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1-03-22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下腹声像

顾 宇

(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超声科,贵州毕节5517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也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好发于3~14岁的儿童。目前临床对其诊断仍首选超声检查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尤其在基层医院中超声检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年龄2~12岁,平均6.4岁,其中男34例,女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下腹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所有患儿经抗炎治疗10d后进行复查。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

应用ALOKA α-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2.0MHz。患儿取仰卧位,年龄较小者可喂服10%的水合氯醛0.5mL/kg于睡后检查。先用3.5MHz探头检查患儿的肝、胆、脾、胰、肾以及腹腔肠管情况,然后用高频探头以脐为中心检查四周,尤其检查右中下腹、脐周的肠系膜淋巴结,并记录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情况。以长径>1.0cm,横径>0.7cm,长径/短径(L/S)≥2,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拟诊为淋巴结肿大[1]。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10d后复查超声显示,淋巴结数量治疗前(16.4±2.4)个,治疗后(5.7±2.3)个、淋巴结长短径比治疗前(2.4±1.6),治疗后明显降低,为(1.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0例患儿脐周及右下腹回盲部均探及肿大淋巴结回声,声像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其中35例患儿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占70.0%;15例患儿位于左中上腹,占30.0%。(2)肿大淋巴结多呈长椭圆形,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呈均匀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未见液化及钙化,直径10~30mm不等, L/S≥2。见图1。(3)肿大淋巴结多呈簇状存在,无融合。(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5)急性期肠间隙及髂窝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图1 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L/S≥2

3 讨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其诊断目前仍以影像学资料作为主要的客观依据,而常规超声检查在多数情况下是首选的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检查多应用低频凸阵探头,分辨力有限,难以发现小的肿大淋巴结;而高频超声检查对于腹壁较薄的儿童来说,具有超声衰减少、图像质量好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高频超声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情况,为早期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2-3]。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发现,50例患儿脐周及右下腹回盲部均探及肿大淋巴结回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多呈簇状存在,无融合,多为长椭圆形,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未见液化及钙化,直径10~30mm不等,L/S≥2。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结L/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另一方面,高频超声不仅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特征,也可以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目前多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大的阑尾呈囊状低回声,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不明显。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液化及钙化,可有腹水和肠粘连等改变[4]。(2)肠系膜淋巴结核:声像图也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包膜不完整或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液化区及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光点、光团。(3)恶性淋巴瘤: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近似圆形的肿大的淋巴结,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融合、中心坏死、点状钙化,失去正常形态[5]。(4)肠套叠:声像图表现为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周围淋巴结出现反应性肿胀。

综上,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方便、无创、诊断率高、定位准确,并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及常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22.

[2] 岑本莲,李民,郑红,等.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3):294-295.

[3] 王玉丽,李玲芳.彩超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7,2(35):130.

[4] 梁燕,李汉文,魏青,等.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41.

[5] 蒋骁,吴鹏西,周锋盛.高频彩超对95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713-714.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下腹声像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