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印度自由贸易区战略及前景

2011-03-20杨思灵

外国问题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印度发展

杨思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34)

20世纪 90年代之前,印度经济的政府管制特征非常明显:进口关税高,禁止进口领域多,限制外国投资,政府通过国营公司和控制价格、投资、裁员以及私营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制高点”[1]。但 1991年拉奥政府执政以后,印度经济改革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印度经济由半管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随着自由化经济的不断推进,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一、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与自由贸易区战略

印度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与印度贸易政策的转变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独立到 20世纪 70年代末期,在对外贸易上,印度主要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自力更生。80年代开始,印度对外贸易战略逐渐向“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并重的发展战略转变。90年代初的经济改革使印度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加入了WTO,在对外贸易上也主要选择了“出口导向”模式。但直到 21世纪初,印度的开放仍然是非常谨慎和小心的,在缔结自贸协定方面发展迟缓,在关税削减和消除贸易壁垒方面更是比其他国家都要保守。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严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印度早就参加了GSTP和亚太贸易协定,但由于自由程度小 (主要是削减关税幅度不大),对经济的贡献并不明显。

1998年以后,印度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发生了较大变化。1998~2004年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执政期间,印度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加强全方位的对外经贸关系、加快公营企业改革、进行金融改革等方面不断深入,印度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更宽松的开放政策,如关税进一步降低、工业许可证基本取消、电信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向外资开放、取消农产品出口限制等[2]。2004年 8月,印度公布了 2004~2009年的对外贸易政策,该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服务出口,使印度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到 2009年翻一番。时任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的卡迈勒·纳特表示,印度政府将组建专门的贸易部来负责出口事务。通过这一政策,印度大力发展出口。除了免除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关税以推动农产品出口外,政府还将免除所有出口货物和出口劳务的服务税,免除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服务税,并向这类企业提供其他优惠政策。为了将印度建成全球性贸易中心,该项外贸政策还提出要建立“自由贸易仓储区”,允许外国独资企业在区内直接投资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印度政府公布 2009~2014年的对外贸易政策(FTP),新的对外贸易政策继续重视周边邻国,强调出口导向。根据该政策,拓展贸易被用作增加就业的有效工具。2010年 9月 10日,印度政府下发文件讨论放松对外资的管理。文件强调,现在印度工业体系已经比 1990年的时候强大了很多。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那些外资限制规定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政府不应对商业领域过度“关心”。文件建议将投资于国防设备领域的投资上限提升 3倍至 74%,并建议向外资开放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多种零售业[3]。

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决心实施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印度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这种开放的背景下,印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自由贸易区协定,扩大印度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迄今,印度不仅早已是亚太贸易协定、GSTP、南盟等组织的成员国,而且与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阿富汗、东盟、新加坡、泰国、韩国、智利、MERCOSUR等国家和地区缔结了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或拟发展的自由贸易区包括B IMSTEC、印度 -日本①印度和日本已经于 2011年 3月签署自贸协定。、印度 -斯里兰卡(升级原有的货物自贸区)、印度 -马来西亚、印度 -海合会、印度 -毛里求斯、印度 -SACU、印度 -欧盟、印度 -新西兰、印度 -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 -孟加拉国、印度 -南非等。其中,印度 -新西兰、印度 -澳大利亚、印度 -印度尼西亚、印度 -中国等自贸区已经完成了可行性联合研究,正准备进入谈判阶段。截止到 2010年9月,通报到WTO的印度自贸区协定共计 16项(不包括 2011年签署的印日自贸协定),其中货物贸易协定 13项、加入货物贸易协定 1项,服务贸易协定 2项[4]。

二、印度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内涵

(一)政治利益诉求

1.主导南亚地区

应当承认,印度独立后相当长时期的南亚政策表现为干涉邻国的政治稳定,阻碍他国经济自主发展,这种政策既不利于南亚地区国家间关系,也对印度本国的利益造成了损害[5]10。冷战结束后,印度政府意识到有必要转变主导南亚地区的方式与手段,重视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印度成为世界大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用经济合作手段实现印度主导南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冷战时期及 20世纪 90年代初,印度认为南盟是其他小国联合限制自己的组织,只允许南盟在小事情上发挥功能。每当印度感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就会采用不参加首脑峰会等方式进行抵制[5]6。20世纪末期至新世纪以来,印度对南盟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了南盟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动者。这种转变发生了积极的效应。一些对印度怀有疑虑的国家开始希望同印度发展某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1998年斯里兰卡与印度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新世纪初,印度与孟加拉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通过自由贸易区的方式,印度与南亚国家加强了经贸合作关系,以经济手段逐渐实现主导南亚地区的战略意图。印度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邻国向外界求助来抗衡印度的影响,新德里想在自己的领导下使这个地区实现一体化,把各大国排除在外[6]。

2.制衡中国

在对中国的认知上,印度一直存在着较为矛盾的观点,决定了今天中印关系既要相互合作,又要相互防范的特点。现阶段印度对中国的认知有两种趋势,一是努力试图了解中国,强调中印的历史联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性;二是印度国内仍然存在“中国威胁”的强大声音,使中印关系发展面临复杂局面。近两年来,印度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威胁”,使双边关系再现波澜。2010年 9月,曼莫汉·辛格总理表示,印度应当准备好应对中国新的自负行为以及在南亚谋求立足之地的渴望[6]。辛格总理的讲话再次表明“中国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是印度政府的共识,尤其以“新”标明中国的自负行为,表明印度认为中国历来就自负。从 20世纪 90年代起,中国就成为印度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借口,例如 1998年核试验用“中国威胁”作为挡箭牌。随着印度经济发展逐渐起色,印度喜欢事事与中国进行比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表现出了既羡又妒的矛盾心理。而且随着印度大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被视为其实现大国地位的竞争者和威胁者。因此,印度战略学者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力量及战略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备战范式”,印度的战略重心应当是“制衡”中国[7]。印度的这种战略意图充分体现到了其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当中,印度不仅已经与韩国、日本、越南等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议,一些印度学者还就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1]。

相比较而言,中印自由贸易区早已完成联合研究,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发展与中国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印度持消极态度。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印度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战略利益也少不了“中国因素”。

3.塑造大国地位与形象,为大国目标服务

20世纪 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印度逐渐疏远了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走上了与苏联结盟的道路,在南亚地区发起了一系列称霸行动。印度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及形象。20世纪 90年代,印度在与日本竞争“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时输给日本,使印度意识到实现大国地位不能仅仅依靠与某个大国结盟,还需要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印度改变了对亚非拉的政策,不仅加强发展与这些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关系,而且在经济上也不断提供援助。新世纪以来,印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贸合作关系的战略意图正是为塑造大国形象,实现世界大国地位,获得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服务。概而言之,印度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争取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以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印度一直宣称其符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所有标准: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大国、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者等。

(二)经济利益诉求

1.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贸易增长

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削减或取消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条件就成为了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最直接的目标与利益了。1997~2009年,印度出口贸易总额从 13 010亿卢比增长到83 526亿卢比。在此期间,印度出口贸易除了2009年以外,其余年份均为正数增长。同期,进口贸易增长幅度非常明显,从 15 418亿卢比增长到 131 819亿卢比。从印度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印度广泛参与自由贸易区,其进出口贸易也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贸易创造效应”效果明显。在出口贸易中,印度的 IT产业出口成就显著。2009年印度 IT服务出口 497亿美元,包括软件和服务外包在内的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230万,产值占印度国内总产值的7%,占印度出口总额的近四成。迄今为止,印度已经承接全球 65%的离岸软件外包业务和 46%的服务外包业务[8]。可以预见,随着自由贸易区网络的不断扩大,印度对外贸易还将进一步大幅度增长。

2.吸引投资

发展中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获取发达/发展国家的资金。作为亚洲地区第二大发展中国家,虽然印度经济增长率呈高速增长态势,但国内资金缺乏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实施经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印度加大了吸引投资的力度,但总体来看,发展较为缓慢。1997~2006年,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累计 372.38亿美元,每年平均 37.24亿美元①根据印度历年外国直接投资净额计算。,不足中国一个月的数目。制约印度吸引外资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受国内社会安全形势影响。从政治上讲,近年来印度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但从社会安全方面来看,印度国内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武装暴力事件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投资者的偏好选择;二是印度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吸引外资的能力。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印度吸引外资的重要障碍。2004年 6月,印度工商业联合会开展“印度外资调查”发现,仅有电信领域的基础设施被外国企业认为达到“平均水平”或良好。尤其是在支撑工业生产的电力领域,印度总装机容量不到中国的 1/3,甚至新德里都时有断电的现象发生[9];三是法律因素的制约。印度《劳工法》规定,企业不得自主解雇员工。毫无疑问,随着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推进,印度将在市场准入、法律政策等方面扩大开放,以增加外资的吸引力度。例如印度在新世纪的电力法案中,开放电力市场,欢迎外资进入电力领域。在法律政策方面,曼莫汉·辛格总理也表示,将大力改革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款,在人才流动方面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性。

3.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际上是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的被动功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意味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也意味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将冲击到国内相对弱势的产业群体。为了在更大市场中胜出,弱势产业不得不加快企业改革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否则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局面。所以客观上,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一方面迫使印度政府必须改革国内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法律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国内的许多弱势产业不得不进行改革、重组或转产,从而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4.维护能源安全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印度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煤炭储藏国,占全球储量的 7.1%,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产国,产量占全球产量的 6.2%。但是对于战略性能源,即油气资源来说,印度储量非常有限。2009年印度油气资源探明储量仅分别为 58亿桶和 1.12万亿立方米,分别仅占全球储量的 0.4%和 0.6%。近年来,印度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1999~2009年,印度原油产量从 73.6万桶/日增加到了 75.4万桶/日,消费量却从 213.4万桶/日增长到了 318.3万桶/日。原油净进口量从139.8万桶/日增加到了 242.9万桶/日。2009年,印度原油产量仅占世界 0.9%,消费量却占到全球总量的 3.8%。同期,印度的天然气产量从251亿立方米增长到 393亿立方米,但消费量从251亿立方米增长到了 519亿立方米,2009年净进口量达到 126亿立方米[10]。严峻的能源形势对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印度把中东、非洲、东南亚、中亚及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作为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重点。在中东地区,印度大力推进与“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利用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会,不仅与印度尼西亚、缅甸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而且积极插手南中国海领土争议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在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地区,印度在其自由贸易区战略中专门制订了“聚焦非洲、聚焦独联体、聚焦拉丁美洲”的实施战略。可以看出,印度进军能源资源大国和地区,维护能源安全是其积极推动和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选择。

三、印度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前景

(一)印度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有利因素

1.印度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地区大国

印度是亚洲第二、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地区发展大国,人口合计 11.6亿。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03~2004年度至 2007~2008年度期间实现 GDP持续高增长,年均达 8.8%。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度印度经济的增长率仍然达到 6.7%,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增长引擎”[11]。印度政府估计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 8.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印度的增长率可达到 9.4%[12]。经济改革 20年不仅使印度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使大型私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在信息技术、电信、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8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 16亿美元以上富豪榜,印度有 53人列入其中。印度经济改革开放也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得到锻炼,许多大型的印度公司正走向世界。不可否认,印度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地区大国。从理论上讲,印度作为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利益显而易见。一是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投资是个有力的吸引条件;二是印度的工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不断壮大使其产品需要从国外寻找市场;三是与区域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不仅可以拓展出口产品市场,而且其他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可以将生产转移到印度,使印度出口加工贸易走上新阶段;四是印度与区域外或邻近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可以依靠投资壁垒的消除而促进相互间的双向投资。从这些角度来讲,印度的崛起需要广泛的参与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因为自由贸易区的扩大符合印度经济发展的利益。

2.国际环境对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有利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国被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视为威胁与挑战,不仅在经济上紧盯中国,而且在政治战略上广结盟友,遏制中国。印度被欧美日等视为是可以利用来制衡中国的重要力量。因此,印度有可能先于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结成自由贸易区。印度大力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本身就有“中国因素”的促动作用。由于中印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在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分歧,印度一直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年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使印度决策者感到了危机和压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担心,印度认为中国与东盟接近,南下印度洋是对自己的威胁,为了削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扩大印度的影响,以自由贸易区的方式促进与东盟的合作是印度的必然选择[13]。实际上,“中国因素”不仅仅存在于东南亚地区,在非洲、中亚、中东及拉美等地区,印度决策者均把“中国因素”放在了重要位置。从印度未来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可以看到,印度专门制定了针对独联体国家、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贸易促进计划[14]。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当中,印度与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与结合点,虽然与中国早已经完成了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但印度持消极态度,把发展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区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欧盟与日本也是如此,欧盟与美国一道宣称在近年内不考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实质表明不愿意与中国就自由贸易区展开深入谈判与合作。在中日自由贸易区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上,中国持积极态度,日本持消极态度。一是认为不断发展崛起的中国对日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构成巨大挑战,例如担心“中国威胁”,害怕中国争夺地区主导权等。二是在经济上害怕中国经济发展冲击日本农业,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等;三是日本在考虑与中国发展自由贸易区时不得不考虑“美国因素”[15]。正因为如此,2002年 10月,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日本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将“中国 -日本自由贸易区”排在了长期考虑的地位。2006年 5月日本政府在审议通过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中,将“印度 -日本自由贸易区”置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之前。因此,可以看出,印度、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与中国发展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有相同的考虑,即尽量避免与中国尽早结成自由贸易区,以免为中国快速崛起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机会。这种形势下,作为欧盟、美国、日本用来抑制中国影响的重要力量,印度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必然会被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优先考虑。

(二)印度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不利因素

1.政治互信缺失的影响

印巴分治给南亚地区的政治互信留下了难以弥补的裂痕。20世纪 70年代,印度与苏联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在南亚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称霸行动。一是肢解巴基斯坦,使巴基斯坦一分为二。独立之初,虽然孟加拉国对印度有感激之情,而印度也以“解放者”的姿态处理与孟加拉国的关系。但不久以后,孟加拉国就对“强大”的印度表现出了疑虑,双方关系跌入低谷。二是利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打压南亚各国。用关闭贸易通道威逼尼泊尔、不丹。三是公然出兵干涉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内政。称霸行动使印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南亚小国在与印度开展合作上都表现得非常小心,对自身安全缺乏信心,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参与印度主导的自由贸易区的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南盟自由贸易区难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与中国在发展自由贸易区上也表现出了同样的问题。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及现实国际关系的困扰,两国尚难走出政治互信赤字的怪圈。就南盟自由贸易区而言,印巴政治互信赤字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迄今为止,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并没有正式的贸易协议,虽然两国在南盟自由贸易体制下,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但让步幅度较小,巴基斯坦愿意向印度优惠的产品仅为 1 938种。自 2005年以来,印巴之间进行了多轮对话,双方也表示在对话体制下加强经济合作,但到目前为止,两国之间的贸易安排机制尚未实现。

2.各国政府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矛盾心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浪潮愈演愈烈,不断降低关税的趋向及对出口导向型产品的重视引人关注。正是在此背景下,印度开启了经济改革。但印度的经济改革并未使印度政府完全从心理上认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应该说,印度政府在经济领域接受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观点,但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中,有意无意地拒绝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理论和观点。拒绝的原因多为政治和社会原因,尤其是国家安全成为印度拒绝发展一些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借口,例如印度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就属于这种类型。政府抵制自由贸易区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公众福利、道德考虑、国内产业(农业及小型工业)等。这些担心不仅印度政府有,其他国家也不例外。南亚其他国家几乎都有这种担心,因为他们面对的印度是南亚地区的大国。20世纪 90年代末期,不丹就曾经因为害怕开放使国内人民道德堕落而一度抵制印度,拒绝印度的影像产品进入不丹。但一般而言,公众福利与脆弱的农业和工业是政府抵制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原因。2010年 5月,正当印度与斯里兰卡准备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时,斯里兰卡国内爆发了抗议活动,抗议人士认为协议对斯里兰卡不公平,对国内的经济会造成冲击。抗议行动迫使两国协议签署不得不暂时搁浅,斯里兰卡总统还表示绝不会签署对斯里兰卡不公平的协议。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参与印度的自由贸易区有相同的忧虑。马来西亚认为与印度开展自由贸易区将冲击国内小型工业,建议推迟自由贸易协议的实施。

3.面临其他世界大国的竞争

进入 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贸易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把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最重要的外交战略之一。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已经涵盖了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要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必然要遭受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因为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着较大的优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自由贸易区上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发达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生产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内经济竞争力的大幅度提高。因此,不可避免地,印度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自由贸易区网络上难以避开竞争。

4.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社会的脆弱性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令人瞩目。但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发展缓慢、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有企业改革困难重重、就业状况不断恶化以及贫困问题未能解决等挑战。而且国内的安全形势也恶化了印度投资环境,2008年的孟买大爆炸又使南亚成为了世界的“恐怖热点”,在其国内活动着众多反政府组织及武装,透视出印度经济社会的脆弱性不容忽视。不仅如此,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执行效率还受到其国内政府体制的制约。2004年选举时候,辛格把改革政府机构效率作为其执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到了 2007年时候,他也无可奈何地指出:“我们承认有时候,在执行所采用的政策时会出现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像印度这样巨大而又多元的国家的复杂性,不同阶层的人民有着不同的需要和渴望达到的目的。”[16]区域贸易成员国也面临着经济社会脆弱性的问题,例如印度南亚邻国,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发展潜力有限,而且社会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巴基斯坦国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频爆发。与印度经济一体化程度非常高的不丹国内也面临着安全的挑战,不丹猛虎组织、联合革命阵线的暴力活动正在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印度积极参与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同样面临这些挑战。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背负着巨额的债务。例如非洲地区,近年来,虽然国际社会积极帮助非洲减轻债务负担,但非洲的外债仍然高达 2 550亿美元。二是局部动荡仍然长期困扰这些地区。在非洲地区,苏丹、索马里、阿尔及利亚、刚果 (民主)和乍得等是非洲地区恐怖袭击事件较为严重地区。三是中东地区巴以局势、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安全困境以及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及政治局势的动荡也将使印度与这些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遭遇挑战。四是自由贸易区内许多国家经济管理仍然很脆弱。虽然“良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广泛的共识,但“老人政治”、“长期执政”以及谋求“第三个任期”等现象随之而来,导致经济工作效率下降,对国家经济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影响自由贸易区的运作效率。

[1]Robert Z.Lawrence and Rajesh Chadha,Should a U.S. -India FTA Be Part of India’s Trade Strategy?[EB/ OL].http://www.hks.harvard.edu/fs/rlawrence/-Lawrence.pdf.

[2]吴兆礼.印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EB/OL].http:// www.casas-pkucis.org.cn/zuixincg/showcontent.asp? id=327,2009年 7月 01日.

[3]印度政府拟放松对外资的限制[EB/OL].http://fta. mofcom.gov.cn/article/fzdongtai/201009/3454_1.html,2010年 9月 16日.

[4]WTO,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notified to the GATT/ WTO and in force by country[EB/OL].http://rtais. wto.org/U I/publicPreDefRepByCountry.aspx,2010年 9月 24日.

[5]李涛,荣鹰.南亚区域合作发展趋势和中国与南盟合作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6]参考消息,2010-09-09.

[7]Rajesh Rajagopalan,Vaun Sahni.India and the Great Powers: Strategic Imperatives Normative Necessities [J].South Asian Survey,2008(1):15.

[8]环球时报,2010-09-09.

[9]刘晗.60亿美元:印度吸引外资的启示[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51231/15552243 323.shtml,2005年 12月 31日.

[10]BP statistical Review ofWorld Energy,June 2010[EB/ OL].http://www.bp.com/.

[11]华碧云.印度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就 [EB/OL].http://www.chinarefor m.net/2010/0405/14964.html, 2010年 04月 05日.

[12]参考消息,2010-09-02.

[13]王小敏.东盟 -印度自由贸易协议 [A].李向阳主编.亚太地区发展报告 (20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85-286.

[14]Trade Promotion Programmes and Schemes.Focus:CIS. Focus:Africa,Focus:LAC[EB/OL].http://www. commerce.nic.in/trade/international_tpp.asp?id= 3&trade=i.

[15]徐梅,张淑英,赵江林.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73-81.

[16]Mannmohan Singh,Visitof Pr imeMinisterof JapanMr. ShinzoAbe,Pm’s address to JapaneseBusiness delegation[EB/OL].http://meaindia.nic.in/,2007年 8月21日.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印度发展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印度式拆迁
关于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