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实施策略探究

2011-02-09涂常青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生用人单位

涂常青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高职《大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实施策略探究

涂常青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改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快乐教学法,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原则,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让高职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高职《大学语文》;快乐教学法;策略;探究

《大学语文》虽然是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大多数高职生文学素养较低,对基础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加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课、轻公共基础课的高职生对《大学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改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跳出《大学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大学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从高职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对高职生实施快乐教学法。

1 高职《大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1.1 高职生对《大学语文》的认知现状

从近年来高职生的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高职生语文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高职的大门,对《大学语文》等基础课根本提不起劲。为了了解高职生对《大学语文》课的认知现状,作者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高职08级1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不重要的原因调查

表2 对学习《大学语文》没兴趣的原因调查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有一半多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文》课学不到东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较少,教师所讲的内容引不起他的兴趣;也有一成多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文》课缺乏快乐元素;近半数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法太死板,满堂灌的陈旧方式让他们感到学习很被动,加上学习基础本来就差,有少数高职生甚至产生了厌学、逃课的行为。

1.2 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要求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即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实用性决定了高职学校必须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蓝领。那么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大学语文》素养有什么样的要求呢?笔者调查统计了2008年以来到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招工的36家单位,结果见表3。

表3 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大学语文》基本素养的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高职生感叹《大学语文》学不到知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对高职生的《大学语文》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面试的第一关就是让高职生自我介绍,通过高职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质。其次,用人单位比较重视高职生的动手写作能力。许多企业对员工的面试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它不要求你有很高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却要求你有基本的《大学语文》素养。这点在招工面试的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来:如从字迹来判断人的性格,看他(她)适宜什么岗位;从自我介绍中测试高职生的表达能力、教育背景和吃苦精神(做事情的耐心),判断高职生是否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许多高职生因为字写不好、话讲不清、苦吃不了而失去很好的就业机会,实在令人惋惜!据调查,有21%的同学是因为《大学语文》素养低和吃苦精神差而遭用人单位淘汰。

2 高职《大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实施策略

2.1 以实用为中心改造教材,为高职生快乐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现行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版本虽多,但却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烙印,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造成学的用不上,有用的没学到的尴尬局面,试问,这样的教材能让高职生快乐地学习吗?因此,深化《大学语文》校本教材建设是高职《大学语文》课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结合高职生情况自编教材,因为切合高职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是高职生快乐学习《大学语文》的前提条件。高职生觉得学的东西对他今后的就业有实用价值,才有兴趣,也才愿意快乐地学,所以教材的选用就要突出实用性。主要从口才训练、应用写作和阅读欣赏三个方面予以强化和改造,编写适合本校高职生实际情况的《大学语文》校本教材。

2.2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彰显快乐教学的魅力

(1)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高职生感受到被关爱的快乐。

由于部分高职生语文基础较差,对《大学语文》有很强的厌学情绪,与任课老师之间也有着一些距离。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师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关爱高职生,细心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学会做高职生生活上的朋友,而且要做高职生学习上的朋友。教学上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高职生的角度来讲述知识,做高职生知识的领路人。这样做有二个好处:一是教师以朋友的关怀激发了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发挥高职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联系高职生学习生活实际,多谈一些他们熟悉的内容和感兴趣的话题,高职生自然会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大学语文》学习有了感情。多给高职生一些尊重和理解,多给高职生一些关心和帮助,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就多了些温暖与感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有了浓浓的情愫!课堂上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让高职生在学习中享受被老师关爱的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如果学习成为高职生的兴趣,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快乐的。

(2)采用互动式教学,让高职生感到现实的快乐。

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往往会出现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甚至聊天的情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的原因。为此,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调动高职生积极性,让高职生主动参与学习、快乐学习。要让高职生快乐学习起来,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堂上教师的机智、幽默、生动、风趣可以让一堂枯燥的课“活”起来,让高职生“动”起来。比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根据大部分高职生都有早恋的情况,要求高职生以早恋为话题,展开爱情、友情的讨论。在这个活跃的氛围中,高职生兴趣高涨地阅读欣赏了那首诗,也感受了柳永那份缠绵悱侧的情感。小组激烈的讨论、睿智的思辨使高职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愉快的45分钟。所以一堂鲜活的课是高职生学习的根本,快乐学习是高职生增长知识的源泉。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满足高职生获知的快乐。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高职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感到快乐”。只有真正调动起高职生的学习兴趣,高职生才会去学,才乐于去学,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进而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高职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高职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就业都较为敏感。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对他们既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高职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高职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高职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口才训练使高职生尝到“说”的甜头。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除了能说会道,高职生的写作能力也必须予以强化训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高职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条据、租房合同的写作;联系企业实际要求,组织高职生进行市场调查、工作计划总结、广告宣传的写作训练;结合毕业前夕实际,教授高职生写作毕业论文、简历、求职信等。这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的教学思路就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来设计的,由于切合了高职生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诱发高职生学习的动因,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保持一种快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满足获知快乐。

2.3 拓展课外活动,开阔高职生视野 ,凸现快乐教学的实用性

快乐教学法不仅适用于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而且也适用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吸引高职生的求知欲望,丰富高职生的课余生活,拓宽高职生的知识面,还可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开阔高职生的视野,提高高职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浓浓情愫,凸现快乐教学的实用性。拓展《大学语文》课外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课外写作:指导高职生观察,写日记、周记、博客等,办黑板报、墙报、学院院报新闻稿。②课外阅读: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即报刊杂志上适合高职生阅读的文字,揭示阅读方法。③课外听说:指导高职生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短剧演出、影视欣赏。有针对性地引入电视影像教材,如录制中央三台的电视散文,每月开设二节电视诗歌欣赏课,让高职生欣赏美的诗句和图像。④同时定期举办“快乐语文我做主”活动:请高职生根据自己的日常见闻或时事政治开设百家讲坛,请高职生登上讲台,畅谈人生,设计自我。⑤组织高职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高职语文教师在上述活动中要善于发现、珍惜、培养高职生的兴趣,并予以正确引导,从而发展高职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知识,开阔视野,增长其聪明才智,强化《大学语文》学以致用的快乐原则。

总之,本人通过快乐教学法的实践,明显感到高职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也比之前活跃了,师生互动充分,高职生能学到社会所需的语文知识,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对高职生的《大学语文》素养较为满意,面试合格率提高了18%。这些充分证明了快乐教学法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为今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 张飞影.试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三合一”[A].彭智勇.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 刘开琼.快乐学习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4,(12).

[3] 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The Application of Happy Teaching Approach inCollege Chinesein Vocational Colleges

TU Chang-q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9,China)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approaches must be improved.Happy teaching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and arouses students'initiative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practical writing ability and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llege Chinese;happy teaching approach;strategies;exploration

G424;H193.6

A

1008-8032(2011)02-0005-03

2010-11-11

涂常青(1968-),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职生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