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PACS/RIS在放射科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1-02-15郑涛王武李传东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8期
关键词:放射科科室数字化

郑涛,王武,李传东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29

网络技术、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医疗领域的PACS/RIS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图像归档与通讯系统)和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系统)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及通讯工程的结合[1]。它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像压缩功能和网络传输技术,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通讯网络,实现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最终实现医学影像资源共享。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和发展使PACS/RIS系统的引入和建立成为必然趋势[2]。放射科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管理质量的高低则对科室全面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科多年来注重科室全面质量控制管理,致力于科室服务质量、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我院PACS/RIS的推进对我科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应用价值。

1 我院 PACS/RIS 实施情况

2010年10月,我院正式投入使用PACS系统。系统一期规划主要是放射科,包括普放、CT、MRI、DSA等,共15台具有 DICOM3.0 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入 PACS 网络。目前,PACS现有三屏诊断工作站35台(包括1.5M乳腺专用诊断工作站1套),双屏诊断工作站3台,登记工作站7台,报告打印工作站2台。我院PACS把来自不同影像设备所提供的患者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存入影像服务器,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诊断医生的报告存入服务器上的数据库。通过以影像科室为重点,覆盖以影像为诊断依据科室的PACS系统,实现了图像采集、处理、传输、归档、存储、诊断、报告打印和临床浏览等一整套工作流程,方便全院科室检索和调阅患者的影像和诊断报告。

2 PACS/RIS系统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2.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以往放射科的工作流程中,患者信息都是手写记录在登记本上,同时各流程中不同岗位间的信息传递及医生出具的诊断报告,都是由手写完成,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容易引起医疗差错,而且浪费纸张资源。PACS/RIS系统的应用使检查流程更具条理,能够减少信息重复性录入,减少患者排队时间。进入放射科检查的患者将得到1个由PACS分配的1个电子标签,从登记到取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随时可以查看患者的检查进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影像资料的全数字化存储使医院不再保存胶片,降低胶片整理的强度,为医院节约成本,减少耗材的浪费,同时也减少患者的奔波和检查费用。

以前,诊断医师在拿到胶片之前无法进行诊断报告,临床医师需要经常到放射科借片,步骤复杂繁琐,且容易丢失,使用PACS后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等待报告的时间,“借片”的情况不再出现,诊断医师和临床医师可以在检查完成的第一时间浏览到影像。尤其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快速的看到急诊的患者图像,可以节约许多宝贵的治疗时间。

2.2 数字化评片,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作为放射科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评片是提高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综合衡量检查质量,包括衡量照片的密度和对比度、病灶的标注(大小、 CT值等),以及序列或图像是否完整。PACS系统中,科室质量控制工作小组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片,更加方便和有利于常规评片以及集中抽查评片。系统可记录与检查执行者对应的乙级、丙级片的原因。每月由相关人员进行汇总,可方便根据统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方便对个人的技术质量(包括个人甲片率、废片率、个人评片工作量和评片质量)进行考核。

2.3 提高诊断水平,加强诊断质量控制

2.3.1 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准确性是所有诊断手段与工具的立身之本。PACS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诊断方式,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以往诊断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生所接触到的都是由技师调整好窗宽床位后的胶片,如果医生认为不能满足需要,还要请技师重新出片,这样必然造成许多麻烦和浪费。

而实现PACS工作站阅片后,不管是诊断医生还是临床医生都可以通过软件随心所欲地调节图像,并能借助软件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如对比、标注、测量、缩放、调节窗宽窗位等实现辅助诊断。通过PACS系统阅片可以更快速地确定病情,获得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减少误诊率[3]。

2.3.2 实现了诊断信息共享

诊断医生和临床医生常常需要对患者的各类图像进行综合诊断,希望看到患者的多种检查影像和报告结果,甚至需要同时查看患者以往的影像检查资料。但在传统诊断模式下实现起来比较麻烦,往往不能满足医师的需求,对诊断和学术研究都造成不便。

但PACS系统打破了传统条件的限制,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诊断信息共享。诊断医生和临床医生可以同时查看患者的历次、多种影像检查,并且能够在同一界面进行分析比较。与HIS系统集成后,医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查阅到患者的医嘱、电子病历,及检查申请单等临床信息,大大丰富了诊断的依据[4]。

2.3.3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PACS/RIS系统使影像检查数字化更方便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可实现病例学习,提供报告书写、审核、修订的功能。定期对报告书写质量和诊断质量进行评估和汇总,并对个人进行考核,可以促进放射科组织形式、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同时为远程医疗提供发展空间,总体上提高诊断和教学管理水平。

2.4 数字化模式实现工作量化管理

准确的管理数据统计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得到。评价职工工作情况的先决条件就是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5]。我科在信息系统上线以前就已经进行了工作的量化管理,不过是采用登记本手写记录信息的方式,如记录技师照床旁信息来核算工作量和奖金。但是这种方式统计起来较为繁琐和耗时,信息真实性和统计准确性有待提高,并且浪费纸张资源。系统上线后,量化信息可以直接从RIS中获取并统计,促进了科室质量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

3 总结

我科将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思想融入到PACS/RIS的实施中,使放射科实现数字化管理之后,提高了科室的管理和工作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放射科对临床医疗的支持作用得到提升。如突破了原有的阳性率手工统计模式,方便上报,并且方便统计、查询,对日常医疗、人员、设备、耗材实现数字化管理。对于管理者来说,也可以随时掌握员工及患者的动态、了解设备和耗材使用状况、合理设置岗位和资源、以及量化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数字化管理会使放射科从既往的粗犷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型管理,跃上科室质量控制工作的新台阶。

4 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影像科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PACS/RIS系统应用下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成为现代化影像科室管理的重要部分。放射科工作流程的改进是质量控制优化的保证,而先进的质量控制的思想同时也是PACS/RIS系统实施的保证[6]。从患者登录、工作列表、信息传输及存储,诊断报告的输入和打印等全部工作流程实现数字化之后,有必要建立新的工作及管理制度,以形成新的工作秩序和质量控制方法[7]。我们要充分发挥PACS/RIS系统在放射科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提高放射科的服务质量、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和科室整体管理水平,满足医院和科室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杜崇禧,王向东,宋维.数字化影像工作站的开发与使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4(6):315-317.

[2]朱培贵,向朝晖,陈华栋,等.数字化影像科组建与医院PACS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学,2007,20(1):22-23.

[3]樊树峰,黄金标,李政,等.关键影像标注和电子胶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30(3):163-165.

[4]梁思宇,李继宏.关于PACS与HIS的协同问题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61-62.

[5]赵书臣,孙晓红,郑奎宏,等.利用PACS_RIS实现放射科工作的量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169-170.

[6]张志强,刘更槐.放射诊断科全面质量控制的管理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90-91.

[7]王武,张雪哲.放射科信息化建设[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3):172-174.

猜你喜欢

放射科科室数字化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