。为何要等上100年?马克·吐温认为待他死后100年,所有关于他的评价早已烟消云散,而他自己也已经“死了,无知无觉了,不闻不问了”。

吐温的做法放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暂且不提有哪位作家愿意放弃到手的现金支票来换取生后的不朽英名,有谁敢确定在自己死了100年后,还会有人对你的生平感兴趣?但吐温似乎从不担心他的名望会衰退。事实的确如此。尽管图书出版商从未严格遵守他的遗言,在他去世后,不时有自传手稿被出版,但这一次完全按照马克·吐温自己整理的手稿顺序出版的自传完成了吐温的遗愿,成为2010文坛的一大盛事。新书一经发布,立刻受到追捧,在亚马逊和邦诺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吐温还是那个吐温,时间似乎从不曾削弱美国人对文学之父的喜爱。

他讲述了2000页手稿

马克·吐温早在1870年就有意拟写自传,但到正式动笔时已是1906年。他将期间遇到的问题归咎于自己以时间顺序作为自传主线的写作计划。他很不喜欢这种方式,称其为“从你躺在摇篮里开始,一直写到你爬进棺材,想谈谈其它的事都不行。”到1904年时,他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创作方法:“起点不必是你人生某个特殊的时刻,”他写道,“顺其自然,只讲述当下引起你兴趣的话题,若讲到兴致消退时,便就此打住。”他还用他标志性的夸张和幽默补充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这种方法。”最终马克·吐温确定了以口述的方式来完成自传。他一开始尝试对着一台留声机进行口述,但很快发现行不通。吐温是个天才的演说家,擅长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他需要活生生的听众,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于是他找到了速记员约瑟芬·哈比和他的第一位传记作家阿尔伯特·佩恩。佩恩后来回忆到,吐温常常穿着睡袍,靠着枕头,坐在床上回首他的人生故事;有时也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一边在地板上踱来踱去,一边拉伸一下手臂。三年间,他讲述了近2000页的手稿。

罗伯特·赫斯特教授认为正是这种讲诉形式使得吐温自传在传统的线型式作品中鹤立鸡群,“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这其实才是最出彩的地方。”赫斯特说,“马克·吐温融入了一种口语化的幽默方式。如果你看他的小说,你会被他那种发散的叙述方式所吸引。就连《哈克费恩历险记》也是如此,就像是一段充满岔路的路途,情节如同散落一地的珍珠,却又被一根细线串着。”他还表示,马克·吐温仅对速记员的记录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口述自传的结构考究,形式优雅,显示出大师级的深厚功力,能将如此复杂的想法转化为一次即兴演讲。“这证明了他能在开口之前,构思出整个段落。”赫斯特说,“时常有编辑冲进我的办公室说'听听这个',然后他会念一段给我听,我们完全无法相信有人能够仅凭口述讲出这些内容。”

你还看不到故事的全部

在自传中,有许多对于新闻和历史的评论。比如1906年美国在菲律宾的战争还未结束,美国军队将包括儿童在内的600名摩洛部落居民逼到火山口附近。吐温将下令“杀死或者俘虏”这600个人的莱昂纳德·伍德少将戏称为西奥多·罗斯福的“香喷喷的宠物”:“很明显,我们可爱的军队把那个‘或者理解成允许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决定是杀是俘……我们的军队在那儿呆了都八年了,喜好还是一点没变……一群基督教屠夫。”另外马克·吐温还用了近400页的篇幅抒发他对一个女人的愤怒。吐温的太太1904年过世后,他和秘书伊莎贝尔·里昂的关系不乏暧昧。但两人于1909年闹翻,吐温认为伊莎贝尔接近自己完全是为了图谋他的财产。而对于自己的同行,马克·吐温谈及不多,但对批评家的评价却极尽讽刺:“批评家的工作是所有职业中最腐化堕落的,没有任何真正价值……尽管如此,还是随它去吧……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必须要有批评家、传教士、国会议员和滑稽演员,我们必须承受这些负担。”

除去类似以上的情感爆发之外,第一卷自传中鲜少涉及到吐温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第一卷自传从头读过之后,并没有释疑解惑,反而让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第二卷,第三卷。这个狡猾的大胡子老头,很清楚你想看什么,却故意只讲一点,把谜底留到最后。他曾透露自己能想到1500件因让他觉得羞耻而没有写在纸上的事。实际上即使是他写进自传中的两件可耻的事:—是未能照顾好儿子致使幼儿夭折,一是不允许妻子去看望一位在苏格兰的朋友,也根本不能算是多么羞耻。想必这多少出于维护其形象的目的。马克·吐温明白自己形象的价值,并尽可能地保护它,因此自传中删去了一些他认为特别敏感的段落。在其中一处,他对圣灵感孕和圣母产子感到疑惑从而对宗教表示了深深的质疑。后来他对此感到极度不妥,生怕受到敬畏上帝的美国人排斥,所以把这部分段落的出版日期定为了2406年。

猜你喜欢

赫斯特吐温自传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李敖自传》
滑稽透顶的“疯子”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王子与贫儿(上)
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法探析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美国镀金时代的报业竞争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