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2011-03-20刘月峰

文教资料 2011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师

刘月峰

(平顶山市体育局 科研所,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新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试作如下探讨。

一、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现代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当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中存在的偏差

(一)观念更新不够彻底。

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自身培训不够。

新课改对一些教师来说,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初中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延长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三)外部条件不够。

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教学创新,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如何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那么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满堂灌,说得头头是道,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限制了学生锻炼提高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富有趣味,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不能离开实践活动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以情境导入,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感受、体验春天的美景,然后让学生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让学生体会,增强直观感觉,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讲评,让学生感受作者艾青对祖国的深沉的爱——爱之深,深到要和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

(四)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自主、合作、讨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模式由“激趣—质疑—讨论—合作—创新”五步构成。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第一步: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男职工宿舍发现了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由我们学校的学生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第二步:质疑。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第三、四步:讨论、合作。7人一组,选定调查选题(共四个: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任选一个)。小组讨论,一人执笔,15分钟准备。第五步:创新。每组选一人宣读调查报告内容。这一步最让我欣喜,学生调查的不仅周密详尽,精妙独到,而且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课堂上气氛热烈,思想活跃,频频创新。学习至此,小说的主题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达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效果。

(五)采取现代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乐于创新。

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杨志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形象生动,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只有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学相长,让学生想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创新人才。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语文教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