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缪斯,当代中学生何以如此钟情于你?——中学生文学爱好原因探析

2011-02-20江苏高玉兰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爱好者社团稿件

江苏 高玉兰

作为一名校园文学社团的指导老师,许多年来,我一直以虔诚而又惊叹的心阅读着、修改着一批批中学生文学爱好者递交给我的或老练或稚拙的文稿。我知道,我所接收到的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中的一小部分稿件。据了解,全国至少有10万个以上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它们拥有几百万中学生文学爱好者。展阅这支庞大的队伍,不难发现,无论成熟与否,他们都在用青春和热情诠释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对未来的梦想与憧憬,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初始的朦胧情感。其真正令我们感慨的是:他们的稿件质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我不禁思考:当代中学生何以有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

一、多梦的青春季节,他们赖以文学的手段释放情感、放飞梦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他们身体的快速发育,其心理也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这个时期的他们,不但要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成长需要,还要适应别人对于他们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他们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大幅度徘徊,情感、情绪都不稳定,敏感、自尊、多情而又具有逆反心理。在扩大了自我活动、自我探索空间的同时,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在同步发展,家长、老师、成年人的评价对他们自尊心的建立显得越来越重要。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激荡,但他们那多变易转、反复无常的心理阶段又让他们不愿或无法与同伴交流他们的情感与思想。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情思与感怀诉诸笔端,借助文学的手段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和理解,同时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日益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他们铺垫厚实的文学基础

所谓文化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主体周围并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总和。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化、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状况。文化环境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提升,有着相当独特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存、生活、成长,文化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内化为人的个性素质、人格和意志等不可或缺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精神文明也在飞速发展。铺天盖地的媒体和现代传播技术以各种文化的方式渗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使他们在人生之旅刚刚开始,便能饱览书籍、电影、电视、网络等精神文明的结晶,从而拥有较高的文化起点,为他们亲睐文学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电影、电视、网络等还无时无刻不在以文学的方式撞击着多情易感的青少年的心扉。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在感受、领略文学那含情脉脉的眸子,更何况适宜产生文学恋情的青春期,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拿起笔来倾吐心声和梦想?另外,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走向户外,走向原野,走向祖国乃至世界的大好河山,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便饱览名山大川、文化古迹,有些受条件限制不能一一到达的,便通过各种方式大量阅读游记。那些浸透着山水、浸透着文明、浸透着情思的文字是那样使他们着迷。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他们再也不是沈从文笔下那个单纯、质朴的翠翠了,他们不但能够体会与欣赏,还能诉诸笔端,进行倾诉与表达。他们看电视、上网;他们唱情歌、发伊妹儿……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各种书籍或媒体饱览祖国甚至世界的名山大川,领略连绵起伏的群山,倾听叮咚作响的流泉,欣赏色彩缤纷的花朵,探访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即便身在农村,长城、古塔、铜塑、石雕一样可以进入他们的视野,而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艰辛,则浸染、陶冶着他们灵魂与情感的另一更为深沉的侧面。

所谓“地灵人也杰,物华人自丰”,这种高度发展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叉点染,不能不使得千千万万个青春勃发的中学生充满灵感与才气并走向文学。

三、校园文学社团的蓬勃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向文学

近年来,中学生文学社团正雨后春笋般生发成长,其成员也如蘑菇云一般与日俱增。丰富多彩的采风、交流、观访活动,吸引了社团内外越来越多充满青春活力的眼睛,而社团佼佼者们那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则以巨大的力量感染着社团内外一大批正处于渴望被承认、渴望被尊重、渴望独立的敏感多情的青春的心灵。这种诱惑不只是对成功成名的渴望,更是独立的人生价值被承认、被尊重的愿望的体现,于是校园文学社团以她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吸引大批中学生钟情于缪斯。为了成功,他们不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更悄悄地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一篇篇浸透着理想与情思的文学作品。社团内的这批文学爱好者正是中学生爱好文学队伍的主体。

笔者所在学校尽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入学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但我校“希望文学社”的成员,莫不酷爱文学,热衷写作。我从教十几年,从辅导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文学爱好者到现在的几百上千个文学爱好者,“希望”的队伍在不断扩大,递交来的稿件也在不断增多。十几年的岁月,无论多么忙碌、疲惫,我丝毫不敢怠慢学生递交到我手里的稿件,那一篇篇或稚拙或老练的稿件,是他们对文学一片热情的真诚吐露。“希望文学社”最初以一张《春笋》小报,到后来几张小报、甚至《希望月刊》、校刊《教育与创新》同时发刊,但仍无法容纳同学们雪片似飞来的稿件。十几年来,“希望”文学社团内的优秀成员已有二十多人举办过个人发表文学作品展或在《希望》社刊上发表专辑。他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更比一个强,“希望文学社”内外的一大批学生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悄悄地书写他们眼中的世界与人生,抒发他们的思绪与情怀。

四、家庭文化教育环境的改善是影响中学生走向文学的直接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大凡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便会知道,我们的父辈很少有较高文化水平,倘有个初高中教育背景,便觉是个文化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父母比比皆是;并且,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青年时期正赶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不但没有繁荣的文学,相反大量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封锁、被烧毁。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上山下乡、学工学农、游行串联尚且忙不过来,哪里还有闲暇去阅读?即使想阅读,哪里又有足够的文学经典让他们去饱览?文革后兴起的一批作家没有一个不是在那混乱的年月里以各种方式悄悄阅读诸多经典名著的,但他们的阅读环境十分艰难。而如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父母通常都接受过初、高中教育,他们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正值经济、文化全面推进时期,文化繁荣、文学繁荣、经济繁荣。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长都很重视教育,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他们一出生便接受了比他们父母好过多少倍的家庭启蒙教育,可供他们阅读欣赏的各种文学与文化刊物层出不穷,他们小小年纪便饱受文学的浸染与陶冶,他们的心里早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文化与情思,想让他们不写都不能。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学生的笔力与我们当年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知识与文采真是了得啊!

张志公先生说过:“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各有它的来踪去迹。”我们仔细考察中国唐代文化与文学繁荣的背景便会发现:那文化与文学的繁荣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及科举考试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同样,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爱好文学的队伍,与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背景以及中学生的年龄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如今,当我们在探索语文教改的道路上困惑徘徊时,我敢大胆地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文人才子,但我们绝不反对通过我们的语文教育涌现成批的文人才子。倘若当今的中学生中,文人泉涌,才子辈出,我们的语文教育岂会一再被指责为“积弊太深”“误尽苍生”?!

[1]邵瑞珍.皮连生.当代教育心理学.1998.华东师大出版社.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994.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爱好者社团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缤纷社团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直播答题爱好者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