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摸经典的温暖——对职业院校“走近《红楼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

2011-03-20王雪莲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名著红楼梦职业院校

王雪莲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而不朽的古典小说,位于四大名著之首。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丰碑,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它的内涵之丰富,流传之广远,影响之深远,没有作品能与之媲美。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要借助经典的魅力,让经典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从“走近”名著到“走进”名著,真正喜欢上《红楼梦》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名著。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对“走近《红楼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以文本为切入点,激发阅读经典兴趣。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同时,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我说《红楼梦》”。由此,教师不妨以“走近《红楼梦》”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曾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其中的人物、情节、诗词名句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他们对书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的理解、语言特色等没有更多的了解。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假期通过上网在线阅读,到图书馆搜集资料,认真阅读《红楼梦》原著。同时,还可邀请红学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通过文本的学习,以文本为契机,使得他们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经过一定的阅读准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成专题小组。考虑到学生与名著的距离,不妨由浅入深,从学生好做、易做的专题入手,让学生有事做、有话说,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的兴趣。这些专题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

例如,根据多年教学发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传奇身世往往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走近曹雪芹”的专题开始,引导学生上网查或到图书馆搜索资料。再如很多红学爱好者对《红楼梦》中所用到的大量的谐音、谜语很感兴趣,而这些内容趣味性较浓,并不艰深,故学生可以从“谐音拾趣”、“神秘的谜语”等研究角度进行研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各小组可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在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正如《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标准》所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生存、生活和生命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院校语文课程。

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以专业为融入点,多元化解读经典。

《红楼梦》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因此,教师可以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再回到原著,寻找发现与本专业相关的红楼文化现象,并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般的职业院校,专业门类很多,这正是职业院校进行《红楼梦》学习的优势所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下面以旅游、财会、管理、烹饪四大专业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例如,在前一阶段感性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再次形成专题小组,从“我的专业我的红楼”的角度,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发言。旅游专业的同学可以充分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部分的文字,根据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路线,为大观园写一份导游词;财会专业的同学不妨细读原著中荣国府年终收支部分,为荣国府年终收支算一笔细账;管理专业可以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看出现代管理学;烹饪专业的同学不妨好好研究一下书中的茶文化、点心文化等等。有了这些引导,学生必然兴趣盎然,越来越想找到更多的资料。不管学生能做到哪一步,他们都在一步步走近《红楼梦》,教师要鼓励他们: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因为这些都是个性的,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认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职业院校的《红楼梦》教学以专业为融入点,让学生学会多元化解读经典,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育人为出发点,与经典同行。

职业院校学生走入职场较早,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职场中人是每个职教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名著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名著来悟做人。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重点。

如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的喜好分成“爱憎分明的贾宝玉”、“我眼中的林黛玉”、“才貌双全的薛宝钗”、“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等专题小组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发言。

以宝黛二人为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人物会有自我不同的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小说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少女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黛玉和宝钗身上,都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在她们身上,都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说能够把她们两人的优点相加,缺点都去掉,那么就成了完人了。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因懂得圆融妥协而活下来。其实,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如果人们在内心能像林黛玉一样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像薛宝钗一样与人随和相处,能够在这两者间平衡,就是人生的大智慧。通过这些,教会学生正确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对人物赏析理解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相信对他们走入职场,演绎自己的职场人生会有一些有益的启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名著教学中坚持以育人为出发点,必能与经典同行。

当然,职业院校名著的专题教学还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例如书中的诗词曲赋,也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因为作为语文教学,最终要回归语文。尤其是经典,更要回归它的人文内涵。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文本,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真正意义上走进名著,同时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通过以上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研究,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的心情是激动的,学习的兴趣是浓厚的,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课堂的气氛必定是热烈的,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从做中学,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的可塑性、创造性、探究性、参与性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引路人。让学生带着目的学,学生才感兴趣。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是成功的,这些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很有好处。相信在这些专题学习之后他们会越来越热爱语文,越来越热爱《红楼梦》,在语文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得到发展与升华。

其实,阅读经典,就是用精华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走近经典,就是用智慧呵护我们的心灵净土。触摸经典的温暖,我们便能得到一份聪慧,一份力量。因为,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书,将来也永远地要说下去。

[1]曹雪芹.红楼梦[M].哈尔滨出版社,2004.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4]周汉昌.红楼谜语解[M].香港天马有限公司,2006.

[5]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名著红楼梦职业院校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