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就业视角探析对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

2011-03-20杨小平

文教资料 2011年5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杨小平

(中国矿业大学 化环学院,北京 100083)

从就业视角探析对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

杨小平

(中国矿业大学 化环学院,北京 100083)

研究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状况受就业市场、研究生培养和研究生本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介绍如何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增强研究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研究生就业率。

研究生就业 研究生培养 综合能力

研究生就业是近几年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其就业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影响到学校的招生、科研和社会声誉等,因此每个高校都十分重视研究生就业,并成立了指导和负责毕业生就业的办公室。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对教育培养机构来说,与招生和培养过程同等重要。但是,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并非单靠一个“就业办”,高校应该将研究生就业的思想贯穿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研究生就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就业市场中人力资源总体供大于求。

在就业市场求职的人员类型很多,主要有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应届毕业研究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海外留学回归人员和少部分在职人员(寻求兼职或跳槽),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紧张。

另外,招聘单位往往是有需要了才招人,招人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并且希望马上见效益,尤其是那些待遇好的外企或私企,这种观念更为突出,因此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青睐。绝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往往欠缺工作经验,因此加大了就业难度。

同时,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传统行业早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研究生,而许多新型行业都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更强,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所以那些知识面太窄、技术单一、专业过时或落后的毕业研究生求职就很艰难。

(二)当下高校的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和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是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否则将成为“次品”。

1.培养模式

在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规格质量,对作为受教育对象的研究生所采用的各种教育措施的总体方式,即在研究生的招生、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和其它培养环节及论文答辩等诸方面采用特定方式的总和,这就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它是一定时期内呈相对稳定状态的研究生成才的类型形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诸种因素构成的,并受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生源特点的影响[2]。

2.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和学位论文等基本内容。培养方案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的高低。

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既可以是本科毕业生,又可以是专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既可以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又可以是非普通高校毕业生(电大的学生、自学考试的学生等);既可以是应届毕业生,又可以是往界毕业生。他们属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专业基础、学习背景、个人能力和读研目的差距很大,因此,对他们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导师应在全面了解所带研究生的相关信息之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弹性化培养方案。

3.导师指导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制度,导师对研究生自始至终都起着引导和督促作用。导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外,还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职责,同时,研究生在知识结构需求、心理需求等多方面也同本科生不同。深刻认识导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正确地处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导师责任制下,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保持科研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自身因素。

研究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背景、个人理想、性格和个人能力等。家庭条件不好的或者自费的研究生,希望毕业后找个待遇好的工作,尽快帮助父母还清借款,以减轻家庭负担。出身农村的研究生和出身城市的研究生其择业标准也有些不同。读研究生的目的不同也会引起就业的差距。学术研究型的个性倾向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不愿到公司工作。社交能力强的在求职过程中善于推销自己,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较多,也更容易被聘用。个人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求职的难易,它也是招聘单位确定是否录用的主要依据。

二、就业视角下研究生培养的应对措施

(一)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点在于“专”,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要深而广。但是由于培养计划的学时数有限,不可能对本学科的所有知识都开设课程,因此导师必须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考虑研究生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有选择地为研究生选课。但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授课获得,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实际研究中培养科研和创新意识。

如果科研项目很少,导师就可以通过给研究生安排小任务,自拟题目,让研究生围绕题目开展研究,为研究生提供锻炼机会。导师不能因为没有研究课题就对研究生放任不管。总之,研究生的培养脱离不了项目研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

(二)锻炼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旨在与国际接轨,国内和国际大公司都需要求职者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这方面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导师往往带有三个年级多名研究生,这本身就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团队,其规模和性质也相当于一个小公司。因此导师应该开展一些活动,培养每位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比如聚会、在科研项目中为每位研究生分配任务,不自觉地引导他们协同工作。

(三)提升社交和多元综合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在的研究生几乎不出实验室就可以完成论文的文献检索等研究工作,也就是说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了,不像上世纪90年代,研究生做论文需要到许多研究所、科研机构、国家图书馆和其它图书馆亲自去查资料,虽然很辛苦,效率也很低,但总是有与人接触和打交道的机会。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下载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和会议论文的电子版,可以从网上订购需要的实验器材并送货到户,效率虽然提高了,但感觉人脱离了社会。因此,导师在引导研究生进入科学殿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时比专业课的成绩更为重要。

绝大部分研究生一直是以学生身份接受教育,因此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尽管专业知识很好,但由于表达不出来,或者阐述不清楚,没有条理,在求职过程中,笔试成绩可能不错,但最终会因为面试考核不过关而失败。

我在国外做博士后期间,有一项活动效果很好,对于锻炼研究生的能力十分有效。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导师给自己小组内的每位成员 (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和研究人员)布置一个小课题,它可能是一个题目,也可能是一篇期刊论文,要求他们弄懂命题范围内的全部知识,比如看懂导师给你的期刊论文,特别是国内外文献、研究方法、结论,以及论文的不足之处,如果是自己做这个题目又有何打算,是否与期刊论文相同,等等。这项活动有意思的是,导师在学期快要结束时,会组织自己的团队到一个度假村,在会议室让每位成员讲解各自的研究结果,导师和其他人听其讲解并提问题,如果对导师的命题研究不透彻或讲解不清楚,导师就会提出警告,严重的停止度假并要求下学期重新准备。通过这项活动,每位学员包括研究生深入了解了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感受了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锻炼了讲课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度假这种休闲方式,既放松了身心,又增进了导师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感情。

当然,我们在借鉴这种方式时,不一定非要到校外或期末。导师可以排好顺序,每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安排一位研究生上台讲解。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锻炼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四)着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在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衡量其培养质量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如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每位导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很难在社会竞争中立足。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研究生有没有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都与导师的指导、课程设置和选题等的质量高低有关。

硕士生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创新能力是思维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科研实践不能随意杜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踏踏实实地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研活动的选题、搜集、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撰写开题、阶段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整个过程[3]。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寓于这诸多环节中。课题要定得早,选题要新、要宽。研究生要善于搜索、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具备有效处理这些资料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阅读、分析一篇文献后,不仅要发现该文献的不足之处,而且要看到前人在解决具体科学问题时思想和方法上的创新之点。这样,才能在学术思想、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提出创新性设想。

三、结语

研究生扩招后,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导师有责任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当调整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研究生。导师培养得好,研究生找工作就能得心应手;研究生工作找得好,导师的声誉就好,报考的人就多,自然导师选择后备研究生的余地就大,录取的研究生的成绩好,培养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总之,研究生就业难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导师,但通过导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培养,研究生求职时胸有成竹,找一个好工作并非难事。

[1]尹发跃,彭彬,侯顺.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趋势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8,(1).

[2]沈蔚.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3]李建平.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生培养经验——研究生培养若干环节中导师工作漫谈[J].高教论坛,2009,(1).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