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2011-03-11何光辉陶红军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福建省

何光辉,陶红军

(福州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研究背景

(一)福建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1996~2008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08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907万公顷,全国排名第二位。同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为24.73万吨,占全国茶叶总量19.2%,全国排名第一。每公顷茶叶产量高达 1 485 千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2%。研究期间,虽然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有所波动,但是茶叶产量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1992~2008年,福建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见表1。

福建省以乌龙茶、绿茶和红茶为主打品种。2008年茶叶总产量 247 268 吨,其中乌龙茶产量 126 273 ,占比51.07%。绿毛茶产量 108 278 吨,占比43.79%。2003年福建省乌龙茶产量 65 345 吨,2008年乌龙茶产量则增长到 126 273 吨,年均递增14.01%。2003年福建省绿毛茶产量 80 919 吨,2008年绿毛茶产量则增长到 108 278 吨,年均递增6.06%。2003~2008年,福建省主要茶叶品种产量见表2。

表1 1992~2008年福建省茶叶生产概况

数据来源:2009年福建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表2 2003~2008年福建省各类茶叶产量 单位:吨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二)福建省茶叶出口基本情况

福建省茶叶出口品种主要有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少量白茶和保健茶。2007年福建省乌龙茶出口 13 522 吨,同比增长7.1%,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75.8%。从21世纪初以来,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及福建省茶叶品质达不到许多发达国家的标准等原因,福建省茶叶出口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1~200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量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1年福建省茶叶出口 20 371 吨,2004年则下降到 13 875 吨。2005~2007年,福建省茶叶出口虽然有恢复性的增长,但增幅不大。200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下降至较低水平,仅为 15 559 吨。2001~200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变动情况见图1。

数据来源: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下同。图1 2001~200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

福建省茶叶主要目标市场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其中日本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目标市场。2006年全省对日本出口茶叶 9 498.497 吨,同比下降2.09%,出口额为 22 200 000 美元,同比增长0.27%,对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茶叶出口额分别为 4 496 000 美元、 319 000 美元、 283 000 美元和 158 000 美元。2000~2008年,福建省对主要目标市场茶叶出口额变动情况见图2。

图2 2000~2008年福建省主要目标市场茶叶出口额

数据显示,虽然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但是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却在不断下降。分析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该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对探索福建省茶叶出口增长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标市场技术壁垒与福建省茶叶出口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我国茶叶生产和检测的标准不统一,茶叶农药残留的最低限制标准高于国际水平。茶叶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也不规范,使得茶叶的农药残留率较高,茶叶质量较差。

福建省茶叶出口从2002年开始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目标市场建立了以农药残留限量(MRL)标准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福建省对目标市场的茶叶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002年,福建省对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茶叶出口额比上一年分别下降了47.2%、20.77%、7%、56.04%和15.12%。

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为由,对茶叶进口制定了非常苛刻的MRL标准。2006年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中与茶叶有关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多达251种。日本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

2000年欧盟发布欧盟委员会指令(2000/42/EC),将氰戊菊酯最新限量提高到0.05 mg/kg,远远高于我国的0.1 mg/kg标准。2002年欧盟新颁布的标准中将乐果最低残留标准由0.2 mg/kg提高到0.05 mg/kg,是我国标准的两倍。2008年7月欧盟又实施了新的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新增170种农药检测。我国茶叶检测水平还不能达到欧盟的标准[6]。

目标市场MRL标准的存在使得福建省对目标市场的茶叶出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目前,MRL标准已成为衡量茶叶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指标[5]。为了更深层的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MRL标准这一重要指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期间,福建省茶叶出口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市场经济发达,对农产品进口的关税水平和进口配额一致较低。这样能够排除关税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措施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使得本文检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成为可能。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研究

国外学者采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而全面地探讨。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引力模型分析法和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法。

世界贸易组织TNT委员会于2002年对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1995~2002年期间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各国TBT协议的执行情况来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1]。

Otsuki,Wilson和Sewadeh运用引力模型来揭示欧洲黄曲霉素标准对非洲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的欧盟黄曲霉素标准对非洲干果和坚果的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该标准的实施给人类带来的健康安全风险的减少与这种贸易损失相比较并不明显[2]。

Helpman和Krugman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产品差别化的前提下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贸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引力模型比其他模型更加能说明现实的经济问题[9]。

Maskus和Wilson对欧盟规模收益递增的几个农业部门建立了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显示,协调标准可以使欧盟的贸易成本下降2.5%,从而使得欧盟内部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代替了欧盟从国外进口的农产品[3]。

相对于农产品关税措施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成果而言,针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问题产生的表层原因上,还不够系统和全面。

(二)国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研究

王丽萍通过分析中国茶叶出口到欧盟的现状,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到欧盟的主要障碍。作者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几个茶叶目标市场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所造成的影响[4]。

吴其勉通过对2001~2008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分析,得出福建省茶叶出口呈U字型缓慢增长的结论,同时分析了福建省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应对政策[7]。

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没有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三、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一)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构建

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引力模型来衡量和解释技术性法规、技术性标准等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流量所产生的影响。技术性标准等级规定(如化学剩余物、农药残留限量、黄曲霉素、抗生素等的等级标准)、技术性法规的数量,技术性法规出现的频率,或者调查者对技术性法规影响严重性的描述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引力模型的解释变量[4]。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引力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包括经济规模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外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我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选择以上解释变量,目的是用来研究目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茶叶进口的标准、相对距离、福建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制度建设对该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构建如下:

Ln(Mj)=b1+b2×Ln(GDP)+b3×Ln(GDPj)+b4×Ln(St)+b5×Ln(Reldisj)+b6×DUM+ɛj

模型中各个变量具体含义是:

Mj表示福建省对茶叶进口国当年的茶叶出口额。其中:j表示茶叶进口国。

GDPj表示贸易进口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福建省当年的生产总值。

在传统的引力模型中,许多学者采用的是两国或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之间的球面距离或者两国或地区的主要港口之间的航海距离来表示绝对距离;而用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较之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来表示相对距离。文章模型采用相对距离,理由是给定某一收入水平,一国需要消费多样化的差异产品,若本国无法生产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产品,那么它就必须进口,而这与地理距离是不相关的。绝对距离的影响只是表现为偏远的国家将独自承担额外的费用。即使这样,假设这些国家收入足够高,它们依然会是世界其他地区产品的需求方,绝对距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种需求,并且导致部分产品出现进口替代[8]。而文章选取的5个国家相对于全球而言数量少且组内差异大,故文章选取相对距离。利用Reldisj表示福建省与贸易进口国j之间的相对贸易距离。其中:Reldisj=(disj|GDPj)|∑(disj|GDPj)。

disj|GDPj表示用福建省至贸易进口国j的绝对距离除以贸易进口国j的国内生产总值;∑(disj|GDPj)表示福建省与所有贸易进口国之间的这一数值的总和。Reldisj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如果特定贸易双方的贸易距离确定,福建省与其他贸易进口国之间的贸易距离越远,则福建省与其他贸易进口国之间的贸易发生值会越小。如果福建省与其他贸易进口国之间的贸易距离确定,特定贸易双方的贸易距离越近,则福建省与其他贸易进口国之间的贸易发生值会越大[8]。

St表示贸易进口国对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限量值,用氰戊菊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值表示,原因是:第一、各国该项农药残留标准差别较大。2007年,日本该项农药残留标准为1 mg/kg,与欧盟标准0.05 mg/kg相差了20倍[4],各国标准存在显著差异。第二、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对出口至欧盟茶叶的农药残留项目检验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非常严重,氰戊菊酯、高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胺磷、滴滴涕、甲氰菊酯等农药残留是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主要问题[8],是影响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福建省出口茶叶中氰戊菊酯的超标率更是排在农药超标种类的首位。

DUM取0表示当年福建省还未制定和执行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取1表示当年福建省制定并执行了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福建省于2001年9月制定,10月开始执行茶叶无公害生产标准[4]。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假设福建省茶叶无公害生产标准在2002年才生效。2000~2001年,DUM为0。2002~2008年,DUM为1。

福建省历年的GDP数据来自2009年福建统计年鉴。茶叶进口国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自世界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福建省至这些茶叶进口国的绝对距离分别为福州市到美、日、德、法、英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注]数据来自http://www.geobytes.com/citydistancetool.htm福建省至茶叶进口国的相对贸易距离的数据是根据相对贸易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福建省对目标市场茶叶出口额数据来自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结果

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中,时间序列区间为2000~2008年。截面包括5个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由于模型关注的是具体研究对象的分析结果,所以本文应用了混合模型的估计方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LS)中的截面加权系数法(Cross-Section Weights)来估计模型的弹性系数。除虚拟解释变量外,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取对数,估计的参数就是各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10]。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报告见表3。

表3 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引力模型中大多数解释变量估计参数都通过5%显著性水平t检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解释变量可以通过10%显著性水平t检验。调整后的R平方值为 0.989 649 ,说明解释变量对福建省茶叶出口方差变动有足够的解释能力。函数估计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F检验,说明函数的设置是合理的。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氰戊菊酯的最大限量标准对福建省的茶叶出口具有显著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氰戊菊酯残留标准限量值越小),福建省茶叶出口越困难。方程中的弹性系数为0.17,说明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如果进口国氰戊菊酯残留限量标准提高1%(最大限量标准值降低1%),福建省茶叶出口量就将减少0.17%。

模型中相对贸易距离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为-1.52,说明相对贸易距离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阻力作用。贸易距离越大,茶叶的运输成本也就越大,导致茶叶的出口价格优势丧失,福建省茶叶的出口量也就出现减少。

DUM的弹性系数为-0.39,估计结果与实际相符。虽然福建省的氰戊菊酯的最大限量标准不低于国际标准(CAC标准),但与美、日、德、法和英国等国家的氰戊菊酯的最大限量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福建省茶叶的品质达不到目标市场的健康标准,目标市场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采取各种限制措施以阻止福建省茶叶的进口。

美、日、德、法和英国的弹性系数为-0.35,说明茶叶目标市场的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福建省茶叶出口有阻力作用,这和预期不相符。可能的解释是,GDP越高的发达国家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越倾向于设置较高的茶叶进口技术标准。在福建省茶叶出口技术标准不高的情况下,会减少对福建省茶叶的进口。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福建省茶叶出口引力模型中横截面只包含美、日、德、法和英国5个国家,没有包括其他目标市场,缺少代表性。

福建省的弹性系数为0.65,说明福建省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福建省茶叶的出口。福建省GDP越高,生产力越发达,茶叶生产资料的供应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也会提高,满足茶叶出口需求的供应能力也会增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重视茶叶生产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的茶叶检测检验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茶叶出口。

四、政策建议

传统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茶叶国际贸易影响的逐步减弱,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逐渐成为各国争相采用的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先进技术,制定一些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以阻止他国产品的进入,保护自身的利益。为促进福建省茶叶出口,提高福建省茶叶技术标准,从根本上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各级政府和茶叶出口企业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应对。

(一)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利用预警机制,加强研究和引导茶叶生产

由于福建省主要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种类繁多,必须设立专业的机构来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收集、整理、跟踪和研究,时刻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盟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动态,以便向我省茶叶出口企业作及时、全面地宣传,引导生产,为茶叶出口企业提供正确的指导,使之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外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茶叶出口。目前,福建省农业厅已经明确规定,所有茶叶生产企业绝不能使用禁用农药,必须保证出口茶叶符合有关安全卫生标准。

(二)积极开拓新市场,实行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茶叶出口企业“走出去”

目前,福建省茶叶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而对非洲和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模仍然较小。为此福建省必须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拓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实行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尤其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实行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减轻主要的目标市场出台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整个出口市场的影响,达到稳定和扩大茶叶出口的目的。

(三)制定茶叶产业发展优惠措施

福建省政府可以制定财政、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支持和鼓励茶叶产业的发展,使茶叶出口企业走技术进步、保证加工茶叶的质量、实施清洁生产、“认证取证”的道路,实现茶叶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武夷山市等多个地区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其中主要包括:对企业和茶农用于建园、办厂、购置茶机、唱响品牌的贷款进行贴息;扶持茶叶技术培训。组织实施茶技人员“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每年组织培训评茶员、制茶能手、茶园管理工等茶技人员;落实茶叶加工集中区扶持政策。鼓励建立茶叶加工集中区,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享受乡镇工业集中区同等优惠。

(四)提高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行清洁生产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福建省茶叶生产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省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福建省茶叶科研的资金投入,扩大科研队伍,培育优良品种,扩大有机茶的生产。福建省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快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大力推行ISO9000、欧盟的“绿色通行证”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国际认证,促使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转变观念,强化绿色管理意识,做好各种认证工作,以质取胜。

[参考文献]

[1]PETER WAIKENHORST.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OECD).Agro-food products and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 survey of issues and concerns raised in the WTO’S TBT committee[R].Trade Directorate,Directorate for Food,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OECO,2004:1-36.

[2]TSUNEHIRO OTSUKI, JOHN S, WILSON, MIRVAT SEWADEH. A Race to the Top? A case study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african exports[R].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No.2563,2001:1-32.

[3]KEITH E, MASKUS,JOHN S,WILSON,TSUNEHIRO OTSUKI.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World Bank Pl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2512,1999:1-51.

[4]王丽萍.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实证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2009.

[5]周锦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6]陈红蕾,李旋.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27(7):36-38.

[7]吴其勉.福建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2):33-34.

[8]刘云.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湖南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9]张杰,古斯达·克里斯坦森.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与应用——兼论欧共体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1996(1):29-36,41.

[10]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技术性贸易壁垒福建省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台媒忧陆客“技术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