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尽文本“点点”精华,炫出教学满堂精彩

2011-03-20邱亮

文教资料 2011年16期
关键词:点点重难点文本

邱亮

(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学,江苏 宿迁 223842)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有其先天优势,学生愿与之亲密接触。特别是在阅读课上,面对作家倾注心血的文本,学生大多有较高的阅读期待。作为教师,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把这种“期待”化为现实的精彩吗?

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依然感觉很难。关键在于,面对一篇篇文章,往往不知如何切入解读。其实,我们不妨借用一下数学思维:把一篇文章看作是一个“面”,而“面”最终是由一个个基本元素“点”(点→线→面→体)构成的。我们不必把这些“点”解析为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而是把它破译为文本中的 “趣点”、“重难点”、“疑点”、“留白点”、“动情点”……如果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能用心地把握好这一个个“点”之细节,灵动展开,由点而面,以点带面,阅尽文本点点精华,炫出教学满堂精彩,定将尽绽语文之无限魅力。

一、“趣点”释放快乐,把笑容写进语文

所谓“趣点”,即指文本中所描述的充满乐趣的生活画面,亦指风趣幽默的语言文字本身。在阅读中这些地方最易从直观上激发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兴致勃勃地投入,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诚然,阅读课上能激发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宽松的阅读环境,多媒体视听辅助,等等。但文中富有乐趣的生活画卷、幽默风趣语言,毕竟是最本真的极具冲击力的第一“兴趣资源”,①遇上它,学生会在第一时间调动生活经验,徜徉于其间……

如我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伟人细胞》等课文时,就抓了个“趣”字。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后感觉如何?”生:“有趣!”我顺势要求:圈点“趣处”,批注“趣处”,而后汇报。学生圈点批注时面上带笑,汇报时也笑声不断。为啥?这两课蕴含丰富的“趣点”资源。汇报时稍加点拨,“笑”之背后的东西(人物个性、主题、语言风格……)很快浮出水面。整节课“趣”贯始终,学生进行了快乐之旅。

二、“重难点”寻突破,体验合作与成功

一篇课文总有相对重要的词、句、段,相对较难理解的地方。它们或因是文眼而重要;或因是生词而难解;或因是过渡段而重要;或因富有哲思而难解……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不管课上生成的东西有多 “花哨”,如没突破重难点,那生成的也必将是“水中月、雾里花”。教师在预设教学重难点时,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周全考虑: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学有所困,哪些地方颇为重要,哪些重难点靠个人力量难以突破。要注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互动,适时建议合作探究,在突破重难点的那一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引导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释怀苦思而不得时的沮丧,学会团结与合作……

三、“疑点”自主发问,问号引导探究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主张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教师如能得法引导,很多时候不用教师提问题,学生便可就文本产生诸多思考,甚至产生某些怀疑:主人公为何这样做?作者的说法科学吗?这一节是否显得多余……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有了学生的自主发问,阅读便有了新奇、深度。②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产生了诸多较有价值的疑问:“为什么渔人做的标记复寻时却不见了?”“桃源人躲进世外桃源已几百年了,而作者却写道:‘衣着悉如外人。’这可能吗?”“作者为何虚构这个世外桃源,从中想表现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回来还是告诉了太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渔人的行为?”又如学《奇妙的克隆》,他们问:“为什么科学家不尽快给每个人的器官做个备份,或干脆把人再克隆一个,这样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吗?”“克隆出来的个体跟原来是否完全一样呢?”……

智慧的教师,在预设教案时,应充分关注那些“极易引发思考乃至怀疑的文本之‘疑点’”。问题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针对“疑点”,教师充分导引,学生大胆问疑,在主动发问与求解中,学生的怀疑与创新精神得以成长,历经“否定之否定”,生成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四、“留白点”勇猜想,让思维插上翅膀

任何高明的作家,绝不会把文字“写满”,而会让笔下人物的思想、行动留出“空白”,让读者去作无尽的猜想。

作家精彩“留白”,师生能否巧妙地“补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功夫。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点”,特别是记叙类作品,其中常有大量的留白,尤应注意。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上下文、全文去补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补白;鼓励其作多角度创意补白。

我们的学生是富有想象力的,大都能猜透作家心思,作出较合乎情理的补白。但有时的“补白”也较勉强,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细想来那也未必不是一次“精神苦旅”“思想涅槃”,其间亦可能有所生成,因为“错误”和“差异”本身就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

五、“动情点”尽煽情,让眼泪诉说真心

刘勰曾说:“为情造文,有感而发。”的确如此,优秀文章无不蕴藏着作家真挚的情感。文以载道,情理相通,教材编选文章正是因此而引发一代代读者的强烈共鸣。

作家在创作时,虽情满全文,但必有重点倾泻之处。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以智慧眼光,凝视情浓之处,着力思考:如何高效发挥这些“动情点”的育人功能?通常做法——或引导动情朗读,或联系自身说感受,或迁移练笔,或视听媒体再刺激。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导学《我的母亲》一课,当研讨到文中“我每背错一处,父亲便打一竹板,我哭……后来母亲也哭,但嘴上却说‘打得好’……”这一节时,我情不自禁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我的故事。我首先问学生:“2月14日是什么日子?”学生回答:“情人节。”我继续说:“我那天送一部漂亮的手机予妻子,她很高兴!(学生笑)可我晚上发觉触屏坏了,我问了女儿,得知是她不懂触屏的科学使用而造成的,我即刻火冒三丈,动了巴掌,很多下,很响亮……女儿哭了,接着妻子也哭了!她开始同我吵起来……我解释她也不听,我一气摸了包烟,到门外狠命地抽了起来……”

“同学们,为何我打得特狠?”“手机可能昂贵。”那是情人节礼物。”“你是气女儿胡乱操作,不问大人。”……

“妻为何也哭了,并朝我发火?”“那是心疼女儿!”

“同学们,2月14日那天,我们痛并幸福着!那晚的‘手机坏’‘哭闹’是一种痛,可细想来,我们那晚又很幸福!浓浓的爱包围着我们——母爱子、夫爱妻……我出门抽烟时,也已后悔,老在想,女儿的稚嫩小手一定肿起来了!可是我为了那点可怜的‘为父权威’,至今未向女儿表达点歉意,那天打得太狠了,女儿还气我么……”

一段真情告白,我眼泪下来了。此刻,我的学生大多也泪流满面。而后,再入文本那一章节,引导品读其景其情,并又让学生谈了他们的亲子之情。

阅尽文本“点点‘精’”,这个“尽”字我用得也许有些夸张。文本中的“点”,除上述外,亦有“模糊点、照应点、文眼”等说。我这样说,只是奢望开启一个教学思路,现在新课改强调整体感悟文本,但我想总得寻个突破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智者教师们,我期待与你们在语文课堂上能把握住文本的这一个个的“点”之“细节”,巧妙引导学生展开研读,去释放语文教育梦想和激情。其实,只要抓住一个“点”,灵动地展开,照样能炫出满堂精彩。

注释:

①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89-336.

②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157-162.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2]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1.

[3]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点点重难点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点点
点点
点点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