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来的习作素材

2011-02-20江苏朱圣宏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吴越黄蜂探险

江苏 朱圣宏

文学社的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今天我们安排的是“风采展示台”,即每位同学选择本学期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习作或一个片段通过朗读向大家展示。当季越走上讲台的时候,坐在北边的男生突然骚动起来,我正欲探个究竟,马彦彰突然叫起来:“朱老师,马蜂!马蜂!”

我转过头一看,可不,一只个儿挺大的黄蜂正穿过窗户从教室外面飞了进来。它先是在北边靠窗户的几位同学头上盘旋,那几位男生吓得头直往衣领里缩,有的手抱着头,人一个劲儿往桌子下面钻,全没了往日的威风。更有几个胆小的,一边躲,嘴里还一边不停地叫着……此时大家的目光早已集中到了这只黄蜂身上。

这个家伙好像被我们教室后面板报上的插图吸引了似的,一下子从北边飞到了板报上,停留了一会儿便飞向前面,还未到达前面的黑板便来了个折返,可飞到教室中间时又向南边飞去……就这样,它在教室里自由地“舞蹈”着,伴着它的是同学们的声声尖叫和或紧张或害怕或释然的神情。也许它也看腻了同学们那避之不及的“英雄本色”,又在教室里盘旋了几个来回,终于瞅准了一扇开着的窗户,飞出了教室。看到这“不速之客”离开了我们,不少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的还用手拍拍胸口。教室里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

看着同学们惊魂初定的样子,我决定改变原先的计划,来一个“顺水推舟”的引导。于是我赶紧提问:“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这只黄蜂为什么会飞进我们的教室?”

周辰成一马当先:“我想它是迷路了,不小心就从我们的窗户飞了进来。”

“也许,它是想看看我们教室里的同学在干什么,所以才从教室外面飞进来。”杨天浩的想法总是有点与众不同。

“老师,我估计是我们教室后面板报上的花儿太美了,才把它吸引进来的吧。它一定以为那栩栩如生的花草是真的,想到这儿来采蜜呢!”顾旻蔚一定是刚才观察到黄蜂在板报前停留了好一会儿,才大胆地作出了猜测。

机灵的陆浩诚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是一只调皮的黄蜂,它是不是想到教室里转几圈,看看同学们见到自己时害怕的表情,乘机显摆显摆呢?”他的想法就像他的性格那样,活泼而调皮。

“搞不准它是想从教室后面飞到教室前面,它把穿越我们的教室当作一次探险经历呢!”爱看书的沈奕君居然想到了“探险”。

“大家的猜想都有可能,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刚才看到的情形?”我“趁热打铁”。

顾旻蔚总是那么积极:“当黄蜂从陈海畅头上飞过的时候,他吓得面色煞白,头一个劲儿往领口里钻,双手捂在额头上,腰弯得像一条龙虾,恨不得现在有一个地洞他好立刻钻进去。”她的描述说得陈海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想说说尹吴越刚才的丑相。”焦典有点迫不及待,“黄蜂还没有飞到尹吴越的座位时,他就像个缩头乌龟一样把头缩了进去,身子还想往桌子下面钻,一个黄蜂快把他的胆儿给吓破了,全没了男子汉的镇定自若。”

我看了看尹吴越,他有要争辩的意思,于是我赶紧引导:“焦典观察得很仔细,但要注意语言的文明和推敲,这样发言才更有深度。”

“这小家伙一进教室,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大家的眼珠都随着它的飞来飞去而不停转动着。毫无疑问,此刻,它成了我们教室里的‘焦点’。”石子琪抓住了目光来说大家对黄蜂的关注。

“人们常说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我看刚才是只‘没头’的黄蜂。你瞧,它一会儿扇动翅膀从教室北边飞到南边,不一会儿又担惊受怕地紧扑几下双翅,从南边向东边逃遁。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王洪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想象也是那样的自然合理。

王洪刚坐下,沈泽江便赶紧站起来;“黄蜂看到不远处有一片鲜艳的花儿,心想:这下我可以舒舒服服地饱餐一顿了!便迫不及待地直扑过去,等到了花前,却怎么也站不到花蕊上。它连眨几下眼睛,这才看清眼前并不是真正的鲜花。咳,是怪这花画得太逼真,还是怪自己看走了眼?黄蜂一脸扫兴,垂头丧气地飞走了。”他的想象充满童趣,让我们也忍俊不禁。

……

聊了好一会儿观察到的情形,我继续“推波助澜”:“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可各人的感受并不一样。如果要把它写下来,你打算怎样写,取个什么题目?”

“我会重点描述同学们的神情、语言,题目是《飞来的不速之客》。”闫贞珍的反应很迅速。

“《黄蜂奇遇记》!我想把它写成一篇童话。”爱幻想的谢墨星别出心裁。

章枭呼地一下站起来:“我想从黄蜂的角度来写,题目是《我是黄蜂我怕谁!》。”他的题目透出一股自信与霸气。

“我会用《教室里的骚动》作题目。”顾瑞的题目就点出了描写的重点内容。

“《探险之旅》是我的题目,我也打算写一篇童话。”

马彦彰的想法与谢墨星相似,看来男孩子的思维与女孩有一定的区别。

《迷路》、《窗外来客》、《我与黄蜂零距离》……就这样一个个题目似泉水般涌了出来。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连忙“煽风点火”:“虽然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今天我要说‘君子动口又动手’!不要看刚才不少人说得头头是道,但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吸引人。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吗?那就动笔写写看!”

我话音刚落,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挥笔书写起来,一时间只能听到钢笔尖与稿纸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看着一段段精彩的文字从孩子们的笔下流泻出来,我不禁暗自窃喜:有“蜂”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吴越黄蜂探险
你真的认识黄蜂吗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吴越春秋》“折易”新解
去探险
大战黄蜂谷
探险之旅
有毒的刺——黄蜂
好斗的黄蜂
吴越“双绝”的千年相逢
跟踪导练(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