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报告

2011-02-1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上下肢吉兰狂犬病

王 萍 王 真 张 密

河北任丘华北石油总医院神经内科 任丘 062552

狂犬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报告

王 萍 王 真 张 密

河北任丘华北石油总医院神经内科 任丘 062552

狂犬病;脑梗死;误诊;鉴别诊断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1岁,主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上下肢无力4 d入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下肢无力,说话含糊不清,次日上述症状加重,行走不能,伴头晕、饮水呛咳、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回家治疗2 d后,病情呈进一步加重,但无头痛、抽搐及意识障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时体检:T 36.6℃,P 70次/min,R 18次/m in,BP 140/90 mm Hg,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无杂音。神经系统体检: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双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余脑神经无异常。左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病理反射阳性。入院后化验血常规:WBC 10.26×109/L,N 83.9%,L 11%;电解质:K+4.38 mmol/L,Na+125.8 mmol/L,Cl-90.3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头颅CT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给予解痉、抗凝、活血化瘀、补钠等对症治疗后,次日17∶30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体格检查示四肢肌力1级,腱反射消失,考虑吉兰-巴雷综合征,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等治疗,追问病史,家属诉患者1个月前曾被野狗咬伤史,未处理,未注射狂犬疫苗,10 d前被咬伤处左上肢出现疼痛、麻木,2 d前曾出现烦躁、骂人、咬人、怕光症状,立即抽血送检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示阳性,故诊断狂犬病明确。遂转入传染科继续治疗,但于入院第4天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人通常被病畜咬、抓伤后感染,潜伏期最短5 d,一般为1~3个月,最长可至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曾有报道一男性农民被一匹马踢伤(此马被狂犬咬伤)后30 a发病死亡。我国约95%因犬咬伤所致,病死率几乎100%。本例患者以言语不清、左侧上下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首先就要考虑脑梗死,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出现四肢肌力差,腱反射消失,又考虑吉兰-巴雷综合征,最后追问病史,有烦躁、骂人、咬人、怕光症状,狂犬病抗体检测阳性,确诊为狂犬病。

狂犬病临床分为狂躁型和瘫痪型,狂躁型占80%,表现为高度兴奋、狂躁、“三恐”等典型症状,至麻痹期才出现全身弛缓性瘫痪;而瘫痪型(麻痹型)狂犬病仅占临床病例20%,患者无兴奋期及典型的恐水症状,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表现为肌肉瘫痪、肌水肿、毛发竖立等,在临床上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很相似,极易误诊。本例患者曾一度拟诊为“脑梗死、吉兰-巴雷综合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动物咬、抓伤史,以及仔细查体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而“恐水”并非诊断的必备条件。

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病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左右。能早期正规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R512.99

D

1673-5110(2011)09-0095-02

(收稿2011-04-03)

◦诊治体验◦

猜你喜欢

上下肢吉兰狂犬病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打败狂犬病
基本力量 上、下肢的教学与练习方法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简史
跳绳运动提高小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研究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坏坏惹人爱凯伦·吉兰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雷沙吉兰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