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妊娠结果影响分析

2011-03-06张镇松刘秀卿陈昌龄

河北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产褥假丝外阴

张镇松, 刘秀卿, 陈昌龄

(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汕头 51504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超过 75%的妇女一生至少患过一次该病,严重困扰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1],妊娠期妇女因其机体免疫异常及阴道生态环境的改变,妊娠期 VVC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属复杂性 VVC,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易出现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大大影响了优生优育质量。为明确不同孕期孕妇外阴假丝酵母菌的感染情况及其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发生率的相关性,本研究对 298例孕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学,相应的妊娠结局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妊娠期 VVC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 6月 1日至 2010年 6月 30日,于本院妇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 298例。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 27.3岁,初产妇 206例,经产妇 92例。早孕期(<12周)91例,中孕期(12-27周)102例,晚孕期(>28周)105例,明确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2周内应用抗生素史,有 3d内性生活者除外。

1.2 检测方法:各研究对象均以膀胱截石位用无菌棉拭子经窥阴器进入阴道,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立即送检,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经30℃温箱进行培养,24-48h后看结果,根据显色情况分别鉴定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以培养阴性为对照组,培养阳性为试验组,试验组内分为患者组和携带组两组。出现症状如外阴瘙痒,灼痛,尿频尿痛,性交痛,分泌物增多,凝乳块状改变等为感染有症状,为患者组;其余为感染无症状,为携带组。由妇产科医生完整获取临床资料,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孕周,孕产次,追踪患者组,携带组,对照组 3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也即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98例孕妇中,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人数为 90例,阳性率为 30.2%,其中有症状 VVC患者为 52例,发病率为 17.5%。90株假丝酵母菌菌株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 88.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 5.6%,克柔氏假丝酵母菌占 3.3%,热带假丝酵母菌占 2.2%。对照组208例,VVC阴性率为 69.8%。早中晚孕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和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均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感染率)及有症状 VVC的发病率分别见表 1和表 2。

表 1 不同孕期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 (n)

2.2 不同 VVC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比较:对 3组研究对象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妊娠期 VVC患者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 VVC携带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见表 3。

表 2 不同孕期有症状VVC患者的发病率 (n)

表 3 不同VVC感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比较 n(%)

3 讨 论

假丝酵母菌系革兰氏阳性单细胞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约有 30%孕妇阴道内有此菌寄生[2],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机体免疫异常及阴道生态环境改变时,假丝酵母菌就大量繁殖,并转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妊娠期由于生理变化而成为较特殊的一段时期,妊娠期 VVC有不同于一般 VVC的许多特点,妊娠期更易诱发 VVC原因有:①妊娠期细胞免疫功能减低;②雌激素能增加阴道上皮对假丝酵母菌的吸附亲和力,促进芽管的形成,使寄生菌转变为致病菌;③假丝酵母菌胞浆有雌激素受体,妊娠期高水平雌孕激素可直接刺激假丝酵母菌生长;④孕烷二醇,类固醇激素可促进试管内假丝酵母菌的生长[2],而这两种激素在妊娠期大量产生,从而促进阴道内寄生菌生长,增加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⑤孕期患此病用药治疗多不彻底,易复发;⑥妊娠期受内分泌的影响,阴道微生态构成发生变化,局部微环境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性交行为造成阴道黏膜的破损等因素,导致妊娠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和 VV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本试验妊娠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 30.2%,发病率为17.5%,略低于国内田晓娜报道的感染率为 40%,发病率为 22%[3],与冯桂婷等报道的妊娠期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阳性率为 30.32%,发病率为 19.15%相近[4],本地区妊娠期妇女的主要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8.9%,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较低,与国内杨虹报道的相接近[5],本试验结果显示本地区妊娠期妇女早中晚孕不同孕期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 28.6%、28.4%、33.3%,早中晚孕期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分别为 15.4%、17.6%、17.0%,其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假丝酵母菌可感染妊娠各期,感染率和发病率与孕期无相关性。

假丝酵母菌感染者阴道有较严重的炎症反应,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6],本试验发现妊娠期 VVC患者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携带组和对照组,这说明感染假丝酵母菌携带本身并不会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而有症状的 VVC患者可能是由于假丝酵母菌上行感染,炎症过程可以产生大量酯类,特别是胶原酶和含金属蛋白酶类,可破坏胎膜的胶质,导致羊膜的张力强度和弹性下降,再者假丝酵母菌本身破裂或裂解的细胞壁产生的磷脂酶 A2可引起宫缩;参与炎症过程中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产生白介素类和参与炎症过程的炎症介质如花生四烯酸系统产生的“前列腺素”如 PGE2和PGF2F都能诱发强烈的宫缩,从而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原已存在的感染在破膜后进一步加重,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使产褥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另外感染了假丝酵母菌的组织弹性较差,局部组织水肿和血液循环不良、凝血机制不全等,均影响术后及会阴切口的愈合,成为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有症状 VVC可增加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等的发生率。所以早期诊断妊娠期 VVC,分清楚是VVC携带者还是 VVC患者,对 VVC携带者无需治疗,对有症状 VVC患者要及早治疗,而妊娠期 VVC的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全身用药,只考虑局部用药[7];另外临床医师要注意加强对孕妇妊娠期卫生保健知识教育,采取积极措施以期降低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降低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等的发生率,达到减轻妊娠期妇女痛苦,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提高优生优育目的。

[1] 刘菲,廖秦平.外阴阴道念珠菌致病机制和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5(7):227-228.

[2] Gilles RG,MoniF.In fections disease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4th Omaha USA:DI publications,1999.464-472.

[3] 田晓娜.100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妊娠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30(4):96-97.

[4] 冯桂婷,赵芳.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围生结局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12):1435-1437.

[5] 杨虹.367例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状况的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882-943.

[6] 吕时铭,丛玉隆.检验与临床诊断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13.

[7] 陈永峰.性传播疾病治疗[M].第 1版.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27-228.

猜你喜欢

产褥假丝外阴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白假丝酵母菌耐吡咯类药物的ERG11基因分析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速鉴定法的实用价值分析
胎盘病理检验在防治产褥感染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