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地理教材插图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2011-02-21陈海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9期
关键词:鲁教岩石圈图版

陈海波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徐州 221116

新课标地理教材插图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陈海波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徐州 221116

现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有4个版本,经过几次修订,一些教材插图得到优化,但其中仍有一些插图值得商榷,问题主要表现在插图的辅助性、科学性、完整性、易会性、一致性、简约性共6个方面,希望教材再版时能够进一步优化。

高中地理;教材插图;新课标

Abstract There are four versions of new curriculum textbooks in curren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However, after several amendments, some illustrations of the textbooks have been optimized, some of which are still open to question. These problems mainly lay in the six functions of illustrations, that is, facilitating, scientific, integrality, easily learning, consistency,and simplicity. We hope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extbooks in the future edi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illustrations; new curriculum

现行4个版本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2005年起在实验区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4个版本的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后,很多插图得到优化,但仍有一些插图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以4个版本“必修一”教材为例,简述地理教材在插图编排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必要说明】1)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4个版本的教材,在本文中分别简称为人教版教材、中图版教材、鲁教版教材和湘教版教材。2)本文中涉及的4个版本教材的具体版次和印刷时间分别是:中图版教材,2007年6月第二版,2008年6月北京第7次印刷;湘教版教材,2004年6月第1版,2008年5月第3版第1次印刷;鲁教版教材,2008年5月第3版,2008年5月第5次印刷;人教版教材,2008年2月第3版,2010年6月第1次印刷。

1 辅助性

教材插图是地理学的重要语言,它对于学生学习时空跨度较大的地理知识,理解掌握复杂的地理规律,能够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比如中图版“必修一”教材中第69页图3-2-2“撒哈拉沙漠”,图片下方关于该沙漠的简短介绍,增加了学生对撒哈拉沙漠的感性认识;教材第85页图4-2-3“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例证,很好地弥补了学生的认知缺陷。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第94页图5.12“亚热带地区的水田”和图5.13“温带地区的草场”,这两幅插图分别在图片的左上角注明“长江三角洲”和“内蒙古草原”的字样,图片给人的感觉就显得真实具体、鲜活生动了许多。

然而有些教材在有些方面辅助性就不够。比如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6页图1-1-11“太阳系示意”中,没有冥王星的标注。冥王星因为自身质量、体积等原因,2006年被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开除出大行星的行列,降级为“矮行星”;其在矮行星的行列中比另一矮行星“厄里斯”还小,排在第二位。尽管这样,笔者仍然建议教材能够将其标注在太阳系示意图中。因为它的轨道位置靠近大行星,它的质量、体积比众多的小行星要大得多。另外,教师借助冥王星地位的变化还可以向学生适时拓展最新的天文学知识。

2 科学性

教材安排插图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掌握地理规律,所以插图本身一定要准确无误,断然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然而,人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教材中个别插图在科学性方面是值得商榷的。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32页图2.8“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由此图绝大多数等压线所标注的气压值来看,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应为5 hPa,按此规律推算,图上最靠近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气压中心的等压线的气压值应为1 000 hPa,而实际标注的是1 002.5 hPa。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该教材第37页图2.13、图2.14和第43页图2.21中。教材第34页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中右半部分详细图解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图上所绘气流运动的轨迹横平竖直,而且垂直转折,不符合自然状态下气流运动的实际情况。建议教材再版时将转折处修改得舒缓一些,客观表现出气流运动渐变的规律。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第42页图2.20“暖锋及其天气”中。

中图版“必修一”教材中第64页图3-1-2“坡向对气候的影响”中,迎风坡的湿润空气越过山顶后变为背风坡的干燥空气,转折处太突然、生硬,建议图标圆滑过渡,客观表现出气流运动的客观规律。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13页图1-2-5“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中,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的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物体的方向不发生偏转。但此图忽略了不同纬度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幅度,高纬度处的较大,低纬度处的较小。第31页图2-1-10“褶皱形成示意”、图2-1-11“背斜和向斜示意”、图2-1-12“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示意”以及第32页图2-1-13“断层形成示意”,每幅图中均有两处地层埋藏深度差距较大,正常情况下,它们应该分属于不同的地质年代,是物理性状完全不同的沉积地层,应该用不同的图案或颜色进行标注,而示意图上实际标注的颜色却是相近或相同的。第48页图2-3-3“水循环示意”中,有两个表示地下径流的箭头,其中一个完全在海面以下,表示地下径流继续向海底流动,这违背了水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的规律。

3 完整性

教材插图的完整性是教材规范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教材信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编排教材时要求插图必须完整。然而,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中个别插图就不够完整。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18页图1.21“美国本土跨越的时区”和图1.22“中国领土跨越的时区”,第63页图3.12“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厂分布”,第82页图4.24“崇明岛的位置”,以上4幅插图都是地图,均缺少比例尺大小的标注。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29页图2-1-7“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缺失了岩浆和喷出型岩浆岩之间物质循环转化的双向示意箭头。

4 易会性

教材插图编排要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易于阅读和理解,比如插图的颜色、插图的名称和插图位置结构等,现行4个版本的新教材中均有个别插图在这一点上注意得不够。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38页图2-2-7“海风和陆风形成示意”,该图用红色标注高空气流,用蓝色标注低空气流。通常情况下,暖色调的红色表示气温高,冷色调的蓝色表示气温低。这种认知与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规律产生矛盾,建议教材用同样的颜色来标注高、低空的气流。

中图版“必修一”教材中第5页图1-1-1“部分天体”中,有6幅天体图片,建议教材图文紧密结合,将每个天体的名称标在对应的图片中或图片下方,从而方便读者学习。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第41页图2-1-16“不同气候区的景观”中。

湘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中,有甲乙2幅表示冬季和夏季的季风插图,最好将甲、乙分别改为冬季和夏季,这样更加直观简洁,方便使用。此外,最好将冬季高气压区和冬季风箭头标为冷色调,如蓝色;将夏季低气压区和夏季风箭头标为暖色调,如红色,这符合颜色和气温高低对应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28页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该图用“土黄色”标注大气下垫面不妥。土黄色表示的大气下垫面,如果笼统代表“地球表面”,那么这种颜色与地球的主色调蓝色不相吻合;如果具体代表“陆地表面”,那么此图中就缺失了比陆地面积大得多的蓝色的海洋。地球表面客观存在陆地与海洋两大地理单元,在具体绘图时应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

5 一致性

教材插图的一致性是指教材插图中使用的计量单位要一致,插图的名称和表达的内容要一致,表达同一地理要素的标准要一致等,中图版和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个别插图在这方面不恰如其分。

中图版“必修一”教材中第45页图2-1-21“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示意”中,左坐标轴表示年降水量,单位“毫米”;右坐标轴表示年平均气温,单位“℃”。建议左右坐标轴量的单位尽量一致,为“毫米”——“摄氏度”或“mm”——“℃”。第57页图2-3-13“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此图实际示意的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所以建议将该图名称改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这样也能很好地呼应教材中“岩石圈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此外,该教材插图中太阳图标样式太多,有花哨之嫌,建议尽量保持一致。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20页图1-4-1“根据指向标辨别方向”中,河流干流的宽度与它所有支流的宽度都悬殊,前者为面状,后者为线状,建议教材将干流也简化为线状,线条可以粗重一些。

6 简约性

教材插图的主要功能是辅助性,因此其他多余的线条、图标等干扰性因素最好不要呈现出来,现行4个版本的新教材中均有个别插图显得繁琐。

中图版“必修一”教材中第13页图1-2-5“光球和太阳黑子”的斜线多余;第13页图1-2-6“色球和耀斑”中,有2个“耀斑”字样,最好去掉一个;第47页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箭头多,颜色多,放置乱,建议优化;第35页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中,表示大气运动的箭头最好平直,宽度一致。

湘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55页图2-35“冷锋示意”和图2-36“暖锋示意”,应该化繁为简,便于学习;第59页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中,最好以剖面图进行示意。此外,该教材在每个章节里均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和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但图标太复杂、太花哨,每个“阅读”或“活动”图标中仅颜色表达就有5种之多,建议将其简化。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27页图2-1-3“岩石圈结构示意”,该图意在表示岩石圈的位置和结构,与地壳表面以上的海水和大气没有太大关系,建议教材化繁为简,完全以剖面图的形式来示意。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72页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此图右半部分表示岩浆活动的图标,尤其是图标的上半部分,平面特征突出,冲撞了整幅图的立体感。笔者认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尽管时空跨度较大,过程非常复杂,但教学的主要目的重在向学生强化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的概念,所以完全采用平面图(如剖面图)来示意也可以,这样既能做到化繁为简,同时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Several Questionable Issues on New Curriculum Geography Textbooks llustrations/

/Chen Haibo

G634.55

B

1671-489X(2011)09-0036-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9.036

Author’s address Xuzhou Higher Normal School,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作者:陈海波,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鲁教岩石圈图版
第四章 坚硬的岩石圈
例谈消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相关断裂的岩石圈磁异常分析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章荣
图版 Ⅰ Plate Ⅰ
图版II Plate II
鲁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浅析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