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美术教学,请放慢脚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美术高考美术艺术

赵 林

(邳州市八义集中学,江苏 邳州 221361)

自然从不性急,总是慢慢前行。

——夸美纽斯

前不久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文中提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生命意识才是学校文化中最具意义的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影响、默化、润泽着他班上每一个学生的……”虽然处于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但教育还是要慢下来,由此不由地让我想起了当前的高考美术教学。

当前的高考美术教学跑得太快了。

放眼当今美术教学,特别是高考美术教学,呈现出一种高标准、严要求、节奏快的特点。高考美术教学不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而是跳跃式的跑步前进。作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素描学习由几何形体直接过渡到人像学习,色彩学习则直接死记硬背几种静物的画法,本该三年时间来教的内容半年的时间就学完了,社会上各种美术高考强化班不断涌现,培训模式更是短、频、快,一个月专业包过省统考,三个月包过美院,教学中重临摹、轻写生;重技巧、轻基础;重方法、轻感觉,把学生当成产品在“加工和销售”。纵观美术课堂,老师总是争分夺秒卡时间,赶进度,做范画,讲方法,评作业;学生总是在一味地画、画、画,最终同班的学生画的画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师生双方都沾沾自喜,似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诚然,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和效率,但一味求速度,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实际上却是在拔苗偃长,在做夹生饭。

美术高考教学跑得太快透视出急功近利的教学态度,表现为急躁轻率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空前绝后的艺考热。

高考美术教学为何如此之快?

记得在刚改革开放不久的90年代,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到10个人,其中9人是经理,剩下一个还是副经理”,现在“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到10个人,其中9人是美术高考生,一个是送考老师”。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道出了美术高考现状,在功利的驱使下,美术生的学费都比较高,一般是其他专业学生的2至3倍。美术院校包括各级各类综合性高校都看到这块大蛋糕,纷纷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招生门槛。普通学生上大学不再是空想。加上艺术类高考的文化要求相对偏低,专业要求难度逐年降低,而且美术专业考题年年万变不离其宗,形式更是一成不变,很多文理科成绩不理想的考生经过短期的美术强化就可以通过美术高考来圆他们的大学梦,走进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有首顺口溜说得好:“考不上文理科,就来考唱歌;学不好数理化,就来学画画。”

连锁反应就是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组建美术班,高校想多招美术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招生门槛,降低专业要求难度,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美术院校好考了,只要经过短期的美术强化学习就可以上大学,学校似乎抓到一根提高升学率的救命稻草,美术老师似乎也乐此不疲,不再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不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着想,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不好,就应该去学习美术,参加美术高考。就这样中学美术教育由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为了升学率,高考美术教学越跑越快。全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似乎一下子我国就变成了世界上头号美术教育强国;似乎一夜之间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

高考美术教学应该放慢脚步。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一首很有名的短诗: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延伸到教育上来,也的确如此,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要有舒缓的节奏。艺术教育同样如此,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说过,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种“美术普及式教育”局面是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问题是这种艺考热现象虽然使得艺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和普及,但接踵而来的却常常是付出了降低艺术品格和深度代价的种种弊端。原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先生也讲过同样意思的话:“给我一定的条件,我可以保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科学家,但给我再好的条件,我却无法保证培养出一名艺术家。”这是因为在科学领域,共性的规则大于个性的创意,而规则的把握可以通过渐修积学而成。然而从事艺术的人首先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天分和潜质,而越是文化修养深厚的艺术家,其后来的成就越高。美术理论家曹玉林先生曾言:“不论任何时代,真正的艺术家都是一种稀缺资源。从本质意义上说,艺术的普及其实是艺术的降格。”

放慢高考美术教学的步子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似乎在各个领域都要跟上这个步伐,也要成为教育大国,成为美术教育强国。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在南京大学做学术讲演时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的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的画家,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会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了。”陈丹青的话说明了现在的高考美术教学是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说到底是对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的漠视。事实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很薄弱,基础教育设施还不配套,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还亟待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短时间取得巨大成效。

高考美术教学怎样才能真正慢下来?

首先,学校要摒弃功利心,让高考美术教学慢下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教育长远大计,艺术教育有其基本规律。专业考试的本意,是对有志于进行美术专业学习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发展潜力和基本文化素养的考察,以发掘美术专业培养对象。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美术新课标》的宗旨所在。

其次,美术老师必须“慢”下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而长期以来学校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具有功能的发挥,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事任何一门专业学习,除了勤奋与努力之外,热情、兴趣与天赋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可贵品质。就那些“临阵磨枪”的考生而言,很难说他们就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艺术专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素质全面、富有个性、充满朝气的人才,而不应将选择美术专业看成单纯追求升学和未来求职的敲门砖。

再次,学生的学也得“慢”下来。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表明,深厚的艺术积淀始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高考美术教学在教材与课时安排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对视觉艺术的感知力。要求教师严格控制自己 “教”的时间,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的时间。素描教学要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要从最基础的几何形体入手,要从素描静物过渡到石膏头像,再过渡到头像、人像。色彩教学也要从最基本的认识、感知入手,再过渡到临摹、写生。有些人认为画画只要用眼睛和手就足够了,眼睛看得准,手就能表现出来,实际上画画不是机械地模仿、简单地复制,更不能等同于手工活,绘画是一种创造艺术。要求眼睛的观察能力、手的表现能力和脑子的思维能力三者有机结合,所以说画画靠“悟”,即“思考”。但三者有机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是需要时间的,不能一蹴而就。

另外,专业学院要通过专业入学考试的改革,重新审视对专业基础内涵的既定认识,以实施“质量工程”作为契机,把好中等教育的“出口”与高等教育的“入口”两道“闸门”。只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和引导社会的时代发展趋势,才能最终建立起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科学合理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考试制度。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是要浪费时间。”放慢脚步,是摒弃急功近利的自然之道,是摆脱忙碌浮躁后的宁静之态,是拒绝肤浅平庸后的深刻之美。

高考美术教学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道而行,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使高考美术教学放慢脚步,缓缓前行。脚踏实地,风景才会更加迷人,精彩也将不断呈现。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仲信生.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J].中国美术教育,2004,(6).

[3]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4]李继东.语文教学,请放慢脚步.江苏教育研究,2010,(3B).

猜你喜欢

美术高考美术艺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高三美术高考中的速写训练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中的作弊手段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