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现实意义

2011-02-18邸乘光贾绍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先进性学习型政党

□邸乘光 贾绍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51)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现实意义

□邸乘光 贾绍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51)

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事业发展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再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探索新路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现实意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顺应世情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发展多元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思想文化蜂拥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严重冲击,人们(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更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关注个人生活,理想信念淡漠,意识形态淡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在和平条件下对我国进行广泛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机会,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道德观、金钱观等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企业党建和党对企业的领导受到冲击。尤其是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和跨国生产的增加,必然导致跨国流动党员的大量增加,而对这些流动中的党员如何管理教育,就是一个新问题。再比如说新技术的发展,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一方面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宣传带来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和空间,从而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面临着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等等。无论是要有效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重冲击,还是要积极应对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无论是从我们整个党和各级党组织来说,还是从每个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创新学习,武装头脑、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无疑都是必然的选择。

(二)顺应国情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从国情来看,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确实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把执政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要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自然是首要的选择。

(三)顺应党情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从党情来看,我们党从一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革命党发展到如今具有7800多万党员并且领导着13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改革开放以前,党员主要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构成,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新社会阶层中的一些人开始加入党的组织,我们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党员队伍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都已发生巨大变化,从严治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生命力等问题显得更为迫切、重要和艰难。同时,执政党的历史地位赋予我们党双重任务:既要把党建设好,又要把国家治理好、发展好。因此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长期执政既使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存在某些不利因素,这就是容易使部分党员滋长和平麻痹、贪图安逸、追逐权力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紧密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使党面临着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如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做到拒腐防变,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改革的精神和思路,以创新的方法和举措,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密切相关、内在统一的,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型政党“善于学习创新的组织发展模式和机制,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党的其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系,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工程。”[2]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适应现实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顺应党情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使命。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过程。现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掌握好、运用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运用和发展,正是如此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肩负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思想理论保证。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也更加迫切、更加艰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都需要党能够正确分析、勇敢面对、及时化解,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有更高的政治智慧、更好的知识修养、更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方面促使党员干部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形成全党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员干部对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人民需求的研究和认识,使党的方针政策在保持宏观稳定的同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体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干部群众中去,这必将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更加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条件。

(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成为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将有力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深入学习实践,努力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客观需要。

(三)推进事业发展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一点说,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我们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学习。所以,胡锦涛一再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3]“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4]不然,我们党就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主线和永恒主题,渗透到党的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始终。然而党的先进性总是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的,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正如江泽民所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5]P53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历史潮流中,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党能否比其他组织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先进的学习理念,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每个党员能否拥有比普通群众更多更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努力成为学习的模范。历史告诉我们,正是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使其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我们党善于通过学习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才使其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学习,党的先进性就难以形成和保持;离开学习,党就失去了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有利于保持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理论上先进性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肩负着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历史责任,既要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它,又要学会吸收运用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来发展它。为此,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和提高自己,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理论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型政党也有利于在实践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我们党领导和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实践创新工程。这个实践创新工程既体现为整个过程的实践创新,又体现为一个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实践创新。能否掌握和运用人类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成果来开展实践,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实践,都是对党的实践能力的巨大考验,终归是对党能否在实践上保持先进性的考验。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形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机制,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认清形势、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最新要求,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作为其最新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把最先进、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体现在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以此号召全体党员,凝聚全国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实现。总体上来说,我们党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与其所在的岗位及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我们党所处环境、面临形势和承担任务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各方面的的素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主动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增长新的本领,势必会被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所淘汰,从而使党的事业受到影响和损害。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尽快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使党员领导干部能够通过学习提高知识素养、文化品位,具备与其所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世界眼光、领导艺术、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知识、管理知识、科技知识以及人类其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使广大党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尤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更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综合能力的最新要求。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意识。科学发展的目标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既需要克服已有的不科学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也需要全面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需要不断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我们党进行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实践创新,有利于深化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探索新路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建总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不断开辟新的路径渠道,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建设学习型政党,突出学习在党内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中的根本作用,突出管理在增强党内活力和战斗力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制度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作用,是用学习管理来强化党的意识、提高党的能力、推进党的事业的新探索、新路径。

首先,是解决党内理论学习问题的现实途径。理论学习是我们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我们改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建党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党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不少实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党内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认为“理论学习不管用”,不能解决职位晋升、工资晋级等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由于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不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信心;一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不真学、不勤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还较为多见,即使有些党员干部肯学习,但在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掌握等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有些党组织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中走过场、组织学习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是制度上不完善、管理上不严格。在长期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虽然我们党在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多的经验和成果,但仍没有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学习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对学习的资源投入、效果考核、成果转换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等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和保证。正是这种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很多党组织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中,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只讲应付、不讲长效,这就导致有些学习活动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又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还使得很多党员干部长期形成了应付学习的心理。党内学习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效果,对党的建设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在对人类社会最新的学习理论、教育成果和管理理念借鉴运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必将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指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改造学习,为解决党内学习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将党的学习、教育、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学习加强管理、通过管理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过程必将是党的学习理念、学习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必将逐步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基本问题。

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现实路径。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要求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解决。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全党进一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总结新经验,并且提出新观点新论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以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成果和实效的检查考核,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促进全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向人民群众及其创造的新鲜经验学习,而这样的学习必将使我们党更能深入实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正如李君如在谈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时所说:“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是要大家从火热的改革开放前线回到书斋中去,而是要从办公室、会议室、文件堆里走出来,走到实践中去,走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泉源中获得解决今天新问题的灵感和知识,进一步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并找到解决今天面临的复杂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6]

第三,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较佳结合点。党建工作如何同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的业务工作结合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难点。在许多单位和党建工作部门普遍存在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许多从事党的宣传、组织工作和机关、基层工作的同志在新的形势下不知道如何使党建工作服务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单位需要、领导支持、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建设学习型政党为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业务工作的结合找到了一个较佳结合点。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变革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习惯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不断创新的先进理念,形成有利于培养、使用人才资源的机制,将会极大推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对增强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本组织的综合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党建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找到较好的切入点。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1).

[2]蒋仁勇.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关系探析[J].长白学刊,2010(2).

[3]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1).

[4]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N].人民日报,2002-12-18(1).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N].光明日报,2009-10-13(1).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CPC’s Building the Learning Party

DI Cheng-guang JIA Shao-jun

(Institute of Marxism,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efei,Anhui 230051,China)

To build our party into a Marxist learning party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meaning in the new century and the new stage,and it is a necessary choice conform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tuation.Secondly,it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undertaking:being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sinification,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an objective demand for arming the party with the newest results of sinified Marxism and an actual need for accomplish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Thirdly,it is an urgent need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being a basic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cadres and keeping the advanced nature,an intrinsic requirement for improving the ruling ability and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position of the party,and an objective need for exploring new path and advancing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construction.

CPC;building the learning party;practical meaning

D26

A

1674-0599(2011)02-0075-07

(责任编辑:徐国栋)

2011-02-23

邸乘光(1954—),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贾绍俊(1980—),男,安徽寿县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人员,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文系2010年度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问题研究”之子课题“我们党开展学习的历史经验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现实意义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先进性学习型政党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篆刻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