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我管理视角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2011-02-28丁瑾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委员会村民班级

丁瑾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江西 九江 332000)

学生班级是特殊的组织形式,其特殊在于它的临时性、资源的单一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它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综合素质较高,但同时又是个人个性张扬的群体。班级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下,学生、老师和学校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和大学生班级组织自身的特点,对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巩固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将我国“村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理念引入大学生班级管理过程,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现有班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特点、结构及其社会地位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一是综合素质的多样性。连续的高校扩招,给学生管理加大了工作量,增强了工作难度。二是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必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性。三是个体需求的务实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视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而且重视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价值和高等教育的条件与环境价值。他们已不再是精英教育阶段单纯受教育者,其个体需求呈现务实性[6]。

而目前多数高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仍然维持以前的管理模式,以班主任的直接参与管理、直接关注每一个学生状态来进行学生班级的管理。近年来,已经明显有些力不从心。类似由于独生子女自主自立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中体现的自卑心理;学生中消费水平的贫富差异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问题;拜金主义思潮、网络文化等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性格内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就业难的问题等引发的种种不良学生事件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已不再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学生管理,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理念正是基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思想,正确运用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将取得良好效果。

二、我国“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理念

根据1998年11月4日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1]。其核心思想就是保障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手段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基于“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理念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将村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管理方式贯彻在大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从而实现学生依照校纪校规管理好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全面发展自己,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整个管理过程为,由学生自我选举产生班委会(即村委会),班委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班级自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文体委员会、劳动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心理辅导委员会等不同的学生自治组织,每一个同学自由选择参与任何一个委员会,让学生互相管理、互相监督、民主决策,班主任则主要是从旁引导,让学生自治更加有条理(见图1所示)。其主要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整班主任(或辅导员)职能。虚化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行为管理职能,调整为对所在班级的日常事务进行指导、监督,而不参与直接管理,留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张扬自我个性的舞台。但同时,学生处在社会、学校、班级等一个个动态系统中,面对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难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为[2]。此时,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2.强化学生的自主自我管理职能。大学生虽然在心理特征、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还不是非常成熟,但是他们在年纪、体质、性格、思维等方面已经处在了成年人的阶段,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要在班级中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引下,自我决定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的班级自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文体委员会、劳动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心理辅导委员会等不同学生自治组织,需要让每个班级同学参与到其中。在日常行为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只作为学生的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组织要注重发挥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管理状态。要让班级全体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展现自身才华,使班级工作不再仅仅是班主任和少数几个学生干部的事情。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锻炼中,不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在班级组建各种兴趣爱好小组。指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自我检查工作的执行程度,自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制定适应班级情况的班级管理运行规则。大学生毕竟尚在学习阶段,很多地方需要受到一些约束,但这些约束不应该是班主任或少数学生干部随时随地随意指出的,而是要做到“依规治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规则是指班级中一般的行为标准或者被期望的行为,它包括一系列用于引导个体适宜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准则,它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交通红绿灯”。让学生要参与制定日常行为规则;让学生明确表示接受这些由全班共同认定的行为标准;班级的各个自治委员会必须有效地监督相关的规则执行情况,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反馈[3]。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奖惩结合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管理中做到实行纪律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宽容教育相结合[4]。

图1 :基于“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思想的班级管理

4.确立班级管理管理目标。虽然大学生班级是一个临时性组织,正所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但是,班级组织的临时性,并不降低班级目标的激励效能,甚至对目标的凝聚要求更高[5]。在构建班级管理目标时,应该强调其阶段性、层次性及个体特征性。大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且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在班级管理目标中充分体现个体目标。班级管理目标设置不仅不能脱离学生的个体目标,而且必须以个体目标为基础。在目标的阶段性上,可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学期目标)、中期目标(学年目标)和远期目标(在校期间目标)。在目标的层次性上,可把目标分为低、中、高目标。远期目标通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的实现而逐步实现;高级目标则通过低级、中级目标的实现而逐步达到[5]。

四、基于“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思想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优势

班级管理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而且有责任帮助学生完成通过学习和积累社会经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5]。基于“村民委员会”视角的高校班级管理新理念新模式,为适应扩招后的高校班级管理探索的新途径新方法。这种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团结、学会谦让、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诚信、学会热爱集体热爱学校,也学到一定的社会交往经验和管理经验,这样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来得比教师苦口婆心的纸上谈兵更加有效,能够从另一方面给学校辅导员不足进行弥补,能够在老师、学生、学校之间建立平等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无障碍的沟通氛围,有利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修订通过.

[2]母海林.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国成人教育,2008.4:47-48.

[3]吕艳,王桂平.规则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4:39-40.

[4]李华平.论激励机制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江西教育科研,2006.6:27-28.

[5]万成海.高校班级管理目标构建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62-63.

[6]赵宁,朱坤,徐进.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8.3:28-29.

猜你喜欢

委员会村民班级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班级“四小怪”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跟踪导练(五)(2)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编辑委员会
不称心的新班级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