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盘井煤矿16煤安全开采分区及防水煤柱留设

2011-01-17黄正将

山西焦煤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隔水层等高线煤柱

黄正将,杨 莹,王 磊

(1.河南省第一地质勘察院,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7)

在煤炭开采中,当煤层底板含水层的水位高于煤层的标高,称之为承压水上开采,也叫带压开采。在带压情况下,地下水有涌入开采工作面和巷道的危险性。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工作面底板含水层的水压逐渐增大,突水的危险在不断增大。随着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太行山以西绝大多数矿井已经转入奥陶系岩溶承压水面下[1]。有些矿井常因工作面底板破坏或工作面底板存在缺陷而导水(如断层、陷落柱),而石炭系本身的薄层灰岩,在一些区域是良好的含水层,并且距离煤层比奥陶系更近,一旦工作面底板破坏,也会出现突水事故[2]。据统计,80%的突水与断层有关[3~5]。2010年3月1 日,神华骆驼山煤矿,也因掘进巷道近疑似陷落柱而发生特大突水,最大涌水量65 000 m3/h。

1 充实水源及通道

根据前期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棋盘井煤矿16煤开采主要充水水源为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其充水通道为井田内的断层。

1.1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

全组厚度117~472 m,井田内最大揭露厚度为125.33 m,岩性为青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动物化石。单位涌水量q=0.002 74 L/s·m,渗透系数K=0.011 4 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水。该含水层与上部的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之间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部(C2t1)隔水地层存在。因此,该含水层与上部直接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多数地段较弱,仅在构造发育地段有可能具较密切的水力联系,该含水层为井田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1.2 断层发育及分布

井田内共发现断层83条,断层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按断层性质分类:正断层82条,逆断层1条;按断层可靠程度分类:可靠断层41条;较可靠断层33条,可靠性差断层9条;按断层落差分类:落差50~100 m的断层3条,落差20~49 m的断层2条,落差10~19 m的断层13条,落差6~9 m的断层4条,落差小于等于5 m的断层61条。

2 带压开采安全分区

2.1 水位、隔水层厚度确定

根据井田内3个奥灰水源井单位涌水量为0.002 7 ~3.553 L/s·m,富水性弱 ~ 强,奥灰孔资料统计见表1。

表1 奥灰孔资料统计表

由表1表明:本区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极不均匀。奥灰至16煤的距离分别为58.75~38.57 m,平均45.52 m。16煤底板至奥灰顶界间岩性包括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其中具泥岩、砂质泥岩等软岩占了27%,硬岩占了73%,见表2。本文在计算时,为保守起见,取奥灰水位为1 160 m,结合钻孔资料及隔水层等值线图,见图1。取矿隔水层最小厚度为38.57 m。

表2 16煤至奥灰顶部岩性组合表

图1 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2.2 安全分区

对公式(1)、(2)进行转换,得出临界安全开采底板等高线计算公式(3):

式中:

T—突水系数,m;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Pa/m;

H1—奥灰水位标高,m;

H2—临界安全开采底板标高,m。

式(3)中,P为作用于底板隔水层的水压力,由奥灰水水位和隔水层底板标高确定,根据表1奥灰水位资料,取三者水位最大者1 160 m;M为隔水层厚度,取38.57 m。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四,在正常块段T临界值为0.1 MPa/m,在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临界值为0.06 MPa/m,由此代入公式(3)得到相应临界安全开采底板等高线,分别为812.87 m及967.15 m。因此,本文认为在 16煤812.87 m 底板等高线以下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812.87 m以上,底板隔水层完整地段开采是安全的;在16煤底板等高线812.87~967.15 m间,在底板隔水层受构造破坏地带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967.15 m以上,在无集中导水通道情况下开采是安全的。

3 断层防水煤柱留设

3.1 断层导水特点分析

2008年,该矿曾在井下对F2断层和FS15断层进行了水文探查和注浆加固,F2断层探查孔出水量20~30m3/h,FS15探查孔出水量5 ~6 m3/h,表明该矿的断层具有导水性。

3.2 煤柱留设计算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三公式:

对断层落差≥10 m断层的防水煤柱进行了具体计算,见表3。最终煤柱尺寸以最大值为准;对小于10 m的断层应在探明其导水性后再确定是否留设防水煤柱或注浆加固。

表3 断层防水煤柱宽度留设表

4 结论

1)通过计算得出16煤开采临界底板标高为812.87 m 及967.15 m。认为在16煤812.87 m 底板等高线以下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812.87 m以上,底板隔水层完整地段开采是安全的;在16煤底板等高线812.87~967.15 m,在底板隔水层受构造破坏地带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967.15 m以上,在无集中导水通道情况下开采是安全的。

2)通过计算,对F2断层和FS15断层留设了煤柱,宽度分别为71 m、43 m,对小于10 m的断层应在探明其导水性后,再确定是否留设防水煤柱或注浆加固。

[1] 余秀宝,江文昌.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系统分析与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104-108.

[2] 王树玉.煤矿五大灾害事故分析和防治对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55-67.

[3] 王永红,沈 文.中国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147-164.

[4] 赵铁锤.华北地区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5-10.

[5] 郑世书,孙亚军.专门水文地质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98-168.

猜你喜欢

隔水层等高线煤柱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地形图的阅读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西藏阿里结则茶卡湖西隔水层的赋存状态及渗透性研究
义马东部矿区含水层与隔水层地质条件分析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
保护煤柱宽度的理论值分析
山区等高线内插生成DEM的精度评价
电磁辐射仪在确定上覆煤柱及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