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效果评价

2011-02-27彭明辉张向杰徐丹凤孙建琴祝墡珠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正确率全科

陈 倩,谢 华,彭明辉,张向杰,徐丹凤,孙建琴,祝墡珠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2],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城市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意识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健康服务素质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评价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09年1—11月,选取作为教学基地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心内的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及公卫人员。其中男71人(25.6%),女206人 (74.4%);年龄22~58岁,20~30岁者112人 (40.4%),31~40岁者82人 (29.6%),41~50岁者37人 (13.4%),51岁及以上者46人 (16.6%);技术职称初级者135人 (48.7%),中级者134人 (48.4%),高级者8人 (2.9%)。将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140人和干预组137人。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1.2 培训方法 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个月的健康教育培训,具体培训方案由课题组进行设计。平均每月进行1~2次的培训课程,每次1~2课时;培训形式主要为专家讲座,适量结合现场指导、案例分析、社区沙龙等;培训师资为中山、华东两家三甲医院相关科室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和三级预防。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培训。

表1 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ond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3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健康生活方式及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基本知识,于培训前后由调查人员现场发放,答毕后收回核实其真实、有效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知识正确率=(回答正确的人次数/答题总人次数) ×100%。将知识掌握情况按27个客观题回答正确数分等级,A为答对2/3以上 (≥18题)、B为答对1/3~2/3(10~17题)、C为答对1/3以下 (≤9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两组的基线水平比较 培训前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问卷中三项内容的回答正确率,对照组分别为93.9%、37.5%和 34.2%,干预组为 90.5%、36.5%和3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表2 培训前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问卷的回答正确率情况Table 2 The correct ratio on questionnaire about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2.2 培训后两组比较 培训项目实施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不变,而对问题的次序、提问方式加以修改。问卷中三项内容的回答正确率,对照组分别为91.7%、47.1%和39.7%,干预组分别为94.9%、52.2%和37.0%,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基本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3)。

表3 培训后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问卷的回答正确率情况Table 3 The correct ratio on questionnaire about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aining

2.3 培训前后两组比较 培训前问卷答对2/3以上 (A)、答对1/3~2/3(B)和答对1/3以下 (C)者,对照组分别为8人、96人和36人,干预组为0人、105人和32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培训后对照组为1人、121人和7人,干预组为18人、112人和7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问卷的回答正确情况Table 4 The correct ratio on questionnaire about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3 讨论

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研究多集中于社区居民和患者,缺乏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资料。本研究结果显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可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人员[4-5],在临床和社区工作中进行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

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线水平显示,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正确率均在90%以上,说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已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而在健康生活方式及慢性病基本知识方面,两组的正确率均低于40%,反映了其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6]。培训后再次问卷评估,干预组答对2/3以上 (A)、1/3~2/3(B)和1/3以下 (C)者为18人、112人和7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答对2/3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培训后两组在健康生活方式及慢性病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方面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统计学差异主要产生在健康生活方式基本知识的答题正确率方面 (P<0.01)。表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短期培训可使受训人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在慢性病方面的知识积累可能需要更长期的系统教育。

本次培训项目为上海市卫生局三年行动计划全科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的子课题,在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制订上均有学科带头人把关,并充分运用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科学性、实用性并重的培训内容和优秀的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和三级预防,课程设置合理、教材重点突出、课时安排紧凑,因此在短期的培训之后就能显现一定成效。不足之处在于培训期限较短,因此两组人员在慢性病管理和三级预防方面的差异未能显现出来,这也说明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开展长期、持续的健康教育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做多样化的尝试,切实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健康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性的任务,在尽快建立统一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在岗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指南的同时[6-7],应及时引进前沿动态,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另一方面要改进传统的大容量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前医疗模式下加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作,积极发挥三级医院的指导功能;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质量控制和评估的依据[8-9],健全相应的督导、考核和奖惩制度,确立良性反馈机制,从而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

2 鲍勇,何园,张静,等.中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回顾[J].中国全科医学,2004,7(3):139-141.

3 庞婷,张瑾.国内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研究 [J].医学与哲学,2007,28(2):29-30.

4 鲍勇,何园,张静,等.国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回顾与瞻望[J].中国全科医学,2004,7(3):142-145.

5 周文.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89.

6 陈倩,张向杰,彭明辉,等.上海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现况调查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1):781-785.

7 宋建华,梁彤,孙晨,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141.

8 唐政,李枫.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 [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44-46.

9 赵亚利,杨珺,王琼瑛,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3.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正确率全科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生意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