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水者的虚怀与淡然

2011-01-17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1年8期
关键词:春和景明三峡工程使命感

柳向阳

治水者的虚怀与淡然

柳向阳

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成为千古名篇,而细读起来,其引人入胜之处,更在于他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回答和描述。一种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夫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另一种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日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显然,范文正公对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投赞成票。他返求“古仁人之心”,给出了他的结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根底则是在于他心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情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到范文正公,不仅是因为他一生跌宕起伏,更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治水者。面对各种反对之声,他在苏北主持修建了后世称为“范公堤”的捍海堤坝工程,使苏北的盐业和农业受益无穷,造福近千年;在苏州以工代赈治理太湖,保证了太湖地区的农业丰产;他位极人臣时要求各级政府兴修农田水利,大兴农利;他研究圩田古制,提出了“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主张,为后世沿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范仲淹在坚持不渝兴修水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质疑和非议。比如修建捍海堤坝时,首先有人质疑资金压力问题。因为北宋连年边患,国库紧张,因此许多人提出资金压力的问题。他与同道者一方面提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来强调工程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利害权衡,提出经济上“获多亡少,岂不可耶!”对于技术上的质疑,他钻研技术,为工程辩护,既驳斥非议,更倾听人们的担心,解释人们的疑惑,始终保持着一个治水者的虚怀和淡然。

当然,范公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水利工程建设者,历史最终验证了他的远见卓识,褒奖了他的实干精神。但如果回到当年,比如捍海堤坝施工过程中的一次安全事故,引起谣言四起,反对者认定工程上马错误,朝廷遣使追究责任,甚至工程一度暂停困境。当此之时,他心情如何?

同为治水者,三峡工程建设者也一直有着心情如何的问题。

几年前发生地震了,有人归罪于三峡工程,去年发生涝灾了,有人归罪于三峡工程,今年发生旱灾了,还有人归罪于三峡工程……总之,一遇到什么问题,就拿它说事儿。如果你是三峡工程的当家人,你心情如何?

今年六月,三峡再次处在风口浪尖上,当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声传来的时候,三峡集团的曹广晶董事长在央视“对话”节目中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你最近的心情怎样?”用简单的三句话做了总结:“人有难,我相助;人有言,我倾听;人误解,我淡然。”有评论说,这三句话简洁凝练、内涵丰富,有事实,有态度,有观点,更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其实,这三句话在更深意义上体现的同样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峡工程是中国的世纪工程,承载着国人的百年梦想;三峡工程以举国之力建成,自然是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三峡集团作为诞生于三峡工程的一家央企,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凝聚着三峡工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地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所以,“人有难,我相助”也是它必然的选择。如今面对下游的旱情,在抗旱和发电之间选择,选择抗旱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峡成库后的秭归县太平溪港摄影/刘华

有了这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外界的人言人语、建议提醒,以至批评意见,自然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耐心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的建议、好的意见、好的措施,自然会认真地听取,并把它融汇到工作当中。而面对汹汹人言和一些人固执的误解,淡然置之,正所谓“人误解,我淡然”。

三峡工程有明星效应,所以总有人喜欢拿三峡工程当替罪羊,遇到什么事情都想拿三峡工程来说事儿。其中有的人是因为不了解,有的人则是有意给三峡泼脏水。对此,固然要耐心说明,释疑解惑,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故意妖魔化三峡工程的人,则应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淡然处之。总之,不管外界说什么,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一千年前的范文正公如此,如今的三峡集团亦当如此。

其实,我们都明白,范仲淹所说的“览物之情”,霪雨霏霏也好,春和景明也好,这些让人或悲或喜的自然现象,更多的是现实和心境的投射或契合,是他生命历程中的体验和超越。而正是有了一颗忧乐天下的“古仁人之心”,才拥有了这份虚怀和淡然,才有了这种超越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坚持兴利除弊,兴学校、修水利,治水如治国,才能面对各种非议流言,坚持不渝,踏踏实实地去做。所以后人赞扬他说:“实心为民,行而宜之,必至尽善然后已,此先忧后乐之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峡的利弊之争由来已久,社会上对三峡的质疑之声短时间内很难销声匿迹,三峡工程建设者自然面临着各种压力。更何况如今许多人习惯了听顺耳的话、好听的话,受不得批评和挫折。因此,一颗忧乐天下的心怀,一份治水者的虚怀与淡然,仍然是必需具备的:能够听得人言,能够受得委屈;胸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是别人误解的时候,更是要淡然处之。人如此,企业亦如此。《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治水者,勉乎哉!

(编辑/田宗伟)

猜你喜欢

春和景明三峡工程使命感
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具有使命感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春和景明》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四)
《春和景明》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二)
春和景明的四月,我们相约去看花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摄影
郑守仁:大洪水可以检验三峡工程的“成色”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