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地方性高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2011-03-20唐菊花张明进李新富

文教资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教育

唐菊花 张明进 李新富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地方性高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唐菊花 张明进 李新富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本文以教育均衡发展为思考起点,以广西高校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从宏观上探讨了新升格本科地方性高校均衡发展的对策,认为实现高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国家增加教育投入,政府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新升格本科的地方性高校抢抓机遇发展,合理定位,科学用人,实现地方性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方性高校 教育均衡发展 合理定位内源性发展 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中地方性高校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全局和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如何促进地方性高校发展,特别是新升格本科的地方性院校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应引起国家的进一步重视。

一、地方性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

1.高等教育财力不足和分配不均,严重制约地方性高校基础建设。

地方高校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稳步迈向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高等教育财力不足,地方性高校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以广西高校发展为例,根据人大网公布的《广西自治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9年自治区本级决算的审查报告》,全区财政总收入1305.13亿元,财政总支出1276.47亿元,用于高等教育经费74.07亿,占财政总支出的6%,由此可见用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不仅是广西高校与外省高校比较有较大差距,而且由于经费投入有限,也无法实现区内高校均衡发展,尤其是新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性高校的发展面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困难,影响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8日第1版在关注新升本院校发展系列报道中,认为长期困扰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头等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其中反映了部分地方性新升本院校还出现长期拖欠教师课时酬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教育规模发展的问题。然而同一区内高校的发展层次也有所不同,也体现出实现科学的发展的必要性。例如被列为“211”工程的高校,它们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科研实力等各方面条件都已经优于一般的院校,但是每年省一级财政都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继续保持优势的发展地位,势必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就使高等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形成了“马太效应”,加剧了高校间的不平衡。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优秀人才流失,难以实现地方性高校的稳定发展。

当前在整个社会处于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中,高校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尤为突出。经调查显示,部分地方性高校仅一年内申请调离的教师就达到5%,而且基本以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高层次紧缺人才为主。另外,从事兼职工作或商业性质的创收活动的教师数量逐渐增多,人才隐性流失的趋势正在上演。院校的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支撑发展,需要各专业的精英和学科带头人来促进发展,培养能用得上的人需要一定周期,引进人才又比较困难,人才队伍结构出现断层,这些问题让关心教育的人感到担忧,对于地方性高校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3.学生生源差异大,缺乏优质生源,就业率低,加剧了地方性高校发展的不平衡。

地方性高校中绝大部分都是本地区本省份的生源地学生,只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协调争取获得的外地生源,因此生源选择范围小,质量可见一般。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加剧了高校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不少地方性高校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文化底蕴不浓厚,加上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等因素,毕业生因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加剧了就业难度,就业质量也不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卡住了地方性高校发展的命脉,影响了再招生发展。这样的发展困境长期蔓延可能导致地方性高校性质转化的危险,从而伤害地方性高校发展的积极性,并最终导致弱化地方高校对地方文化的引领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二、地方性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1.国家增加教育投入,政府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维护发展公平利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方面的投入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建设的步伐速度。从多个角度去探寻地方性高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原因,我们发现最主要的还是教育的总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呼吁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加大教育投入比例,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向落后地区的高校倾斜,实现教育公平的民生大计。要清楚认识到高校的均衡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因为只要存在经济上分配的不平等,教育上的不公平就不可避免。政府部门要科学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时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关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地方性高校的综合发展问题,根据发展需要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给予它们适当倾斜。

2.抢抓机遇,合理定位,加强管理,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

(1)作为教育主体的地方性高校,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争取各方面利益的支持,是赢得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连续几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有些政策直接受惠于地方性高校。就广西的地方高校而言,要主动研究和充分利用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积极借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和西江流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把握国家、地方相关的扶植政策,抢抓机遇,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赢得发展。

(2)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定位,寻找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地方性高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定位准确,地方高校就会迅速发展;特色突出,地方高校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地方性高校要力图立足和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我们认为,地方性高校在宏观上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学校发展定位问题上,要认清发展形势,客观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多次思考和论证,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第二,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将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发展战略与地方资源优势结合思考,在办学思想、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体现特色办学优势,实现学校办学的个性化发展。第三,敢于尝试国际性办学的作法。广西毗邻东南亚国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很好的地理区位优势。这需要学校具有广阔的国际性发展视野,抓住发展机会,建立并保持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合作与交流。这样的做法既能增加学校的办学途径,又较容易获得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

(3)重视学校软实力建设,努力提高内源性发展功能。学校软实力建设是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学校软实力建设包括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高地方性高校发展水平实现比较均衡,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质量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提高软实力建设水平。特别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才能实现科学的均衡发展。地方性高校要确立人才立校的发展理念,注重内源性,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措施有:①合理谋划人才引进项目,搭建吸引人才平台。项目是人才的一个重要载体,根据学校发展优势和地方资源特色设置重点学科和研究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有了高科技项目,对人才就强化了真正的内在需求,人才也才有用武之地。而项目的启动和成果也会进一步拉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机制。②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留住人,构筑人尽其才的乐园。地方高校人才缺乏和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也是很难要求政府在短期内使之得到根本解决的,但是学校可以通过温情留住人。要留人,先要留心,真正做到“用真情留人”,满足人才有归宿感和成就感。一要坚持因才而用,用人所愿,用情留住人才,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加强与人才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密切感情关系,领导应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充分尊重意愿和包容人才的个性、爱好,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二要用好能用的人,培养好愿意奉献的人。重视人才培训,加强鼓励和派遣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岗位培训,以及对外学习交流活动的支持。坚持对教师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激励,贯彻教师“一专多能”、专业化和复合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用人的效益。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和合理用人,高校要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民主的管理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推行人事、工资分配、后勤服务人性化和制度化等改革,建立全员聘用的竞争机制,能者上次者下的用人制度,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发展的用人机制,推行与工作岗位相配套的、与能力水平相适应、与业绩贡献相衔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严格实行监督。同时积极发挥学校后勤服务人性化服务的功能,保障后勤供给,促进教师利益与学院的运行和谐发展。④运用对外交流各种办法,弥补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加强与各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发展链条,可以探索借用资源优势强、师资队伍庞大的高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路径。在区内外高校,开展教师跨校兼课、以师徒的关系链条结对、高校对口扶助活动,采取“强校带弱校”、“高职称带低职称”的办法,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均衡。另一方面实施区域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加速改善区域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状况。

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和办法协同解决。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在当前教育公平视野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首先接受差异的事实,善于运用政策,善于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合理定位,凝炼特色,依靠内源性发展和外部支持,坚持探索适合持续发展道路,使得高校教育领域出现百花齐放景观,实现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的奋斗目标。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N].人民日报,2010-3-1.

[2]张茂聪.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6日第004版.

[3]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4]陈潮光.试论中国特色高校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构[J].高教探索,2009,(6).

[5]郭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理念与践行初探[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10,(1).

[6]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系列报道[N].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2日第1版.

[7]郝德生.均衡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水平[N].综合新闻酒泉日报,2010年8月25日第2版.

本文系河池学院教改项目“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E23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