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素器造型艺术之我见

2011-03-19沈菊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身筒壶体制壶

沈菊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光素器造型艺术之我见

沈菊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浓,其民族性就强,愈自然,也就愈美好。紫砂陶艺正体现了这一点。

宜兴地区制作陶瓷的历史至今长达数千年,紫砂陶是在日用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奇葩。初期的紫砂陶与其它日用陶无明显区别。明代中期后,才开始用壶泡茶,紫砂壶凭它优异的功能,崭露头角,造就了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是那时杰出代表,所作茗壶有大有小,壶式古朴,制作技法精良,但传世极为稀少,在明代后期,时大彬等人的最大贡献,是使紫砂陶的质发生了极大飞跃,真正跨入了艺术行列。

明后期,由于从业人员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艺术壶始与日用陶并存。在造型及功能上也已有所区别,适应着不同层次、区域、习俗的需要。如北方地区的大壶,长江中下游的中壶,南方一带的小壶(泡茶方法不同,大多是功夫茶)。宜兴紫砂茗壶始终和生活相联系在一起,促进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光素器与花塑器、筋纹器相比较,没有繁杂装饰和华丽的外表,形象朴素,它合理地运用点、线、面,以简单线条、匀称、平衡、统一地勾勒出造型。

紫砂工艺陶造型多姿多彩,在整个陶瓷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圆中见规,方中见矩”。除得天独厚的材质因素外,继承并且发展传统的成型技法是最重要的原因。圆器的打身筒和方器的镶身筒手法,有别于瓷器制作的转轮法,是一种巧妙运用材质的可塑性独特的工艺技术。

从事紫砂这一行业的我们都知道,不知道紫砂泥性的人,是做不出好作品的。学做制壶的人,是从最简单的光素器(圆壶)入手,一是为了练快,多打泥片、多打身筒、多搓嘴、把,最主要的是熟悉泥性,二是练眼功,练手法,使自己懂得轮廓、线条、转折变化的功能。只有这样掌握熟练的基本技法,才能踏上制壶的精工细作的台阶。

赏壶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同一个造型因制作者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各具形态,好的作品确实是一件艺术品,反之,充其量只是一件日用品。

“掇球”壶,是程寿珍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的珍品。壶体造型典型规范,圆稳、匀正、和谐。盖、口、线粗细有致,壶体丰满,线形流畅,点线面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技法和灵敏的艺术内涵,即使有最强的情感也做不出好作品来。

又如顾景舟大师的《提璧壶》。其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得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有“壶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微浮雕定型设计者高庄从北京到宜兴与顾景舟交友,他们以紫砂陶优异土质及实用功能,精心合作设计提璧壶。为达到器型点,顾氏自制十余种制作工具,使其壶坯轮廓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线面简洁明快,节奏变化大度,制作一丝不苟。提璧壶气度健伟,色泽紫中泛红,深沉朴茂,置放各种环境中品茗观赏,都能显其神采。紫砂光素器壶体造型简练,线、面的运用对壶体造型的优美非常重要,壶体主体、附件尺寸比例要和谐统一,曲线的过渡平衡,才能得到艺术的发挥和感情上的满足,促使艺人与赏壶者一直延续相依,有艺术感的共识。

紫砂壶制作用抽象的语言、含蓄的美感,运用自然规律,表现作者的情感、气质和个性,这就是制作光素器的目标。

猜你喜欢

身筒壶体制壶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