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演变

2011-03-21南京师大教师教育学院210046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210046

地理教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人类

南京师大教师教育学院(210046) 蒋 菁 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210046) 赵 媛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演变

南京师大教师教育学院(210046) 蒋 菁 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210046) 赵 媛

本文主要对我国1982年恢复高中地理课程以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套教材之必修教材中的人文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比较。这三套教材具有代表性,反映了不同发展时期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

表1 三套地理教材说明

一、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演变

1.人文地理内容数量的变化

95版、00版教材必修部分都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自然地理内容,下册为人文地理内容。但00版上册自然地理中的第二单元第7节气候资源、第9节大气环境保护,第三单元第3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第4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第5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第四单元第7节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等,都是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阐述,也融合了人文地理内容。

07版教材以模块来编制,必修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册,分别为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内容、人文地理内容和区域地理内容。但在地理1中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所阐述的角度亦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也涉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地理3区域地理则以八个具体的区域案例,充分地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内容相结合,以自然地理作为区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人文地理的内容。

所以,从数量上来看,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且人地关系思想和人文地理内容始终贯穿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中,与自然地理的融合越来越明显。

表2 三套教材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数量的比较

2.人文地理内容选取的变化

95版教材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系统人文地理重点讲述了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主要问题,以自然资源(包括能源)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最后阐述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的不利导致一系列的问题[1]。

图1 95版必修教材整体知识结构[1]

00版教材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讲起,阐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系统人文地理内容就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讲述了以下几个课题:农业和工业、城市和乡村聚落、交通贸易和通信等。

图2 00版必修教材整体知识结构[3]

07版教材以模块编制,必修教材地理2为系统的人文地理内容,以人类活动为核心,人地协调为目标,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内容。

图3 07版必修教材整体知识结构[4]

表3 三套教材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比较

说明:07版教材中的数字代表在教材中的顺序,95版、00版没标数字表明顺序与教材安排一致

3.同一人文地理内容的变化

⑴城市地理内容比较

总体来说,95版教材有关城市方面的内容多是城市地理传统的基本知识,内容安排并不是很系统,理论性不是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只是让其了解最基本的城市地理知识。相比95版教材, 00版教材城市地理内容在数量上明显增多,而且系统性更强,条理更清晰,深度、理论性增强,还结合了生活的实例,对学生的要求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些运用分析的要求。

07版教材阐述的角度与前两套教材不同,分别从城市的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来架构教材内容。首先从个体角度阐述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然后,跳出个体,从更宽的视角阐述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最后讲述城市化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能力上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表4 三套教材城市地理内容比较

⑵农业地理内容比较

农业地理内容,三套教材在标题和研究的侧重点上都发生着变化。

就具体内容而言,95版教材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先从一般规律讲述了农业概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再从世界的宏观角度讲述世界农业发展问题,然后以个别的角度重点讲述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00版教材第一节先讲述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农业的分类三个内容。农业生产特点的内容与95版基本相同,其它两个为新增内容。00版教材把95版中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扩展为一节,更系统地概括为农业的区位选择,并且指出了这些影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体现了辩证、动态的观点。接着,00版教材更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视角,分别讲述了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这与95版教材内容的安排不同,把95版教材多而杂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处理,使之更系统,层次更清晰、更深入。

07版教材在此基础上,删除农业生产的特点,直接以农业的区位选择开篇,增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新内容,并将其作为统领,导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07版将00版教材中所有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处理,使重点更加突出,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表5 三套教材农业地理内容比较

⑶工业地理内容比较

有关工业地理内容,95版教材编排的内容是最多的,这些地理知识多是以罗列的形式拼盘式地给出,只是要让学生去了解,基本是记忆性的文字,知识结构显得繁琐。

相比之下00版教材显得较系统,尤其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处理上系统性更突出。00版教材还增加了企业(公司)地理,这与当时人文地理对企业地理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00版教材突出了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理论,删除了95版教材中有关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的具体内容,而是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形式,让学生结合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中的国外案例分析出我国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可以说00版教材内容结构的系统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显得更强。

07版教材在00版教材基础上又作了内容的进一步精减,直接以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开篇,并第一次将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两个概念分开,科学性加强;接着阐述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理论,以此探索工业地域的形成;最后分别以课文案例的形式呈现出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运用比较教学法安排内容,并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6 三套教材工业地理内容比较

⑷地域联系内容比较

有关地域联系内容在00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随着生产活动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中开始出现对地域联系的关注。

07版教材将00版教材中邮电通信、商业的内容删除,具体有关交通运输的内容与00版教材的讲述也有区别。00版教材从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城市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来讲,07版教材在介绍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后以交通运输布局为核心,简单介绍了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表7 三套教材地域联系内容比较

二、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变化特点与启示

1.变化特点

●人文地理内容比重不断增加

教材的演变日益从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基础来讲述有关的自然地理知识,大大减少了系统自然地理的知识量,也降低了难度。同时,教材越来越将人文地理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加大人文地理知识的比重,阐述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日益融合

在讲述有关自然地理内容时,注意与人文地理的结合,以体现讲述自然地理的目的,进一步说明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评价。

时代性、应用性增强。 地理教材不再停留于单纯介绍地理知识和阐述地理原理,而是密切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使教材既反映时代气息,又具有实用价值。

●系统性增强,主题更突出

95版教材提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但这条主线更多地体现在宏观结构上的联系,而没有落实到各章节的编写上,具体的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显得多而杂。00版以宏观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系统性增强。07版教材在00版的基础上,不管是对内容的增删和逻辑线路的安排上都显得更系统,精减后的内容主题也更突出。

●理论性增强

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的变化也体现出理论性增强的特点。如城市地理内容中,增加了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等内容,在农业、工业内容中,增加了区位论、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理论等内容,使得人文地理内容的理论性不断增强。

2.几点启示

●高度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融合,不能将其割裂而使教学没有意义。同时,人文地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社会的社会责任感[5]。这也要求我们要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

●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人文地理的内容编排,过去多是基本的传统地理知识,以罗列告知的形式,多是了解性、记忆性的文字。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的编排多以案例、活动的方式呈现,精减了过去多而杂的内容,给出一般的原理与案例,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6]。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的内容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7],教材的发展不断地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明晰思路、突出重点

教材每章所要讲述的主题更突出、思路也更清晰。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主张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着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

如何把地理知识结构化,也就是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像搭房子一样,精心构建教材的结构[8],明晰思路。所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十分明确每个主题的重点,明晰课文的逻辑关系,以清晰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教学。学生也应当充分把握各内容的整体结构,理清学习的思路。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册必修. 第2版. 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地理上册. 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

[3] 丁强. 新思想、新思路、新结构——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对比[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2):27-28.

[4] 韦志榕. 继承·发展·创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0)13-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6] 韦志榕. 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地理教育,2002,(6):6-8.

[7] Sibylle Reinfried. Do Curriculum Reforms Affect Classroom Teaching in Geogrpahy?The Case Study of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4, Vol.13, No.3: 312-329.

[8] 吴履平,韦志榕. 面向21世纪的高中地理课程与教材[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2):68-74.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