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生殖道畸形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10例临床分析

2011-03-06徐隽颖

河北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生殖道异位症盆腔

徐隽颖, 雷 萍

(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院从 2000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共收治女性生殖道畸形患者 78例。其中 60例合并功能性子宫。并发 EMS10例(包括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发病率为 16.7%(10/60)。未并发EMS的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 9-34岁(平均 21.5岁),就诊年龄 9-35岁(平均 2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1d-7年。并发 EMS的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9-35岁(平均 22岁),就诊年龄 11-37岁(平均 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6个月至 17年。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例行常规妇检,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 B超、宫腔镜、腹腔镜等辅助检查方法。均以病例学诊断或腹腔镜诊断作为诊断 EMS标准。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10例患者中以周期性下腹痛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 5例,以进行性痛经为主要症状就诊者 2例,1例子宫、阴道纵隔患者因为经期延长 1年余就诊,1例单角子宫因自幼无月经、婚后 3年不孕就诊,1例双子宫患者因停经 3月伴下腹坠胀就诊。10例患者中妇科检查发现生殖道畸形 6例,发现盆腔包块 6例,发现子宫增大者 4例,发现阴道后穹窿或宫颈有痛性结节4例。B超检查发现盆腔积血 6例,发现盆腔包块 4例,其中有 3例诊断为巧克力囊肿,后经病理诊断证实。10例患者中有 4例进行腹腔镜检查,其中 3例确诊为内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将巧克力囊肿误诊为畸胎瘤。

1.3 治疗情况:10例患者中 3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6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另外 1例予以药物治疗。预后均达到临床理想化效果。

2 结 果

女性生殖道畸形患者就诊年龄≥15岁者 EMS的发生率为 21.6%;就诊年龄 <15岁患者 EMS的发生率为 8.7%,X2=4.85,P<0.0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见就诊年龄偏大者易并发 EMS。

发病至就诊时间≥1年患者 EMS的发生率为 22.0%;发病至就诊时间 <1年患者 EMS的发生率为 5.3%,X2=6.03,P<0.0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见发病至就诊时间偏长者易并发 EMS。

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并发EMS的发生率为 16.3%;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并发 EMS的发生率为 17.6%;X2=0.05,P>0.05,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见生 殖道畸形的类型不是并发 EMS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 1 160例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功能性子宫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不孕、局部有触痛结节为主要特征。世界首例 EMS患者由 Sampson于 1921年在尸解中发现。该病现已成为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有经典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内分泌因素学说“、”免疫功能异常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等。该病虽为良性疾病,临床上却呈“恶性”生物学特性,由其继发的痛经、不孕症给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压力及经济负担,且有文献报道,EMS高发率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家族聚集性倾向[1]。女性生殖道畸形的发生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停滞或发育异常所致,主要包括阴道和子宫畸形,临床上分为梗阻性生殖道畸形与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女性生殖道畸形患者的 EMS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文献均有相关的报道[2]。其主要发病的机制是:生殖道畸形患者经血外流受阻,增加了脱落的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种植的机会,再加上机体的免疫系统和激素等的共同作用,就形成了 EMS。也有学者认为与体腔上皮化生有关。患者就诊早,可减少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种植的机会,从而降低 EMS的发生。根据本资料,对年龄≥15岁或发病至就诊时间≥1年的生殖道畸形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并发 EMS的可能,避免漏诊,尽可能给予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EMS的发生。女性生殖道畸形并发 EMS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有 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其中腹腔镜不仅可直观的查看子宫及输卵管的发育情况,对各类生殖道畸形做出明确诊断,而且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即使对青少年,腹腔镜也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工具[3,4]。另外宫腔镜可窥视宫腔内的情况,腹腔镜和宫腔镜结合,可了解更完全的关于生殖器的信息,对诊治更有帮助[5]。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早期适当的手术治疗可降低远期并发症,并增加患者生育的机会。药物治疗主要是解除疼痛和抑制 EMS的复发,常用药物有避孕药、达那唑、内美通和 GnRH-a等[6]。

[1] Kennedy S,Mardon H,Barlow D.Famillal endometriosis[J].Assist Reprod Genet,1995,12(1):32-34.

[2] Olive DL,Henderson DY.Endometriosis and Mu llerian anomalies[J].Obstet Gynecol,1987,69(3ptl):412-415.

[3] Elsheikh A,Milingos S,Kallipolitis G etal.Ovarian tumors in young Females laparoscopic app roach[J].Eur Gynaecol Oncol,2001,22(3):243-244.

[4] Wolfman WL,Kreutner K.Laparoscop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J].Adolesc Health Care,1984,5(4):261-265.

[5] 郎景和.内窥镜在生殖道畸形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1,7(2):65.

[6] Minjarez DA,Schlaff WD.Uptate on themedical treatment of endmetriosis[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0,27(3):641-651.

猜你喜欢

生殖道异位症盆腔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