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轮匝肌瓦合法在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2011-03-25方俊强罗旭松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上唇唇裂肌纤维

方俊强 罗旭松 杨 军

口轮匝肌瓦合法在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方俊强 罗旭松 杨 军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侧人中嵴的重建方法。方法 本组对36例单侧唇裂术后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的患者施行二期唇裂整复术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行瓦合法缝合修复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过人中嵴重建修复后,随访3~6个月,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术后形态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整复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前提下,行人中嵴处口轮匝肌瓦合法缝合,使人中凹显现,重建人中嵴,可使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侧唇裂 人中嵴 口轮匝肌 瓦合法缝合

单侧唇裂继发的口、鼻畸形中,再造逼真的人中嵴及人中凹是整复的难点之一。目前有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再造人中嵴,但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寻找一种更符合上唇生理解剖,再造形态更加立体、逼真的手术方法一直是整形外科探索的方向之一。本组36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通过运用瓦合法缝合修复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手术效果更逼真,保持效果稳定,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均为单侧唇裂术后畸形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患者。年龄15~38岁,平均21.5岁。男性16例,女性20例;左侧23例,右侧1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

1%利多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患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1.2.2 切口设计

根据患侧上唇畸形情况,个性化设计上唇切口线,同期纠正唇高不对称、唇弓不齐、鼻底增宽等畸形。应避免皮肤切口与轮匝肌切口在同一垂面重合。

1.2.3 口轮匝肌的处理

沿切口从皮下和黏膜下分离口轮匝肌,皮下较黏膜下分离范围要广,直至患侧鼻唇沟内侧。将切口两侧Ⅰ期修补后随生长发育继发向外下八字形异位分离的口轮匝肌,在鼻基底和唇缘平行剪开,形成矩形肌瓣。此时,用解剖剪将其分为深浅两层,深层向中央行功能性复位,使肌纤维成水平方向,恢复口轮匝肌环;浅层肌瓣则尽量调动足量组织加强鼻小柱基底组织量及口轮匝肌悬吊力度。肌瓣缝合时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充分减张,并造成组织堆积效果,使局部瓦合成为人中嵴隆起。此时需注意使外侧口轮匝肌较内侧厚,这样可造成人中嵴处局部肌肉隆起,而且人中凹处形成自然凹陷弧度,唇缘处适当增加瓦合组织量以凸显唇珠形态。皮肤切口分层间断外翻缝合。对于术前患侧人中嵴凹陷的患者,在切除瘢痕时,视情况保留一定的皮下瘢痕组织,以增加人中嵴处局部的组织量,术后患侧人中嵴处隆起,人中凹显现,与健侧基本对称。

2 结果

36例患者中,根据不同畸形程度,采取相应手术方法进行综合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口轮匝肌垂直褥式瓦合重建人中嵴,术后口轮匝肌层保持一定紧张度,皮肤层松弛,切口缝合后皮肤张力小,术后随访3~6个月,上唇瘢痕不明显,人中嵴隆起,左右基本对称,人中凹显现,上唇饱满富有立体感(图1)。

图1 典型病例Fig.1 Typical case

3 讨论

我国唇裂发病率约为1.86‰,Ⅰ期修复后往往存在继发畸形,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是一个整体的治疗,包括唇弓、鼻底、鼻小柱及鼻唇沟三角的形态等等。在修复重建人中嵴的治疗中,以往人中嵴修复再造的手术方法存在各自的不足,如口轮匝肌的修复均以单层缝合修复为主,对两侧肌瓣的厚度增加量不够,后期上唇活动后减张效果不能持久等[1-5]。因此,在本组患者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充分松解并恢复移位的肌肉组织。在唇裂二期继发畸形的症状中,可以明显看到患者上唇肌肉运动时存在上唇肌肉移位,鼻翼三角隆起,鼻小柱偏移等肌肉移位症状。所以,充分松解移位肌肉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在松解过程中,应注意保留鼻底组织量,使术后局部组织饱满。注意分离肌肉和皮肤、黏膜的黏连,以及患侧口轮匝肌和上唇方肌的黏连。

②依据解剖特点,瓦合缝合复位上唇肌肉。正常上唇是一个复合性解剖结构,上唇口轮匝肌纤维有相当一部分经上唇中央互相交叉后附着在对侧上唇人中嵴的皮肤下,上唇的口轮匝肌纤维一般分为3组,发生于其下的骨组织的肌纤维、从外侧颊肌起源的肌纤维以及提上唇肌的肌纤维[6]。Briedis等[7]报道,口轮匝肌为两层,深层在中线交叉止于对侧,浅层在人中皮肤的深面互相交叉附着于对侧人中嵴的皮下。因此,人中嵴与人中凹不显,均与口轮匝肌附着点异位有关。所以,深层肌肉(黏膜面肌肉)组织的缝合以减少上唇肌肉张力,恢复肌肉组织的连续性为主要目的,表层肌肉的缝合以恢复人中嵴形态为主,鼻底肌肉悬吊对减少肌肉组织切口张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术后局部肌肉组织的隆起形态保持得更加持久和稳定。

③口轮匝肌减张缝合后,上唇皮肤的缝合相对张力减少,可利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使局部切口缝合呈稍隆起状,有助于人中嵴形态的修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修复人中嵴的手术关键是减少口轮匝肌的缝合张力,对术后形态的维持有重要意义,对比以往的手术修复方式,本方法更加符合局部生理解剖,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孙坚,哈綨.人中嵴再造术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1995,15(3):135-136.

[2] 王家琦,赵敏,熊斌,等.上唇肌瓣向前三层固定缝合修复单侧唇裂人中嵴[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6(5):267-268.

[3] 李新庆,夏元.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1000-1002.

[4] 孙家明,李薇薇,乔群.口轮匝肌垂直交叉法在继发唇裂人中嵴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3):179-180.

[5] 王淑琴,谭谦,周宏礽,等.口轮匝肌垂直褥式缝合法重建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 (7):393-395.

[6] 李森恺,徐军,李养群,等.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解剖学修复[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10(1):62-65.

[7] Briedis J,Jackson IT.The anatomy of the philtrum:Observations made on dissections in the normal lip[J].Br J Plast Surg,1980, 34(2):128-132.

Applica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Overlapping in the Repairment of Secondary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FANG Junqiang1,LUO Xusong2,YANG Jun2.

1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Jingjiang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214504,China;2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UO Xusong(E-mail:luoxs71@126.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philtral ridge reconstruction for secondary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Methods Thirty-six cases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with unapparent or depressive philtral ridges after primary surgery were operated as the secondary surgery.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replacement of orbicularis oris,muscle overlapping was used to increase the muscular thickness equivalent as prominent philtral ridge.Results Good aesthetic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all 36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philtrum appearance during the 3-6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 Overlapping technique of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can create philtral ridge and dimple with natural appearance, and it is worth of recommendation.

Unilateral cleft lip;Philtral ridge;Orbicularis oris;Overlapping

Q813.1+2

A

1673-0364(2011)04-0181-05

2011年7月10日;

2011年8月5日)

10.3969/j.issn.1673-0364.2011.05.001

214504 江苏省靖江市 靖江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方俊强);200011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罗旭松,杨军)。

罗旭松(E-mail:luoxs71@126.com)。

猜你喜欢

上唇唇裂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小儿唇裂术后系列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