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无偿遗体捐献工作的探讨与实践*

2011-02-14刘健华钟光明赵振富王晓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捐献者接收站遗体

刘健华,钟光明,赵振富,王晓梅,王 军**

(1 深圳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 深圳518060;2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510080)

在我国,制约遗体捐献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伦理观念障碍、法治建设滞后、人文关怀缺乏、服务不到位等。[1-2]加之一些医学院校没有专门的接收机构和人员,且接待服务工作质量普遍不理想,导致捐献者担心接收单位对遗体进行不人道的处置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遗体捐献工作最终失败。[1][3]深圳大学医学院与深圳市红十字会联合于2009年5月成立了“深圳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通过分析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加强沟通宣传,完善捐献流程,开设“无语体师”公开课等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人们对遗体捐献有了新的认识。目前,中心已登记捐献者1万余人,成功实施无偿遗体捐献35例,为解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 调研接收现状,分析影响捐献主因

在遗体接收工作的开展前,要先调研和分析我国遗体捐献现状,找出制约遗体捐献的因素。通过对我国多个地区的遗体捐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响遗体捐献的因素有包括传统观念、法制因素、捐献程序、情感因素等。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是以“仁”为本、以孝亲伦理为内核的道德型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人们对遗体捐献的态度与行为。

2 做好遗体捐献工作的措施

2.1 完善配套设备,扎实开展接收工作

遗体接收工作的开展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备,一切准备围绕遗体接收工作进行。[4]我院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建立专门的遗体捐献工作办公室,门前悬挂“深圳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牌匾,让来访的捐献者心里感到踏实;配备5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和足够的办公场地、设施,便于工作交流和捐献沟通;配备完善的通讯设备和自动化办公设备,用于捐献信息交流、沟通和捐献者的档案数据录入等。②为了便于接收后的遗体的存放和使用,建立了遗体捐献标本保存库,分为低温冷冻保存库和防腐浸泡池。③建立一流的人体标本陈列馆,在显著位置设置“感恩匾”,纪念无偿遗体捐献者的科学奉献精神。将陈列馆向社会、学生和所有热心人士开放,用作科普教育实习基地。④通过学校联合红十字会向深圳市和广东省申请,配备专用的遗体和器官接收运输特种车辆,安置特殊和报警器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拥有无障碍通行权利,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接收遗体,让捐献者亲属满意和放心。⑤由红十字会统一印制遗体捐献登记表、捐献卡和遗体捐献荣誉证书,并由学校出具遗体接收证明,彰显组织的严谨和执著的荣耀。

2.2 简化接收程序,制定捐献工作流程

机构不健全、立法不完善是影响我国遗体捐献的重要原因之一。捐献手续程序复杂、缺乏人文精神会导致捐献者及其家属欲捐无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遗体捐献的广泛开展。对此,我院与深圳市红十字会联合制定“深圳市遗体捐献工作规程”,并向社会公布,使捐献志愿者能充分了解捐献流程,自行备齐所需资料,随时即可签署“无偿捐献遗体自愿书”,便于使捐献者实现他们的崇高愿望。

2.3 规范管理措施,完善接收站规章制度

遗体捐献是一种奉献社会的高尚行为,不仅对我国的医学事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遗体捐献者本人和亲属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要完成好此项大事,就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关注,对遗体捐献者给予支持和关心。我们制定了《深圳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受站工作细则》、《遗体捐献接收站工作人员规则》、《遗体捐献运输车辆的使用规则》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以及《遗体捐献的常见问题咨询》、《遗体捐献的实施步骤》、《遗体处理流程》、《废旧遗体处理程序》等相关规程,规范工作站的整体运行和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充分体现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的理念。此外,由专人负责档案的数据保存,用计算机和扫描仪进行纸质资料的数据录入,同时按已完成和未完成捐献进行分类。未完成的按登记表的日期保管,记录捐献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死亡后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已完成捐献的,单独造册,并注明捐献日期、编号、死亡原因、身份证号、地址等以备后用。

2.4 加强学习交流,提高综合素质

接收站联合市红十字会,组织专项组进行讨论和研究,进一步落实遗体接收工作任务。派专职人员到各地医学院校进行遗体捐献工作系统学习考察,相互交流,并深入了解有关伦理学及法律等相关知识,结合自身特点运用到本接收站的工作中。接受站多次出席深圳市的各项公益事业活动,向广大热心市民宣传遗体捐献相关知识;邀请民政、公安等部分专家就遗体捐献工作相关事宜进行交流、座谈,虚心听取多方意见。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接收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遗体捐献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2.5 开展感恩教育,借助媒体扩大宣传

自2009年5月成立“深圳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以来,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已成功接收35例“无语体师”。参照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尊重人的价值”,我院建立了医学生首次上解剖课须接受集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和生死教育为一体的“解剖教学公开课”制度,邀请捐献者亲属讲述捐献者生平概况和感人事迹,推崇尊重生命、乐观向上、奉献社会的理念。让医学生向捐献者敬献菊花、千纸鹤和鞠躬默哀致敬,表达对捐献者的感恩和对其家属的慰藉,使每位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及从事医疗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通过媒体介绍和宣传遗体捐献的重大意义,使大众认同遗体捐献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带来人生价值的一种升华,是人们离开人世后仍能延续人生价值的一种崇高行为。

2.6 聘请专职人员,提高接收服务质量

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中,情感因素占有相当比重。因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在来电或到现场咨询相关遗体捐献问题时,大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接收站接待协调人员的精神面貌、思想学识、工作态度和社会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最后决定。[5-6]为此,我校专门邀请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以便为捐献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1] 陈海英.我国遗体捐献的局限性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3):13 -14.

[2] 柏宁,孙福川,岳长红.我国遗体捐献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59-60.

[3] 金红,李伦,刘铭,等.尊重人体尸体: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3):33-34.

[4] 董世武,应大君,孙建森,等.遗体捐献工作中的环境条件建设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476-477.

[5] 瞿佐发,汤桂成.无偿捐献遗体中的伦理及情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2):56 -57.

[6] 裴丽霞,李敬哲.解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514 -515.

猜你喜欢

捐献者接收站遗体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哥伦比亚默认公民都为器官捐献者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LNG接收站贸易交接在线取样技术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