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庭中如何开展亲子游戏

2011-03-20屈家安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智力亲子游戏

冯 婷 屈家安

(1常州市戚墅堰区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作为早教亲子课题组成员,我们在社区开展0—3宝宝的亲子教育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早期教育虽然很重视,但对如何开展宝宝早期教育很迷惘,且经常陷入误区。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幼儿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亲子游戏作为开展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手段,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亲子游戏还可使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早期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而且对于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的亲子教育,极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的实效性呢?

一、创建良好的亲子游戏环境

游戏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才敢放心大胆、无忧无虑地玩,也只有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孩子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充实游戏内容。父母也可以在游戏环境中将多种学习活动与孩子的游戏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

家长怎样利用现有条件在家中为孩子布置游戏环境呢?

首先,幼儿在亲子游戏时需要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调查发现,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等。这种所谓的“游戏”,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只有这样,才会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从而科学地玩亲子游戏。

其次,家中房间如果宽裕的话,可专门给孩子提供一间游戏房。在那里可以为孩子设立不同的游戏区,如自然区、家庭区、建筑区、图书区、智力区等。没有多余房间的家庭,可在孩子的卧室或客厅一角用布隔开一个游戏区域,便于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再次,在不同区域要搭配适合的道具,让孩子玩起来觉得更形象。如:收集生活中废弃的盒子、罐子、广告纸、纽扣、笔、录音机等,充分发挥材料的原创功能,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面对废旧的低结构材料,孩子们会萌发千变万化的奇思妙想,材料会成为亲子游戏中的替代品和操作工具,被制作为家电、家具、汽车等作品。同时,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融入孩子熟悉和经历过的情感要素,以激发孩子的游戏愿望和学习情感。将孩子有愉悦情绪体验的人、事、物、境直接迁移到材料中;将孩子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整理放大融合在材料中;将材料情境化,使原本无生命的材料增添情感色彩。

最后,为保证游戏安全,父母可在孩子的游戏区域内铺上一块地毯或泡沫地垫,使孩子玩游戏时可在地上躺着、坐着、跪着等做各类动作,同时也可避免孩子在玩时弄脏衣服或受凉生病[1]。

二、选择适合亲子游戏种类

亲子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年龄段的亲子游戏是不同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玩的游戏种类。

(一)0—1.5岁的亲子游戏。

卷春卷——把孩子用毛毯卷起来,卷完了再重新展开,如此反复。卷起来后还可鼓励并协助孩子爬出来,孩子一旦成功爬出来,立刻把他快乐地抱起,高高地举过头顶,给孩予喝彩和赞赏。

俏眼睛——在触觉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的孩子当中,有些对面部触碰有强烈的抵抗反应。对这样的孩子可以面对面坐着,或让孩子头枕成人大腿躺着,看着孩子的眼睛,边观察孩子的反应,边进行游戏。

高呀高——孩子把身体托付给可依赖的大人,在冒险的刺激中得到身心的满足。

咬人的鳄鱼——把空牛奶盒从中间剪开三面,用彩笔画上动物脸谱,如鳄鱼等。游戏时让孩子把手放、进玩具动物张开的嘴里,“咔嚓,咬啦!”一张一合做出咬的动作。纸做的玩具没有危险,也不疼,孩子会感到好玩,还会不断地伸出手。

和面团——在面粉中加入一定的清水,和成面粉黏团,并可加入食用色素做成多颜色的面团,面团又软又黏,可随心所欲捏来捏去,让孩子从多重的变化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另外,可选择一些训练动作的游戏内容,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走跑、跳的动作,并教他们正确的方法,帮助纠正错误动作,如“追小球”、“小兔跳”[2]。同时也可选择合适的游戏,促进孩子钻、爬、平衡等动作的发展,如“钻山洞”、“小狗爬”、“过小桥”等[2]。此外,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说话并纠正孩子错误的语言表达,引导孩子连贯、完整、清楚地说出句子,表达意思。

(二)1.5—3岁的亲子游戏。

角色游戏——扮家家酒、开汽车、开火车、学医生看病等。当扮演医生的孩子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一本正经地给扮病人的孩子听心脏、打针吃药时,他们会体验去医院看病的全部过程,玩过这种游戏的孩子真去医院看病时,就很少害怕或嚎陶大哭了。

智力游戏——玩纸牌、拼板、分辨声音等。以纸牌为例,牌可根据需要自制,如果想培养孩子辨别颜色,则可在牌面涂上各种颜色,把涂色面排成行,然后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能最快地把同色的牌一对一对地找出来。这种比赛的形式使孩子很有兴趣,有助于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建构游戏——幼儿通过手的操作,把一个个零散的、可塑的没有呆板规则限制的建构材料(如:积木、雪花插片、积塑、胶粒玩具、废旧的纸盒、塑料瓶、冰棍棒等),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想象构思和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操作、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能使得幼儿的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想象丰富。

音乐体育游戏——赛跑、过独木桥、钻圈、捉迷藏或伴随音乐做操、随音乐节律演奏打击乐等。这些游戏可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感、节奏感。

三、当好亲子游戏的策划引导

(一)在玩不同种类的游戏时,家长要扮演不同角色。

如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此家长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在指导时,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家长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在玩建构游戏时,家长应作为观众,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来玩,对孩子设计的作品表示赞赏,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在玩智力游戏时,家长应作为引导角色,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主导者,家长可以从旁启发引导。

(二)鼓励孩子尝试着玩多种游戏活动。

因为不同的游戏对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如角色游戏主要让孩子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运用玩具、材料扮演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角色,会模仿角色的典型行为和语言,学习初步的社会交往;建构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结构概念,掌握各物体的结构特征,熟悉结构材料和性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智力游戏主要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所以,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尝试玩多种游戏活动。

(三)选择和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超常智力,父母要及时增加难度,让孩子大步向前迈进。如果孩子表现欠佳,父母不要着急,应办法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激发他的兴趣。指导孩子玩游戏要从一些简单的东西开始,让孩子从成功的欢乐之中增加信心,不断进步。如果孩子总是粗心,家长可选择一些相应的智力游戏,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即给出A、B两幅相似的图,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出几个不同之处;对好胜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则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充当配角,家长在游戏中充当主角,以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

(四)注意劳逸结合,掌握停止游戏的时间。

物极必反,过多的游戏玩耍也是如此。如果你孩子玩的是他喜欢玩的玩具和游戏,那就和他一起玩,或接着玩。但是如果他变得坐立不安,觉得糊涂和厌烦,那就停止。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来说,停“机”时间和游戏时间同等重要。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以家庭亲子游戏活动作为重要体现形式的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1]栗静.在家中为孩子布置游戏环境.摇篮网.www. yaolan.com/edu/article2007_457572811494.shtml.

[2]肖佳.亲子游戏——怎样指导2—3岁孩子玩游戏.北京教育在线.www.bjedu.cc/html/jiaoyuzhishidabaike/yebk/ zlkf/2009/0728/148411.html.

猜你喜欢

智力亲子游戏
智力闯关
爆笑游戏
欢乐智力谷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