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

2011-03-01王丽丽张金虎孟玉刚

河北中医 2011年6期
关键词:肥胖病羊肠线阻型

王丽丽 张金虎 孟玉刚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康复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性肥胖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单纯性肥胖病是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质量增加或脂肪分布异常,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瘦素(Leptin)已被证实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体质量指数(BMI)尤其与体脂百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BMI减低,Leptin水平降低;BMI增加,Leptin水平增高[2]。2006-03—2009-12,我们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82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7例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男38例,女44 例;年龄18~62岁,平均(32.00 ±3.25)岁;超重23例,轻度肥胖52例,重度肥胖7例。对照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21~60岁,平均(30.00±2.01)岁;超重21例,轻度肥胖40例,重度肥胖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BMI=体质量(kg)/身高(m2),BMI>26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40为重度肥胖[3]。中医辨证分型胃热湿阻型: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苔腻微黄,舌质红[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能接受治疗及各项检测;③年龄18~62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除外继发性肥胖症,无酒精、动物蛋白过敏史。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肥胖及同时服用其他减肥药的单纯性肥胖;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有重大心、脑、肺、肾、血液病等器质性疾病;④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⑤急性和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风湿、类风湿疾患);⑥近期(6个月内)创伤、手术;⑦恶性肿瘤及其他内分泌疾病;⑧近3个月用过激素类药物、过敏体质或精神病;⑨观察期间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自行退出;⑩未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或在疗程中发生意外疾病需其他治疗。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取穴:天枢(双)、梁丘(双)、丰隆(双)、三阴交(双)。将医用9号腰椎穿刺针针芯尖端磨平,将针管磨短、磨锐,使针芯稍长于针管尖端1 mm,以免针芯与套管将线端夹住,保证羊肠线顺利推出针管。选用1号羊肠线线,剪成1、2、3 cm长度,浸泡于75%乙醇内备用,用时再以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致软,以利吸收。操作时戴消毒手套,穴位上铺一次性手术洞巾,用0.3%碘伏消毒,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操作时用镊子夹取一段已消毒备用的羊肠线(长短视埋线穴位及患者胖瘦而定)从针突孔放置在腰椎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套管尾孔插入一段针芯,用右手拇、示指捏住针柄,左手用棉球夹住套管中下段,在穴位处快速刺入皮下,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推进穴位肌层,针孔处覆盖创可贴。每6 d埋线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取穴与治疗组相同,隔日1次予针刺泻法治疗,留针30 min,30次为1个疗程。

1.5.3 其他 2组治疗期间不用其他减肥药品,不必特意节食和运动。

1.6 观察指标 每周测量1次身体质量[要求测量标准化,即定时、定秤、定条件(饮食、着装)]、计算 BMI、由我院检验科采用日本olypus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Lepin、胰岛素(INS)、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epin和INS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由大连泛邦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7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体质量下降30% ~70%,脂肪百分率(F%)下降≥5,BMI下降≥4。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质量下降25% ~30%,F%下降3~5,BMI下降2~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体质量下降<25%,脂肪百分率下降<3,BMI下降<2[4]。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FPG、TC、TG、LDL-C、HDL-C、Lepin和IN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FPG、TC、TG、LDL-C、HDL-C、Lepin和 IN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82)对照组(n=65)治疗前 治疗后体质量(kg) 78.69 ±12.23 64.23 ±11.34*△ 78.12 ±13.22 69.61 ±12.19治疗前 治疗后*BMI 31.64 ±1.62 25.23 ±1.38*△ 30.37 ±1.62 27.44 ±1.34*FPG(mmol/L) 4.93 ±0.62 4.71 ±0.32*△ 4.87 ±0.41 4.79 ±0.34*TC(mmol/L) 6.31 ±0.72 5.39 ±0.59*△ 6.05 ±1.02 5.41 ±0.93*TG(mmol/L) 2.62 ±0.97 1.54 ±0.82*△ 2.53 ±1.04 1.76 ±0.62*LDL-C(mmol/L) 3.89 ±0.42 3.11 ±0.35*△ 3.79 ±0.47 3.23 ±0.54*HDL-C(mmol/L) 0.97 ±0.26 1.31 ±0.31*△ 1.02 ±0.37 1.22 ±0.28*Lepin(ng/mL) 19.47 ±2.33 10.84 ±1.41*△ 19.22 ±1.46 15.93 ±1.36*INS(μg/L) 17.32 ±2.14 11.58 ±1.21*△ 16.14 ±1.66 12.96 ±0.78*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是一种与遗传、内分泌、饮食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5],治疗周期长,易于反复,患者常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因而寻找一种有效、作用持续久、依从性好的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羊肠线在穴位内的持久刺激而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最初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产生针灸效应,随着羊肠线的分解、吸收,引起机体相应的物理及生化反应,从而对穴位产生温和持久的治疗作用。

中医学认为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发生多因胃热盛,嗜食肥甘,食欲旺盛摄入量增加,食积郁而酿湿化热,炼液成痰,脂积湿阻,痰热湿浊膏脂聚集而发,治以调理脾胃、清热降浊为大法,取穴以清胃利湿的天枢、梁丘、丰隆、三阴交。天枢为大肠募穴,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调畅一身气机,起调理胃肠、健运中焦的作用;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具有通调腑气、和胃益气的作用;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胃,输布津液,而为“祛痰之要穴”,具有使热者清之、湿者利之、滞者通之的作用,清中有化,虚实皆宜;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又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具有分清泌浊、温运水湿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清胃利湿、化浊通腑之功。

本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单纯性肥胖均有明显的减肥作用,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FPG、TC、TG、LDL-C、HDL-C、Lepin和IN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穴位埋线减肥可能的作用机制是:①刺激迟钝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通过羊肠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刺激信息传入体内,产生减肥效应。②调节Leptin释放。lep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作用于下丘脑受体,对食欲产生综合调节[7],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而发挥维持体质量相对稳定的作用。③调节糖脂代谢。胰岛素是控制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及从糖合成脂肪的主要生理因素,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肥胖病胰岛β细胞肥大增生,提示患者体内胰岛素作用减低,脂肪细胞增大,使细胞表面接受胰岛素的受体数目明显减少或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减迟[2,6-11]。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疗效确切,较常规针刺治疗能够更显著增加INS的分泌,降低FPG,调节血脂代谢。

[1]王勇,谭立明,刘更.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药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009,31(8):1265-1267.

[2]徐淑静,徐明彤.肥胖基因和瘦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2):111-113.

[3]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26.

[4]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2-858.

[6]李月红,尹改珍,严卫丽.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炎症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5):622-624.

[7]Kalra SP,Dube MG,Pu S,et al.Interacting appetite-regulating pathways in the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body weight[J].Endocr Rev,1999,20(1):68-100.

[8]裴海成,刘志民,邱明才,等.实用肥胖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4-26.

[9]陈啸峰.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及对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3-5.

[10]刘志新,林振,蓝宇,等.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3):257-260.

[11]刘鹏,谷海鹰.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5):74-76.

猜你喜欢

肥胖病羊肠线阻型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犬猫肥胖病防治探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犬猫肥胖病防治
针药并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脾虚湿阻型40例观察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腹腔镜胃转流术与袖状胃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