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考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2-19天津科技大学周旭邱强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教学质量考试

□天津科技大学 周旭 邱强

高校课程考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 周旭 邱强

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检验和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考试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只有通过对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对高校考试管理的改革进行探索,才能促进教、学、考的和谐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考试管理;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课程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考试不仅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双向调控,为改进教学方法起到导向性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同时考试的质量也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科学与否关系到考试结果是否真实、公正、准确,更关系到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对考试功能认识缺失等问题,愈发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对高校考试管理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探索考试管理改革的新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考试的现状及弊端

1.考试目的和功能认识的缺失

长期以来,考试都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检验、评价、反馈、调节等功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这是高校进行考试的根本出发点。但当前高校考试却严重的倾向于对成绩的评价,忽视了考试检验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往往只注重考试的成绩,把分数作为学生所学课程的结论性评价,忽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总结与反馈,形成一种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趋势,极不利于自身教学的改进,即没有做到以考促教;另一方面,学生的成绩一直以来都与奖学金、保送等行为挂钩,甚至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同时,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无暇顾及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高低,而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用人依据,这些都无疑加剧了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把高分作为敲门砖的应试心理,而不是关心自己所学知识的程度,即没有做到以考促学。以上两方面直接导致了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分而学,考试结束即意味着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结束,考试不再是改进教与学的手段,反而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严重偏离了考试的根本出发点,造成了教、学、考三者的不和谐。

2.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

虽然当前各高校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考试方法的改革却明显落后于教学,与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不断加强的现实不相一致。此外,大部分高校课程考试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仍然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且多为闭卷形式,口试、答辩以及技能操作等体现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查经常被忽视;二是试卷考核知识点或概念性的客观题多,考核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性的主观题较少,这样,难以体现课程的特点,只是单纯地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容易使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巩固,习惯于考前的突击复习、死记硬背,其结果不能全面体现和评判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惰性,缺乏自己主动的思考与判断,在实践中对课本笔记过分依赖,限制了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三是统一组织的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明显不足,一些课程若结课即考试,则学生没有时间复习,而若集中到期末统一考试,又会使部分结课较早的课程战线拉得过长,因此,这种没有过程考核的做法,其结果很难做到科学可信。

3.成绩评价方式单一,与教学实际脱节

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其中以百分制或等级制来表示考试成绩的最为常见,这同样缺乏科学全面的过程性评价。虽然高校都将平时成绩纳入到整个课程成绩的评价体系当中,但平时和期末成绩的比重设定仍然过于僵化,大部分高校都是做统一要求,如平时成绩一般占30%,期末成绩占70%,而不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或差异,对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进行有区别地设定;再者,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也缺乏科学的依据,有的教师根据出勤率来判定平时成绩,有的则根据平时作业或课堂表现来判定平时成绩,如此一来,由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缺少统一的标准,直接导致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缺乏科学的依据。笔者认为,片面地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简单综合的模式来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有失公允,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现有评价体系往往难以科学地反映教学实际水平。

4.考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不能与时俱进

广义的考试过程至少包括四个主要的阶段,即考试方式和试题内容的设计、考试过程的组织、试卷评阅的组织及对试卷内容和成绩的分析与反馈。各高校在多年的考务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考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又往往只注重考试过程管理而忽视了命题的科学性以及考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考试质量的监控制度显得不够完善;有些考试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难以落实或执法到位;同时,有些考试制度过时,不能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

上述问题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的审核上把关不严,一些高校的命题审题只做表面文章,抽取和采纳试卷虽经学科负责人签字但也只是形式;考后试卷分析也容易走过场,考试工作总结千篇一律,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后续教学工作的思考。教师没能根据考核结果和相关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显然,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考风不端正,考试可信度遭质疑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个久杜未绝的问题,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不良行为一旦成为风气,将会严重破坏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更会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究其根源,是个人诚信出现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诚信教育做得不够。虽然各高校对考试作弊及违纪行为都有严厉的处理办法,但往往缺乏必要的宣讲教育,导致学生对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心存侥幸。此外,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缺少培训和历练,刚走出学校就直接走上了讲台,其教师身份得不到及时转换,平时对学生的学风抓的不严,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作弊的认定和处理流程都不甚了解,致使学生更加肆无忌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的滋生与蔓延。

二、提升考试质量的对策研究

1.提高认识,发挥考试应有效能

提高认知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考试的作用和目的。考试结束和阅卷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考试工作的结束,要发挥考试应有的效能,首先要注重对考试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对策依据,其中,对考试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定性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命题的质量等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出亮点和不足,进而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定量分析则是对分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检验试卷本身的可信度、题目的难易程度等客观参量。这种总结与分析,可以督促教师不再静态地重复考试过程,而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学校应在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事项的遴选上,更加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避免唯分数论,减少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功利化倾向,实现教、学、考和谐统一。

2.丰富考试方式,客观反映教学实际

考试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明确考试是检测教与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内涵式改革,创建科学的考试内容。为避免任课教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试内容要经过教研室严格把关和筛选,实行教考分离,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多样化的试题库,随机抽取;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实现考试内容科学化,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查轻导向、重结果轻过程的陈旧考试观念,使考试内容不但要考查知识,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二是结构性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加强过程考核。单纯采用一张试卷,不论开卷或闭卷都容易造成学生读死书的现象,因此,考试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实施开卷考试与实验报告、课内外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这些做法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要将期末静态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考核,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三是外延式改革。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组织考试的方式,尤其是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考试,此类可以邀请同类院校或采用同等层次的相关试题,甚至相互交叉评阅试卷。

3.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评判学生成绩

成绩评定同样是考试过程的重要环节,对考试的公平性和考试质量乃至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为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应建立健全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保障学生成绩的公平和公正,有效反映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为此,应进行以下几方面改革:第一,课程最终成绩的评价要扭转一考定乾坤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一刀切的固定评价方法。在课程最终的成绩评价中,平时和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区分对待。学校可以在原则上确定一个区间,具体的比例可按课程需要进行适度地界定,这样,既把握了教学实际,也可充分发挥一线教学部门的核心作用。第二,平时成绩的评价要确定科学具体的指标。平时成绩的评价可参考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成绩、论文水平、实践动手能力等,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要求和评分细则,这样,才能达到公正、科学地反映学生平时成绩的目的。

4.加强考试制度执行过程监管,保证制度建设切实有效

高校应继续致力于考试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已制定的考试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之下,不断填补空白,同时,对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做到有章可循。此外,还应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两级领导乃至校内外专家,进行对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及实际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做到有章必依。对整个考试过程的违规行为做到决不姑息,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做到执法必严,违规必究。检查监督机制可实行两级管理的方式,学院负责对课程的考试方式和内容、成绩的评定、试卷的分析检查并进行考试工作总结,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教务处则要对学院的考试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并将学院的考试工作业绩纳入到学院考评当中,从而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有效,推动学校整体考试质量再上水平。

5.提升考试信度与效度,营造良好考试风气

保障考试的可信度与有效度,除了有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式,良好的考风也是一个必要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风气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防大于治的原则。注重诚信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就应鼓励学生讲诚信,并在考前进行主题教育,使学生认清考试作弊的严重性;同时对新教工进行培训,帮助其了解考试的相关规章制度,杜绝考试舞弊行为。二是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源做起,严抓学生日常的学习,形成优良的学风,以学风促考风;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平时,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使教、学、考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1]冯祖琴,徐娟.建立健全考试和成绩评价体系,推进高校考试管理改革[J].教育探索,2010(3):77-78.

[2]戴世英.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41-43.

[3]邱强,张贵珍,李宝席.关于保证高校考试质量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68-70.

[4]沈振华.关于高校学生成绩比重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106.

G642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教学质量考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