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西藏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11-02-14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

中国水利 2011年15期
关键词:水利西藏水资源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庆黎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2011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专门出台综合性文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次又专门召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发〔2011〕1号文件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科学治水兴水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开创性,是指导中国特色水利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西藏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快西藏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农牧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创造了短短60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十一五”是西藏水利事业投资规模最大、安排项目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惠及群众最多的时期。5年来,全自治区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9.98亿元,比“十五”增加19亿元,是“十一五”计划投资的1.45倍,超过“十一五”以前西藏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西藏最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满拉、墨达、雅砻三大灌区相继投入使用,农田灌溉体系已见雏形,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09万亩(7.41万hm2);农村水电快速发展,新增电站装机1.88万kW;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农牧区162万人喝上干净卫生的水;重点地(市)、县城防洪堤基本建成,共建设县级以上标准堤防189.36 km,新增和改善库容9545万m3。

西藏是全国水资源最多的省份之一,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4394亿m3,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16.5%;地下水资源量1107亿m3;湖泊总面积2.4万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冰川面积2.74万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江河源和生态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基地。全自治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亿多kW,技术可开发量达1.2亿kW,是“西电东送”重要接续能源基地。全自治区江河水体基本未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染,保持原生态,水质优良。但是,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西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区域性、季节性缺水严重,民生水利问题依然突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水利仍然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西藏的水利事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决心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习近平同志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发〔2011〕1号文件为抓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把水利作为全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一是“十二五”时期,西藏将进入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西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远未形成,目前仍处于水利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建成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控制性骨干工程。

二是工作上突出重点。特别是要重点围绕民生和防洪减灾、生态安全三个方面抓好水利建设。①要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一江三河”流域建设一批大中型控制性骨干工程。②要在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小水电工程、防洪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吃水、用电、灌溉和防洪安全问题。③要在水利生态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正确处理好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切实保护好西藏的蓝天碧水,在建设生态西藏的伟大征程上迈出坚实的步伐。④要在工程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灌与排的关系、流域与区域的关系、城镇与农村的关系,做到兴利与除害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用科学的方法、改革的办法来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管好用好水利设施,做到责权利一致,切实解决水利管理问题,真正做到科学治水,依法管水。

四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建设队伍。要根据西藏水利工作的实际,立足区内,面向全国,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现有人才的继续培训提高,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加快解决西藏水利人才不足问题。水利战线的同志们长年奋斗在条件艰苦的深山大谷,要坚持以人为本,给予更多关怀。要关心爱护水利援藏干部,做到政治上高度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为他们献身西藏水利事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是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深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列入优先重点发展地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水利工作。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要求,切实抓好《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规划》的细化、分解和落实工作。同时,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宣传,增强各族人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积极争取水利部在财力、物力、人力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形成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合力。

相关链接

西藏自治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举措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切实加强骨干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力争用5~10年时间,建设一批调节能力强、配置效率高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

2.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对拉萨河等河流的治理,完善地(市)所在地堤防,加强有防洪任务的县城及重点口岸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镇防洪体系。

3.大力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草场灌溉面积,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田草场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4.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二五”末全面解决新增农牧区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易灾区水土流失防治,开展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及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保护。

6.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牧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水利资金投入

1.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各级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援藏资金要向农牧区水利倾斜,特别要加大对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水利信息化、基层水利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投入。

2.探索建立水资源保障和水土保持生态奖励机制。积极开展水资源保障和水土保持生态奖励机制的试点工作,建立水资源保障生态奖励专项资金,引导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3.大力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根据不同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规模、期限和贴息率。支持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农村水利建设信贷资金享受“三农”优惠政策。

4.稳步探索并建设多元水利融资平台。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融资机制,提高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

猜你喜欢

水利西藏水资源
都是西藏的“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