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的途径

2011-02-21方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9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师资素质

方媛

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甘肃张掖 734000

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的途径

方媛

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甘肃张掖 734000

首先对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的意义及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接着从5个方面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策略进行阐述,列举信息技术培训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师资水平;培训

Author’s addressHexi University,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enter, Zhangye, Gansu, China 734000

1 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的意义及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现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于西北这样的贫困地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许多教师缺乏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重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重视学生整合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学习,教师的信息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许多教师本身就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信息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克服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提高中各种影响因素带来的困难,采用各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

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途径

依靠相关专业毕业生分配等方式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的途径在于采用各种方法对信息技术课教师和其他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信息素养。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环境对素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信息环境是人形成信息动机的客观前提条件,信息环境的好坏,对教师的信息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是教师得以积极、大量地进行信息活动的客观前提条件。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是对教师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校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满足教师信息活动和信息素质培养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是教师信息活动的对象,是培养教师信息素质的物质基础。学校应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根据教师信息活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和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教师信息活动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

其次,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完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硬件环境,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教师信息素质培养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

2.2 通过各种层次的短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培训;拥有计算机教室等环境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训。机构要配备专门的培训人员,如信息技术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员、信息素质课程教师、图书馆员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请高校教师或教育专家来学校以举办讲座、开展暑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授课,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能够针对本校教师的薄弱环节,同时对教师来讲,可以不离家门,节省时间、节省费用。

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分析西北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开展发展对策研究及分类,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首先,使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的使用。其次,在多媒体CAI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主要使教师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多媒体CAI的基本模式、多媒体CAI的硬件配置、多媒体CAI的设计方法、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CAI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开发等。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然后利用其形象、直观、易掌握的特点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是21世纪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西北地区全体教师中开展的“Internet未来教育”就是很好的基于学习的培训、基于应用的培训、基于教学的培训和基于研究的培训。通过学习,教师受益匪浅。

2.3 提高教师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概括起来包括4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要是对教育信息的采集、传播、组织、表达及加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四是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网拓宽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所以在培训中要使教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信、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内容包括Internet的一般原理与硬件配置、浏览器的使用、FTP、基本服务项目的使用、编制网页的技术等。还要培训教师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具备网络环境中超时空和地域界限相互协作的能力,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协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等。

2.4 加强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中会有个别差异。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可以开展协作学习,改善学习效果。同时,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教师来说,需要的是个别辅导,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教师中互帮互学。西北地区计算机教师正在开展的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就是很好的形式和平台。

2.5 建立有效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判断和反馈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果培训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那么就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培训的效果,如果是那样,那么培训的意义也就已经失去。所以,在进行培训时,实践作业、实践测试及其评价都是很有必要进行的。在培训过程中,实践作业是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的重要一步。学习者根据学习范围,从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练习,可以在学完各阶段的内容之后,随时随地指定范围、难度等,要求题库系统组卷进行模拟测试。在课程结束时,由培训教师给出考试内容范围、难度要求、题型分布等参数,而测试的整个过程由受训者自己来控制,检测时间的长短也由他们自己来控制,这就避免了以往测试中,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合理的价值判断的情况发生。

3 小结

师资水平的提高对西北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学校应对信息化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l]张新明,黄学敏.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24

[2]刘和海,李梅,王建芳.安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2S):64-67

[3]姜昌国,丁建玲.浅析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3(7):76-77

Approach of Northw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Level Improve

//Fang Yuan

This article firs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level of significance and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level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he went from five aspects to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policy explains, ci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level; training

G451.2

B

1671-489X(2011)09-0022-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9.022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师资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