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1-01-31汤佳珍李淑华甘华侠刘建英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臀围内脂腰围

汤佳珍,李淑华,甘华侠,刘建英,章 燕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内分泌科;b.急诊科,南昌33000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主要包括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危险因素。MS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众多病因中,肥胖与MS的关系尤为密切,是MS发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环节。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因子与MS密切相关,内脂素(visfa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1]。本研究观察了MS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探讨了内脂素水平与MS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MS患者64例(MS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41.5±9.6)岁。MS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无重症高血压;3)无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4)无胃肠道、心、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患及恶性肿瘤。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3.2±10.4)岁,均除外糖尿病、甲亢、肝脏疾病、肿瘤等疾患。

1.2 研究方法

隔夜空腹抽取受试者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肝肾功能、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内脂素,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再次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水平周径)、臀围(臀部最大周径),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 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3 实验室检查

1)内脂素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康肽生物制品公司,仪器为全波长酶标仪(美国BIO-TEK仪器公司)。检测内脂素批内CV为3.6%,批间CV为6.1%。2)FINS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自山东潍坊三维生物有限公司,仪器为GC-911r放射免疫计数器(中佳光电仪器公司)。3)HbA1c测定: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HLC-723G7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日本TOSOH公司)。4)血糖、肝肾功能、血脂测定: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各指标比较

2组间性别、年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组体质量、BMI、腰围、WHR、收缩压、舒张压、TG、HbA1c、FPG、餐后血糖、FINS、餐后胰岛素、HOMA-IR、血清内脂素水平较NC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均<0.01),MS组臀围、TC、LDL-C也高于NC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各指标比较±s

表1 2组各指标比较±s

*P<0.05,△P<0.01与NC组比较;1 mmHg=0.133 kPa。

组别n年龄/岁体质量m/kgBMI/(kg·m-2)腰围l/cm臀围l/cmWHR NC组6043.2±10.464.3±13.722.3±2.474.3±11.794.8±10.70.78±0.06 MS组6441.5±9.678.2±12.5△27.1±4.5△91.4±12.7△97.7±14.2*0.91±0.08△组别n收缩压p/mmHg舒张压p/mmHg TG c/(mmol·L-1)TC c/(mmol·L-1)HDL-C c/(mmol·L-1)LDL-C c/(mmol·L-1)HbA1c/%NC组60110±972±81.44±0.374.68±0.871.27±0.352.83±0.464.5±0.8 MS组64134±23△83±11△2.17±0.64△5.16±1.49*1.32±0.463.15±0.72*6.9±0.7△组别nFPG c/(mmol·L-1)餐后血糖c/(mmol·L-1)FINS c/(mmol·L-1)c/(mmol·L-1)HOM A-IR内脂素ρ/(μ g·L-1)餐后胰岛素NC组604.18±0.674.97±1.257.21±3.2622.30±12.241.23±0.7313.4±8.2 MS组646.13±0.86△9.32±1.76△15.46±8.65△47.51±14.95△3.93±1.72△38.2±10.1△

2.2 血清内脂素与其他检测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

血清内脂素与体质量(r=0.237)、腰围(r=0.472)、臀围(r=0.145)、BMI(r=0.389)、WH R(r=0.118)、FPG(r=0.267)、FINS(r=0.213)、HOMA-IR(r=0.431)均呈正相关(P均<0.05)。

2.3 血清内脂素与其他检测指标多元回归分析

以血清内脂素浓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WHR、收缩压、舒张压、TG、TC、HDL-C、LDL-C、HbA1c、FPG、餐后血糖、FINS、餐后胰岛素、HOMA-IR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围、BMI、HOMA-IR进入逐步回归方程:Y=-20.106+0.348 XBMI+0.447X腰围+0.804 XHOMA-IR,BMI、腰围和HOMA-IR对内脂素水平的影响较显著。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脂肪组织功能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脂肪组织已不再是惰性的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能量的“仓库”,而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肥胖导致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并参与多种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如2型糖尿病、MS和动脉粥样硬化等[2]。2005年A.Fukuhara等[1]发现并报道了一种新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内脂素是一种新的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的激素,血清内脂素浓度与人内脏脂肪的数量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皮下脂肪关系不大。MS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症随年龄不断增加而在MS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深入研究脂肪组织及其脂肪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MS组的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与体质量(r=0.237)、腰围(r=0.472)、臀围(r=0.145)、BMI(r=0.389)、WHR(r=0.118)、FPG(r=0.267)、FINS(r=0.213)、HOMA-IR(r=0.431)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和HOMA-IR对内脂素水平的影响较显著。这与相关文献[3-4]报道基本一致,提示内脂素主要与腹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但M.L.Kolsgaard等[5]认为在青少年MS患者中升高的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成人MS,其中血糖升高的患者较多,这可能造成与M.L.Kolsgaard等[5]的结果不一致。

内脂素在MS中的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A.Fukuhara等[1]发现内脂素能诱导编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因子基因的表达,并通过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转化为三酰甘油并在前脂肪细胞中积聚。并且内脂素能独立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的KK-Ay鼠注射内脂素,同样也观察到了类似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胰岛素均不是影响内脂素的因素,亦提示内脂素可能与胰岛素无关。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胰岛素本身对内脂素的表达也无影响[6]。另外,本研究中未发现内脂素受血压、血脂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的试验对象均为新确诊的MS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内脂素与MS的相关性,但目前关于内脂素与MS的研究仍较少,且内在具体机制不甚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Fukuhara A,M atsuda M,Nishizawa M,et al.Visfatin: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effects of insulin[J].Science,2005,307(5708):426-430.

[2] Winkler G,Cseh K.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orrela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obesity,and ty pe 2 diabetes mellitus[J].Orv Hetil,2009,150(17):771-780.

[3] 邵挥戈,黄干.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220-222.

[4] Zhong M,Tan H W,Gong H P,et al.Increased serum visfatin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Clin Endocrinol(Ox f),2008,69(6):878-884.

[5] Kolsgaard M L,Wangensteen T,Brunborg C,et al.Elevated visfatin level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tabolic sy ndrome[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9,69(8):858-864.

[6] Kralisch S,Klein J,Lossner U,et al.Hormonal regulation of the novel adipocytokine visfatin in 3T 3-L1 adipocytes[J].J Endocrinol,2005,185(3):R1-R8.

猜你喜欢

臀围内脂腰围
臀围松量对男西裤裆部造型的影响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内脂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