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点亮生命之灯

2011-03-20姚晓英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童话课外阅读语文

姚晓英

(莆田市涵江区涵西中心小学,福建 莆田 3511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提出以下课外阅读方法。

一、贴近童心,激发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普罗塔戈所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点燃学生阅读的火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激发兴趣,首先就要抓住童心,让学生爱上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奶奶的童谣长大的。童年的梦中闪烁着数不尽的童话星星。如果我们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为学生讲述他们喜欢听的故事,很多学生就会听得如痴如醉,到学生期待故事的结尾时收住,告诉他们故事出自哪一本书,孩子们谁不想马上读这本书?如:《一千零一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个国王,因为王后犯了错,便憎恨天下所有的女子。于是他每天娶一个妻子,第二天杀掉。很多无辜的生命消失了,更多害怕的人们逃走了。这时,却有一位大臣的女儿自愿嫁给国王,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了,恢复了以往的善良,与她白头皆老。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事情做了一半,总想继续探索下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潜意识里有这样一种需要,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不妨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吊吊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打开文学宝库的大门。

2.畅谈读书感受,撩起阅读动机。阅读是学生的生活需要,它和吃饭睡觉一样,应该伴随学生的一生。我自己也是一个书虫,遇到一本好书,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想把它看完。有时在课堂上,谈到某本书时,我发现学生居然和我一样兴奋,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喊起来:“老师,这本书在哪里?帮我买一本。”“老师,这本书可不可以借给我看?”孩子们是很容易受感染的,一个爱看书的老师往往会带出一群爱看书的学生。于是,每节课我都有计划地向学生谈谈我的读书感受,在学生的心里“挠痒痒”,让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如教学《桂林山水》后,我激动地向学生介绍我读《30天环游中国》的感受,并对书中的描写进行夸奖,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也去看看这些书,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阅读动机。

二、扣紧童趣,加深阅读积淀

杜甫说:“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法郎士说:“使我懂得人生的,并不是和人接触的结果,而是和书接触的结果。”书籍是学者留给人类的遗产。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文学长河中不知保存着多少奇珍异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笔,便勾画出黄昏旅人的落寞,简练传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绝句》激起多少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在书中你可以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呼吸,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哭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在谈及少年学习语文时说:“我从前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平时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他唯一的方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

教师要学会挖掘每篇课文的趣味点,激发学生多看书,加深阅读积淀。如,学了《小英雄雨来》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学了《翠鸟》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小狮子爱尔莎》;学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等等。学生会感到课外阅读是如此有趣,感到学习语文是多么有趣,并从此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加深阅读积淀。

在班级中,我们可以发挥图书角的作用,鼓励学生多看书,在班内定期举行“故事会”、“唐诗宋词朗诵会”,并评选“阅读小能手”,相信这样一定会让孩子们爱上书,爱上阅读。每天早晨,我总是让两个同学上讲台朗诵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全班同学摘记好词好句或自己喜欢的句子,日积月累,都有不少的收获。

三、珍爱童真,拓宽阅读渠道

有位现代作家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骋古今。”是啊,“一滴墨水可以唤起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小学生往往还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这就需要老师多引导学生读一些好书。

1.诗歌。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初唐四杰”,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它们或悲壮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诗歌不仅能熏陶人的气质,而且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郭沫若小时候背过很多古诗:“儿时囫囵地背了许多古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脑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融于心,调度于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定要让学生多背些唐诗宋词,可以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展“每周一诗”活动,或者课前三分钟读诗活动,还可以举行读诗朗诵会,把古诗写成书法作品,举办诗歌书法作品展览会,让诗歌走进孩子的生活中。

2.童话。孩子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书,那就是童话。童话可以放飞孩子的心灵,他们常常想探索星空的秘密,想了解地下的情形,想听听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可以说,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看过童话,那么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密切配合家长,让家长多为孩子们买书,让童话走进孩子们的童年,装扮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创造一生受益的财富。

3.名著、寓言、故事……。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保留下的珍品,它们让人百读不厌。应该多鼓励孩子去看,不同的年龄会在书中收获不同的东西。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多看些寓言、故事,充实他们的生活。

我让学生多背书,每天都要背,内容随意,可以是古诗、作文、故事、科普知识、谜语……并且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看书。我班的同学几年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诸如少儿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大家都相当熟悉。借助大量阅读,孩子们都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连下课时间都舍不得玩耍,因为爱上了阅读。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一个人读了哪些书,又是怎样读的,往往要影响他的一生,影响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价值取向和文化胸襟,影响他的精神依托和审美情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利用课外阅读这个法宝,点亮孩子生命之灯,使课外这“冲天香阵”渗入孩子们的心田,去创造文学的辉煌。

[1]陆云,朱小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宋永刚主编.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猜你喜欢

童话课外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