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编

2011-03-20黄诗玉代伟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国民革命军吴佩孚总司令

黄诗玉 代伟

(宜宾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1926年7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集团的基本武装力量被国民革命军歼灭。学术界对北伐战争及北洋军阀的研究可谓论著颇多,如增宪林等著的《北伐战争史》,范忠程著的《北伐战争史稿》,陶隐菊著《北洋军阀史话》,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章伯锋、李宗一编的《北洋军阀》史料,等等。对北洋军阀研究的相关论文也颇多。有学者还写了《北洋军阀大结局》,主要是对北洋军阀各集团的高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没有触及北洋军阀被击垮后其下层残余力量的走向。七十万北洋军在短短几个月中被国民革命军打败,除了战场上被歼灭外,还有许多在战场上倒戈、投降的残余力量被国民革命军所收编。本文对国民革命军收编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概况、被收编后的残余势力对国民革命军及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产生的影响作分析探讨,以便读者对国民革命军当时的收编,以及北洋军阀的残余势力怎样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

一、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编政策

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召开临时全体会议,会上一致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1](P30)这一提案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国民党北伐决策的正式确立。7月7日,北伐总司令部成立于广州,蒋介石为北伐总司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大会,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国民革命军的收编政策也随之产生。原因有两个。

1.北伐之初,北洋军阀与国民革命军的实力悬殊,决定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进程中要快速收编和扩充部队编制。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为8个军26个师又9个旅,总兵力近20万。而当时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军阀总兵力约有70万人,两相对比,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处于绝对劣势。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这一现实需要,北伐军总司令部制定了边战争边收编的政策,国民革命军不得不在每次战役前后对愿意投靠的北洋军阀残余进行大规模的收编。

2.北伐总司令蒋介石出于难以告人的政治目的制定了收编扩编北伐军的政策。故在战争期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在战争中无限制地收编大量北洋军阀部队残余和依附北洋军阀的地方部队。北伐前国共两党的矛盾曾一度尖锐,但北伐总司令蒋介石羽翼未丰,还要借助共产党的力量消灭北洋军阀,故暂时平息矛盾事态。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展,蒋介石欲借战争之际扩大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以便日后对付共产党,而扩充军事力量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对敌军残余进行收编。

为达到尽快壮大自己实力,利于战争的顺利进行,蒋介石采取了较有诱惑力的收编措施:允诺凡愿接受国民革命军收编的,团长升师长,师长升军长,军长升集团军总司令,由此吸引了大批北洋军阀残余和原依附北洋军阀政府的地方军阀部队投靠国民革命军,而被国民革命军收编。这样一来,短短半年时间,国民革命军的建制迅速从1926年7月的8个军,发展到1927年3月的40个军,另有一新编第一军(辖7个独立师,1个混成旅)。[2](P723-725)

二、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收编概况

国民革命军在北伐胜利进军中开始逐步对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收编,北洋军阀残余接受收编的原因各不相同,下面将按接受收编原因叙述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力量收编的概况。

(一)为逃脱被歼灭的命运,走投无路而接受收编。

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多数是在作战失利情况下,为逃脱被歼灭的厄运,而无可奈何地接受收编。

1.叶开鑫所部作战失利,被迫投降接受收编。在1926年8月,吴佩孚手下大将叶开鑫及其所部在国民革命军的追击下,2000余人在前线倒戈,向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投诚,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叶开鑫本人也在1927年3月初,就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军长”。[3](P243)(后改番号为第44军)所部由收编的北洋军湘系军阀赵恒惕所部编成。

2.魏益三所部走投无路接受收编。魏益三,字友仁,1926年投归吴佩孚,后任十四省讨贼联军第四军总司令。1927年任河南保卫军副司令及第八军军长,1926年12月被武汉政府收编,任命为第三十军军长。所部由收编吴佩孚之北洋军第四军编成。

(二)北洋军阀集团内部中因内讧、与上司不和失势而接受收编。

1.靳云鹗所部内讧失利接受收编。靳云鹗,1925年任吴佩孚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河南省省长。靳是吴手下一员猛将,后因与吴不和,1926年初被吴佩孚免去副总司令兼前敌总司令之职,促使靳云鹗最终投靠国民革命军。1927年2月由武汉政府任命为第二十九军军长。

2.庞炳勋受直接主帅影响而接受收编。庞炳勋,字更臣,1926年投入直军靳云鹗部,任河南保卫军第九军军长,同年五月归附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失败后投靠了吴佩孚直系军阀,北伐中,受主帅靳云鹗影响而接受收编,1927年3月由武汉政府任命为暂编第五军军长。

(三)受收编政策的吸引,为获得国民革命军的军长、师长头衔而接受收编。

1.孙传芳驻上海的第九师归附国民革命军。1926年,孙传芳的第九师师长李宝章派员赴杭州向国民革命军输诚,愿将上海和沪杭线交出,接受改编,并且率部迎击鲁军,李归附后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职务。

2.刘宝题、孙传芳手下的师长,他于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就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军长兼江右军第四纵队指挥官。

(四)因与国民党右翼有着共同的政治态度而接受收编。

1.周凤歧归附国民革命军。周凤歧,字恭先,浙江长兴县人,孙传芳五省联军之浙军第2师师长,是北洋军政府的积极追随者。当北伐军兵临浙江后,“1926年12月下旬,周放弃了浙江自治的幻想,同国民革命军在衢州会合,通电宣告正式就任第二十六军军长职”。[10]周又积极追随蒋介石,率部镇压上海工人纠察队,屠杀共产党人,是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主要打手。[4](40-42)

2.夏超,浙江省长,一向主张“浙人自治”,后在国民党人张静江的支持下,决定独立,并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1926年10月16日,夏超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兼民政长职务。

3.陈调元,字雪轩,河北省新安县人。1925年11月任五省联军安徽军总司令,安徽军务督办。“1926年12月依附国民革命军”。[5](P468)1927年3月初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职,1927年任安徽省主席。

三、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收编后带来的影响

上述军阀残余被被收编,国民党及国民革命军对所收编的军阀残余没有及时进行改造,给国民革命军队长期发展和国民党的统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当时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不分良莠,无节制地随意扩编军队,使国民革命军由北伐之初的8个军,近20万人,迅速发展为40多个军,40万人。就短时间看,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扩编,虽然增强了当时的军事实力,撼动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同时也使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看中的能够从革命阵营中来破坏革命的实力派人物,获得了以后清党的军事资本,但是,从长远看,北伐战争中的收编却给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国民党未来的统治带来了以下不利的影响。

(一)对国民革命军产生的影响。随意扩编不仅使其军队多而杂,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而且迅速改变了国民革命军初建时为民革命的初衷,演变成了一支新型的军阀部队;军队质量大减,军纪军风也随之有所涣散。收编过来的旧军阀部队,又未得到认真改造,旧军阀的恶习原封不动带入了国民革命军中,不仅使北伐战争后期频发扰民事件,而且在以后执掌全国政权后,这些军队在内战中、在对日作战中战斗力不强,与晚于其几年后建立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具有良好的军纪军风形成鲜明对比,而最终失掉民心,丢掉了大陆。

(二)从1924年国民党改组到1928年统一全国建立政权,是国民党势力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由于在北伐时急求速成,无限制地收编,结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却仍然存在,对南京的中央政府构成一大威胁,又导致了北伐以后的连年内战。[6](P31)总的看来,这些在北伐时收编的北洋军阀残余和地方部队始终没有跟国民党中央一条心,国民党也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始终没有真正统一全中国。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些军队互不援助、相互推诿,也是导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利的主要原因,最终丢掉大陆。

综上所述,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编,确实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基础。但是这种没有质量的收编也给国民革命军以后的发展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

[1]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12辑)[M].30.

[2]杨天石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6:723-725.

[3]曾宪林,曾成贵,江峡.北伐战争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43.

[4]曹剑浪.国民党军简史(上册)[M].解放军出版社,40-41.

[5]章伯锋,李宗一.北洋军阀(第六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468.

[6]严敬.民国史的几个重点——兼谈编修“中华民国史”的问题[A].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31.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军吴佩孚总司令
身体的“总司令”——神奇的大脑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低情商,易受伤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越南战争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
加伦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前的准备工作
“沙漠之熊”——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
朱德总司令运筹攻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