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课堂璀璨生辉

2011-02-20江苏史俊英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情思文言文言文

江苏 史俊英

诗言志,文载道,千古诗文传家宝。文言文是历史淘洗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其中蕴涵着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其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的文采、独具匠心的章法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笔者以为一堂成功的文言课离不开下面四个要素:

一、别致导入 精彩激趣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文言文教学,导语的巧妙设计更为重要。在课堂的开始应该创造良好的情境,较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开始对课堂有个良好的印象,而不是让他们进入文言课堂就色变。在教授《师说》一课时,笔者打破一般教学常规,从激疑激趣入手导入,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师说》?这样提问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切入,打破了文章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诵读 涵咏情感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写文章,特别讲究语言的运用,字斟句酌,气盛而词达。大凡名家之名篇,常常富于音乐之美,唯有熟读涵泳,才能领会古人文章的高妙之处。朱自清早年曾说道:“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姚鼐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由此可见,古代学者对“吟诵涵泳”的重视。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反复诵读。读多了,读准了,就会把握文言文一般的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就会让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不但要读,而且要美读。

首先,要读出文之美感。“文章之道,主乎其气”,不掌握吟诵美读的技巧,就不能领略其气盛言宜之美。美读时,朗读者通过对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外化,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在含蕴以及艺术魅力。不仅能使自己产生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

其次,要读出文之美情。吟诵、美读之妙,贵在以声传情,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这样,既可以传递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出学生自我体悟文句的感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到作者在文中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应该注意让学生涵咏文中的情感。撷取精彩语段,反复涵咏、咀嚼,品出文言文的滋味,使学生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到流淌在先人们血脉里的绵绵情怀。在《师说》一文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体会作者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课堂在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被推向了高潮。

三、思接千载 打通古今

被选入教材的文言篇目都是千百年来被世人传诵的名篇佳作,在内容上理应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形式上能唤起读者的浓郁美感。但是,毕竟许多文章有千百年的时间跨度,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他们与某些课文有距离感、陌生感也是客观存在。李密的一篇《陈情表》,亲情浓郁,孝心可鉴,被人誉为表达孝情的至文,“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语)而涉世未深的学生对这篇文章却很难动情。因此在教学中应从现实生活中的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祖孙之情、朋友之情等入手,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产生对情感的珍惜,这样学生对作者情思的体验就会深刻多了。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此时,教师就应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的情思顺畅地与作品内容相接。这样一定能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建立与作者情思的认同感。

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传承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挖掘古人精神的宝藏,启发或指导我们现代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文言文时,我总是让学生从文章出发,进而从古人身上得到启迪。学过苏轼的文章,就让学生学习在人生的低谷时如何像苏东坡一样自我砥砺。学到范仲淹的文章,就让学生体悟在现实生活中若遇到挫折,应学会自我坚持的品德。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悦情抒怀,还可以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等等。当学生从理性上对一个知识的价值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兴趣学习它,并希望掌握它。

四、含英咀华 加强审美

在注重文言文学习的整体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与学生一起“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把握作品的情思,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在审美与鉴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时,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其魅力所在。尤其是历史散文,其中多有人物形象。在《鸿门宴》一课中的教学中,我让大家细细品味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并对这两个人物发表个人见解。这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见仁见智,尽显个性风采。在历史人物长廊中,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周瑜的多谋善断,风流儒雅;曹操的雄才大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而感动时,就意味着文言文教学已经走上了成功。所以,含英咀华,加强审美,更能体现文言文教学的高境界。

总之,我们只要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学得法,也能让文言课堂璀璨生辉。

猜你喜欢

情思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实词推断法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