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手段,培养低段学生词汇运用能力

2011-03-20张萍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词语词汇创设

张萍

(丰县实验小学,江苏 丰县 221700)

目前在低年级词汇教学中,学生对于词汇的运用显得尤其薄弱,特别是在书本词汇知识的落实和课外词汇的拓展方面存在着脱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在第七届观摩活动闭幕会上指出:“读读写写,读写结合在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探讨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词语运用氛围

张庆老师认为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有以下好处:(1)比较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方式,降低了造句的难度;(2)教师创设的情境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因而其环境、氛围都是最适宜使用这个词语的;(3)有助于克服造句训练中的思维定势;(4)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就能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在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提高造句训练的效率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教学中,我尝试创设以下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置生活场景,理解运用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词语,提倡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这样可以把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和学生的生活相对接,从而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在教学《问银河》这篇文章“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一句中“宽阔”一词时,我指导学生让思维回到生活当中,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哪些可以用“宽阔”一词来形容。一句句贴近生活的话语加深了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宽阔的马路上,有南来北往的汽车。”“在我们小区的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到了晚上,很多人到广场来玩,可热闹了。”“星期天,我到复新河去玩,宽阔的河道两旁有许多人在钓鱼。”可见,联系生活对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2.动作演示,创设情境学习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动作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词语的内涵。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这段话当中运用了提、端、滴、撒、泼、追、灌等一系列动词,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动词的用法并感受词语运用的贴切性呢?我充分利用了创设动作情境这一教法,首先让学生认真品读这段话,在表示动作的词语下边加上点,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这一场面,接下来,每一组同学都热火朝天地演绎出这开心的场景,大家有的做提水的动作,有的做滴香水的动作,还有的拉着同学的领口,往脖子里灌水……这时学生在做一做、演一演当中已经充分理解了这些动词的用法,对于他们以后对动词的恰当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借助媒体,创设词语学习情境。

在词语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直观理解词义。《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当中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如金光闪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考虑到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蝴蝶,不可能想象当时的情境,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让一大批金黄色或者五彩缤纷的蝴蝶在屏幕上翩翩起舞,顿时,那壮观的场面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抽象的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出画面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学生亲身感受场面的同时,我又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当中的场景,运用这些词语说话,如“旅游的时候,我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大佛。”“春天到了,我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玩耍。”“到了晚上,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非常漂亮。”等句子使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形象化的形式让学生得以掌握。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指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便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摘苹果游戏,我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示一个个可以填上本课所学词语的句子。然后把可以填写的词语放在屏幕下边的一个个苹果当中,让学生自己摘苹果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的应用练习让学生忘记了这是课堂,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到前边来,摘下属于自己的苹果。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老师、家长对自己的夸奖,因此,学生摘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成熟的苹果,更是学习的兴趣和成功后的喜悦。

还有“猜一猜”、“找邻居”等各种游戏,也适合在低年级课堂运用。

三、利用主题词汇教学法,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词语学习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主题词汇教学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词汇,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不同主题的词语进行归类运用。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学习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在看图、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今天这节课学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再得出结论:都是描写春天的词语之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指导他们把所有的词语都用上,这样,一篇篇精美的描写春的美文便跃然纸上了,以后学生再遇到描写春色的文章,这些词语就会像布在他们脑子当中的云一样,自然而然就“下起雨”来了。

除了归类识字可以采取主题词汇教学法之外,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指导同学把近期学过的词语进行主题归类,例如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外貌的词语、描写景色的词语等,指导学生利用主题词汇的方式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词语理解运用的整体感。

四、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运用词语

教育家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当中的图画,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例如看图说话,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中“金光灿灿”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来理解;在教学二年级识字5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给自己冬天拍的照片配上文字;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个令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老虎和狐狸的位置,从而体会“假”的意思,感受狐狸的狡猾,等等。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心田上。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学生学习词语,不再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从低段学生的词语运用开始,我们就要多思考、多研究,把运用语言的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词语词汇创设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枚词语一门静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