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0例临床观察※

2011-03-01龚翠芬乔小利刘小宾魏金花王志英

河北中医 2011年6期
关键词:血流量动脉血内径

龚翠芬 乔小利 刘小宾 魏金花 王志英 李 伟

(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迁安 064400)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62.5%,患者可因血管狭窄而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严重者可导致动脉闭塞、组织缺血以及下肢坏疽,严重影响着生存质量[1]。2008-12—2010-01,我们采用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0例,并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有明确糖尿病史,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具有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之一,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出现血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流量及速度下降[2]。

1.2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及急性感染;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严重精神病、慢性酒精中毒等其他严重疾病。

1.3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0例,男 32例,女 28例;年龄(55.8 ±13.2)岁;糖尿病病程(13.9 ± 7.2)年;下肢血管病变病程(3.7±2.1)年。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58.6 ±14.7)岁;糖尿病病程(12.8 ±6.5)年;下肢血管病变病程(4.0±2.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予常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疗法,配合口服降糖药或肌肉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FPG)3.9~6.1 mmol/L,餐后 2 h血糖(2 hPG)4.4~8.0 mmol/L)的前提下,对照组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89,120单位/片)2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予消癥通痹胶囊(药物组成:生黄芪3 g,太子参1 g,生地黄1.5 g,葛根3 g,半夏1 g,芥子0.6 g,桃仁1 g,红花1 g,制乳香 1 g,制没药 1 g,当归 1.5 g,穿山甲珠 0.6 g。由我院制剂室按以上比例严格生药鉴定后,共同高压提取、浓缩、烘干,轧粉,过80目筛后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 g)4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中对照组转院退出本次研究2例)。

1.5 检测指标 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统计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积分之和[3];使用罗氏公司COBASC501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 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用英国享特莱多普勒血管检测仪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双侧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变化。

1.6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之和相比0.3 ~0.6(不含 0.6)。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之和相比0.6~0.9(不含0.9)。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积分之和相比≥0.9[3]。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 组治疗前后 FPG、2 hPG、HbAlc、TC、TG、LDL-C、HDL-C比较 见表2。

表22 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lc、TC、TG、LDL-C、HDL-C比较

表22 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lc、TC、TG、LDL-C、HDL-C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60)对照组(n=58)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 8.7 ±2.4 5.8 ±1.8* 8.9 ±2.1 6.0 ±1.9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 12.4 ±2.5 7.9 ±1.5* 12.8 ±2.6 8.0 ±1.7*HbAlc(%) 8.9 ±1.7 7.5 ±1.4* 8.8 ±1.4 7.7 ±1.5*TC(mmol/L) 5.3 ±1.3 4.6 ±1.3* 5.3 ±1.2 4.8 ±1.0*TG(mmol/L) 2.5 ±0.7 1.8 ±0.4* 2.6 ±0.5 1.9 ±0.7*LDL-C(mmol/L) 3.0 ±1.1 2.1 ±1.0* 2.8 ±1.0 2.0 ±0.8*HDL-C(mmol/L)1.3 ±0.1 1.5 ±0.2 1.4 ±0.2 1.6 ±0.2

由表2 可见,2 组治疗后 FPG、2 hPG、HbAlc、TC、TG、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 2组ABI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2 组治疗前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2 组治疗前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60)对照组(n=58)治疗前 治疗后ABI 0.70 ±0.15 0.99 ±0.21*△ 0.69 ±0.13 0.87 ±0.22治疗前 治疗后*血管内径(mm) 1.22 ±0.44 1.39 ±0.48*△ 1.15 ±0.41 1.28 ±0.50*血流速度(cm/s) 50.75 ±11.77 44.61 ±10.24* 51.15 ±12.13 45.26 ±11.58*血流量[m/(s·mm2)]0.50±0.16 0.63±0.20*△ 0.49±0.15 0.58±0.17*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A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患者的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局部缺血缺氧坏死以及高凝所致的微循环灌注障碍。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微循环障碍,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及扩张周围血管,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局部缺血,除控制血糖水平外,需用有效的软化血管、溶解斑块的药物,以改善血管狭窄,增加血流[4-6]。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痰浊血瘀证候,属中医学络病范畴,以奇邪为病因,血痹为病机,虚实为纲领,缪刺为治法,遵守益气和营为基础的辨证治疗法则。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基本大法。消癥通痹胶囊是我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消癥化痰功效,特点为祛邪中兼扶正,并能祛腐生新。方中生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可健脾益气,鼓动血行;太子参助黄芪补气之力,补气生津;生地黄、葛根生津养阴;芥子、半夏化痰燥湿;红花、桃仁入血分,活血祛瘀,调畅血脉;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当归补血和血;穿山甲珠通络搜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山甲珠、桃仁、红花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太子参、生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制乳香、制没药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抗体外血栓及镇静止痛等作用[7-8]。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组ABI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消癥通痹胶囊可通过扩张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足背动脉血管的血流量,提高ABI比值,改善下肢远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

[1]肖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0):46-47.

[2]朱禧星.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0.

[3]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6.

[4]邬存鹃,甄宏伟,王世龙,等.血脂对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及血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5):551-554.

[5]李慧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30-231.

[6]刘镜,王强兵,张东鹏.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22(10):77-78.

[7]张中朝,栗华,高蕾.中草药治疗糖尿病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7):1102-1105.

[8]翁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7-428,323-324,316-317,344.

猜你喜欢

血流量动脉血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勘误声明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