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歌在高校传唱中的美学意蕴及时代意义

2011-03-20胡亚玲

文教资料 2011年16期
关键词:红歌情感音乐

胡亚玲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引语

受当代商品化社会的影响,目前大学生课外音乐兴趣爱好偏向于流行、通俗音乐。有调查显示:95%以上的同学喜爱流行通俗音乐。大学生们都是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使其对表现爱情的歌曲和其他文艺样式情有独钟,而流行歌曲则恰合了他们的胃口。那些有关反叛、“另类”的音乐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发泄情绪的端口。当前,大学生的音乐及相关的人文、艺术知识比较匮乏,对高雅音乐和艺术了解不多,对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不大,使得真正健康的音乐在校园里的活动范围很小。

2.音乐美学的意义

音乐中五声、五律、八音的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就体现了天地之和,给人以美感。我国从西周开始的教育就有“礼、易、乐、御、书、算”六门课程,称为“六艺”,当时的“乐”就包含音乐。孔子对音乐的要求为中和之乐,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孟子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性,进而规范人的行为、意识。他还要求“以德行乐”,用音乐来表现喜乐之情,宣扬仁、义之德。荀子提出中和之乐能给人以平静安宁,唤起人们的仁爱之心,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美即由乐音组成的形式美。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朴素而不华饰。强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的生理感官,摆脱个人之机心,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想象,从而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审美境界。

音乐审美是诉诸听觉的艺术,是“动之以情”的引导,不是“晓之以理”的教育,是在欣赏过程中包括感觉、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

3.红歌的内在涵义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特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甚至包括对共产国际成立以来至今,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歌曲。

一首首脱胎于民歌、生动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光辉历程的红歌,以其独有的特性和强有力的感染力,震撼着人们的灵魂,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展现出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体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红歌的这种丰富的审美想象及其对审美对象内涵的深刻体验,使大学生在享受中增强审美观念。

优美、质朴、豪迈的红歌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而且能得到情感的升华。欣赏者能够不断激发内在豪情,调整审美观念,塑造和完善崇高向上的人格。

演唱红歌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感知是审美的心理基础,其本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一次次音乐欣赏中逐步积累完成,敏锐的感知能力还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生动的想象和审美理解力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在欣赏红歌时候,不仅会记住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将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这有利于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潜在智能的开发。

4.红歌的美学意蕴

红歌的美学意蕴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具有美育功能。红歌本身是革命精神的产物,它的传唱仿佛把人带到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让人在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强大和社会发展而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英雄,并生发出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人们传唱、欣赏红歌,不仅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引起身心的愉悦,更能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化和教育。可以说红歌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形式。

红歌的节奏美。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体现着时代的节拍。如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歌曲,许多都具有整齐、有力的节奏,象征着人们坚定的决心和战斗的步伐,如《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都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培养了一代代有理想、有志向、有作为的青年学子。这些格调高雅的音乐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并能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远大的理想,培养崇高的感情。

社会主义时期的歌曲,大都赞美祖国的山川、歌颂伟大的祖国、讴歌人间真情,因此节奏大都舒缓,如《我的祖国》、《爱的奉献》等。我们在演唱曲子时,要把握其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抒发。如迪里拜尔演唱的《一杯美酒》,唱出了新疆人的热情和奔放,她用新疆特有的节奏表现出其热闹的场面。戴玉强在《中华恋》中淋漓尽致地表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情及眷恋,以哭腔的演唱手法表达了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红歌的旋律美也令人陶醉,如《长江之歌》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热情明快的节奏、质朴动人的情感,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真挚的情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大学生在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如《乌苏里船歌》,以带有颤音和迂回起伏的前奏引子,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谧宁静的甜美画面。“阿郎-郝呢哪”的呼唤与接着的回声模仿,虚实相间,对比明显,跌宕摇曳,宛如一叶扁舟欣然而来,表现了郝哲族渔民对新生活、对祖国河山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全曲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崭新的时代气息。

5.大学生参与红歌传唱的实践

音乐活动经常要通过表演来进行,它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让大学生合着红歌音乐的节奏,感知音乐韵律,很容易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在红歌传唱中,让大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可使他们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最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体验。通过对红歌的演唱,大学生可加强音乐记忆力和提高表演水平,对作品有更深的体验。他们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特别是通过红歌(合唱)的多声部训练,掌握合唱各声部的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充分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红歌传唱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对高雅、健康、向上的红歌的学习、欣赏、鉴赏,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减轻心理压力,培养积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保持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树立起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上进、意志坚定、胸襟宽广、宽容大度”的人格品质。

红歌传唱的过程不带有强制性、功利性,它在诉说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它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强烈、深入、自然和持久,对道德情感有强烈的净化作用。

6.结语

总之,红歌传唱的目的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还能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红歌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能促使大学生形成避恶扬善的良好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社会道德风尚。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曾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红歌传唱,可使他们体会到美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他们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使性情得以充分陶冶,并得以升华。

[1]董晓.论“红歌”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功能[J].艺术教育,2009,(8).

[2]杜洁欣.论红歌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09,(13).

[3]王浩,赵勇,沈穷竹.“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9(3):36-37.

[4]谢芳,王明霞.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J].老区建设,2009,(16):43-45.

[5]乔春霞.试论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43-44.

[6]叶林.音乐审美欣赏[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39).

[7]苟重龙.声乐演唱及其美学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0,(8).

猜你喜欢

红歌情感音乐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苏区红歌串烧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MARCHING TO A RED DRUM BEAT 听红歌,说歌词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