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病床护理在离退休老干部护理保健中的应用

2011-02-09夏春云

转化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护工病床老干部

夏春云,江 蕾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患者,让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护理。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退化,灵敏性逐渐下降,不能正常有效地接收信息;再加上多种疾病相伴而来,对老年人而言又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护理保健工作,为他们提供精心的治疗、护理,改善其生活质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从2003年1月开始,对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实施家庭病床护理保健,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1月-2011年2月,实施家庭病床护理的离退休老干部共61例,男性59例,女性2例,年龄 79~95岁,平均年龄 87岁。其中糖尿病伴有合并症19例,冠心病伴有合并症15例,高血压伴有合并症14例,癌症术后7例,严重老年痴呆症5例,脑外伤后昏迷1例。

1.2 方法 对需实施家庭病床护理的老干部,收集资料,建立家庭护理病历,根据病情拟定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评价,按照护理程序工作方法实施分级护理。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实施注射、换药、导尿、灌肠及冲洗等床旁治疗;对于长期卧床者,指导其家属及护工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褥疮的患者,定期上门清疮、换药。其中,注射625例次,鼻饲132例次,灌肠 59例次,膀胱冲洗47例次,褥疮护理36例次。

2.2 心理护理 老干部多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往往情绪悲观、低落,对康复失去信心。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针对其身心状态,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疏导,以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言给其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降低其焦虑情绪。从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干部,尽可能帮助其与外界保持联系。如老伴先逝身边又无子女陪伴的老干部,引导其去老干部活动中心与同年人共欢乐,以缓解心理的孤独感。被尊重是个体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治疗护理中自觉地尊重老干部,使其感到被尊重,从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2.3 康复指导 长期卧床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问题,指导患者家属及护工给老干部做床上被动肢体运动,如定时翻身、伸缩关节、按摩肌肉等;能下床者指导其尽量下床活动,在床边慢走或在室内散步,以舒活筋骨、愉悦心情。活动中防止坠床、摔倒等意外发生。

2.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要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不健康行为[1]。老年人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存在年龄偏高、病情复杂、记忆力差及自我约束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根据老干部个体情况的差异,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实施教育计划。对于记忆力差的患者,通过发放图片、指导手册的方法,让其反复阅读,加强记忆;对于控制力弱的患者,如糖尿病不重视饮食控制者,要让其知道饮食控制不当造成的危害,并对其实施监督和鼓励相结合。同时,对老干部家属、护工进行保健、康复卫生知识的宣教,使其家属及陪护人员能确切反映老干部情况,使之有效地协助执行家庭护理计划。

3 体会

家庭病床护理是在老干部家中对其实施护理保健。由于老干部得以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休养,有家人陪伴,饮食起居都很方便,拥有个人的自由选择与尊严,从而得到最大的心理舒适感,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位胃癌术后久居家中不愿与人交往的老干部,在我们耐心的劝说和科学的解释下,终于走到了老干部的群体中。老干部及其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7.5%。家庭病床护理也使老干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强,他们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平时要少吃一口、多走一步”。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家庭病床护理正是其中的一种服务模式,既丰富了现代护理的实践活动,也适应了新医学模式和新时期的初级保健需要。

3.1 护理主观能动性显著增强 在传统的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单纯执行医嘱,只负责为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注射、输液、抽血及换药等常规技术操作,其工作多为被动式的服务。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就是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上门为患者出诊治疗,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主动与护理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并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帮助患者家属及护工学会护理患者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或情感的过程,是提高工作质量、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2]。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石。长期的家庭护理保健,除了缓解老干部身体上的病痛之外,在关心、体贴老干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娴熟的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完整地展示在老干部及其家属面前,给老干部及其家属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样在与老干部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护患关系。

3.3 激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做好老干部的家庭护理工作,不仅要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特点、临床转归及预后,而且家庭护理不像医院工作有一定的分工、有各自的专业,而是综合性强、内容多。因此,护理人员除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外,还应具有相应的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家庭护理工作常是一个人独立进行,对于病情的观察、处置是否及时、恰当、严密,全凭护士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慎独修养来自我审视和自我约束。

[1]郝玉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

[2]周书萍.有效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2):1079-1080.

猜你喜欢

护工病床老干部
北京护工故事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模范护工
久病床前无“孝子”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探讨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