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以“天竺部”“震旦部”之具体实例为中心

2011-01-16林晓露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原典助词用例

林晓露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试析《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
——以“天竺部”“震旦部”之具体实例为中心

林晓露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有四个“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シテ”前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或手段。“ヲ以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或使役动词,表示工具、手段、材料,用例最多且语义最为广泛。通过与汉语原典的比较发现,《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用例所对应的汉语原典大都使用介词“以”字,由此可知《今昔物语集》具格助词的使用深受汉语原典的影响。

具格助词;名词;动词;工具;“以”

在现代日语中,具格助词“デ”可以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段等,如“タクシーでうちへ帰る”“この服は紙で造られる”“日本語でレポートを書く”。然而,在《今昔物语集》(以下简称《今昔》)中,具格助词为“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

(1)其時ニ、大臣、目ヨリ涙ヲ出ツルヲ袖シテ押シ巾テ國王ニ申サク、…(5,32)

(2)此ノ申ス人ヲ指南ニテ行テ象ヲ狩ル。(5,26)

(3)四人ハ利根ニシテ先ニ既道ヲ得タリ、…(1,8)

(4)其時ニ、太子自カラ釼ヲ以テ髪ヲ剃給ヒツ。(1,4)

关于《今昔》的具格助词,岩井良雄认为,“ニテ”表示“动作的手段、方法”,相当于“ニヨリテ”以及口语中的“デ”[1]201;“ニシテ”与“ニテ”用法相同,只是用例极少[1]203;“ヲ以テ”表示“所使用的某种材料”以及在使役句中表示“使役动作的工具”[1]207。另外,松村明指出,古典日语的“シテ”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相当于现代日语的“ニヨリテ”“で”[2]。山田孝雄分析受汉文训读的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时指出,“ヲ以テ”表示“材料、方式”,与“ニテ”通用[3]。

本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今昔》的“天竺部”和“震旦部”为中心,整理具格助词的例句,考察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点,揭示《今昔》中4个具格助词同时存在的意义以及使用的差异,并与汉文原典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与汉语工具介词之间的关系。

一、《今昔》的具格助词

《今昔》的4个具格助词“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根据其前接名词和后续动词,以及其所表示的内容,在结构和语义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节将对4个具格助词的例句进行分析,全面总结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点,揭示其同时存在的意义以及使用上的差异。

(一)结构特征

从结构上,具格助词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或使役动词。其中,“シテ”前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如例句(1)中,“シテ”前接具体名词“袖”,后续能动动词“押シ巾フ”。

“ニ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如:

(5)…、女ノ手ニテ一ノ詩ヲ書 タリキ。(10,8)

(6)魔王此ヲ見テ軟ナル語ニテ菩薩ヲ誘ヘテ申サク、…(1,6)

例句(5)中,“ニテ”前接具体名词“女ノ手”,后续能动动词“書ク”。例句(6)中,“ニテ”前接抽象名词“軟ナル語”,后续能动动词“誘フ”。

“ニシ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如:

(7)而ル間、大寶、貞観十一年ト云フ年、車ニシテ洛陽ニ行ク間、病ヲ受ケテ忽ニ死ヌ。(9,15)

(8)其ノ後、王、一人ノ侍者ヲ具シテ歩行ニシテ王舎城ヘ向フ。(1,23)

例句(7)中,“ニシテ”前接具体名词“車”,后续能动动词“行ク”。例句(8)中,“ニシテ”前接抽象名词“歩行”,后续能动动词“向フ”。

“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或使役动词,如:

(9)其後、其ノ寶ヲ以テ日ヲ重ネテ大ニ冨ヌ。(2,24)

(10)其ノ時ニ、國王、舎利ヲ瑠璃ノ壷ノ中ヨリ取出シテ銭砧ノ上ニ置テ、力有ル人ヲ撰テ鎚ヲ以テ令打ム。(6,4)

(11)亦、神呪ヲ以テ祈 乞 フ事、皆其ノ験新タ也。(7,16)

(12)其時ニ佛、神力ヲ以テ彼ノ王ヲ佛所ニ令来メ給フ。(2,18)

例句(9)中,“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其ノ寶”,后续能动动词“富ム”。例句(10)中,“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鎚”,后续使役动词“令+打”(让……打)。例句(11)中,“ヲ以テ”前接抽象名词“神呪”,后续能动动词“祈乞フ”。例句(12)中,“ヲ以テ”前接抽象名词“神力”,后续使役动词“令+来”(让……来)。

从以上例句可知,根据前接名词及后续动词的属性,4个具格助词在结构上可分为4种类型,其在《今昔》中的出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今昔》中具格助词的结构特征②

从表1可以看出,从结构特征上,“シテ”前只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或使役动词。全部331例中,“ニテ”有6例,占1.8%,“シテ”有2例,占0.6%,“ニシテ”有6例,占1.8%,“ヲ以テ”有317例,占95.8%。由此可知,在《今昔》的具格助词中,“ヲ以テ”的结构类型最丰富,用例最多。

(二)语义特点

从语义上,具格助词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材料、手段等内容。其中,“シテ”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如:

(13)犬忽ニ此ノ座ニ登テ鉢ノ物ヲ食ス。食畢テ此ノ床ノ傍ノ土ヲ鼻ニテ穿チ、足シ テ 堀ル。(3,20)

例句(13)中,狗把钵内的食物吃完以后用鼻子和腿在土上挖洞。在这个例句中,具格助词“シテ”表示完成动作“掘ル”(挖)所使用的工具是“足”(腿)。

“ニテ”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如:

(14)此レヲ以テ思フニ、我レ財ヲ不持ズト云トモ、草木·瓦石ニテモ、實ノ心ヲ起シテ三寶ニ供養セバ必ズ善報ヲ可得シト可信キ也トナム…(2,9)

例句(14)中,根据前文可知,就算我们没有钱财,仅用草木、瓦石以及一颗虔诚的心供养三宝,也可得善报。在这个例句中,具格助词“ニテ”表示完成动作“供養”(供养)所使用的工具是“草木·瓦石”(草木、瓦石)。另外,在例句(6)中,魔王用温和而委婉的话语劝诱菩萨。其中,具格助词“ニテ”表示完成动作“誘フ”(劝诱)所使用的手段是“軟ナル語”(温和而委婉的话语)。

“ニシテ”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如例句(7)中,大宝在贞观十一年乘车去洛阳期间,急病死去。其中,具格助词“ニシテ”表示完成动作“行ク”(去)所使用的工具是“車”(车)。例句(8)中,王带着一个随从步行去王舍城。其中,具格助词“ニシテ”表示完成动作“向フ”(去往)所使用的手段是“歩行”(步行)。

“ヲ以テ”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段,如例句(10)中,国王从琉璃壶中取出舍利放在金砧板上,让力士们排成一列用捶敲打舍利。其中,具格助词“ヲ以テ”表示完成动作“令+打”(让……打)所使用的工具是“鎚”(锤)。另外,

(15)美那、勧メニ随テ旃檀ヲ以テ堂ヲ造リツ。(2,40)

例句(15)中,美那按照劝说用香木造堂。其中,具格助词“ヲ以テ”表示完成动作“造ル”(建造)所使用的工具是“旃檀”(香木)。而例句(11)中,普明僧用神咒祈求的事情都会实现。其中,具格助词“ヲ以テ”表示完成动作“祈乞フ”(祈求)所使用的手段是“神呪”(神咒)。

以上,通过具体例句分析了4个具格助词的语义特点,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今昔》中具格助词的语义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今昔》的4个具格助词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材料或手段,其中:“シテ”只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可以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ヲ以テ”可以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段。由此可知,在《今昔》的具格助词中,“ヲ以テ”的语义最为广泛。

二、与《今昔》汉语原典的比较

如前所述,《今昔》中的具格助词共有4个,分别为“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从结构及语义的角度分析可知:“シテ”前只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只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动词能动动词,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或使役动词,可以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段。

接下来将通过汉语的工具介词,从汉语原典的角度进一步考察《今昔》中的具格助词与汉语工具介词之间的关系。

(一)汉语的工具介词

马建忠认为,汉语的工具介词中“以”“言所用”,如:“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淮阴侯列传》)[4]。杨伯峻认为工具介词“以”,相当于口语的“拿”“用”,可以互译,而且用法很普遍,如:“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下》)[5]。王力也指出,“作为工具语的介词,‘以’字从上古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书面语言里”,如:“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6]。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工具介词有两个:一个是“以”,表示所使用的工具等,使用范围最广泛;另一个是“用”,与“以”相通,使用范围比“以”小。

(二)从汉语原典的角度再考《今昔》的具格助词

《今昔》是成书于日本平安后期的故事集,文体基本接近汉语训读体,是典型的汉文调和文献。除出典未详者外,绝大部分故事的出典都是汉文献。本节中,笔者将对照《今昔》的汉语原典进一步考察4个具格助词“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的使用情况。

“シテ”的用例,其对应的汉语原典使用的是工具介词“以”,如:

“犬…食畢テ此ノ床ノ傍ノ土ヲ鼻ニテ穿チ、足シテ堀ル。(3,20)”

汉文原典:于是彼白狗……到已于本卧处床四脚下。以口足爬地。《佛说鹦鹉经》

“ニテ”的用例,其对应的汉语原典也使用工具介词“以”,如:

“魔王此ヲ見テ軟ナル語ニテ菩薩ヲ誘ヘテ申サク、…(1,6)”

汉文原典:即以软语。诱菩萨言。《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ニシテ”的用例,其对应的汉语原典并没有使用工具介词,而是直接采用前接名词的动词形式表示动作完成的手段,如:

“其ノ後、王、一人ノ侍者ヲ具シテ歩行ニシテ王舎城ヘ向フ。(1,23)”

汉文原典:王将一侍者。徒步而去。向王舍城。《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第二》

“ヲ以テ”的用例,其对应的汉语原典也使用工具介词“以”,如:

“其時ニ、太子自カラ釼ヲ以テ髪ヲ剃給ヒツ。(1,4)”

汉文原典: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须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

“慈悲ノ力ヲ以テ端正ノ天女ノ形ヲモ破リ刀釼ノ謀ヲモ遁テ、貳月七日ノ夜ヲ以テ如此キ魔ヲ降伏シ畢テ大ニ光明ヲ放テ定ニ入テ真諦ヲ思惟シ給フ。(1,7)”

汉文原典:尔时菩萨。以慈悲力。于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综上所述,通过具体例句的比较可知,除原文中使用具格助词“ニシテ”的例句其对应的汉语原典则直接采用前接名词的动词形式外,原文中使用具格助词“シテ”“ニテ”“ヲ以テ”的例句,其对应的汉语原典也使用工具介词“以”。

三、结语

《今昔》中具格助词有4个,分别是“ニテ”“シテ”“ニシテ”“ヲ以テ”。

在结构上,“シテ”前只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ヲ以テ”前接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或使役动词。也就是说,“ヲ以テ”的结构类型最丰富,用例最多。

在语义上,“シテ”只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可以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ヲ以テ”可以表示完成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段。也就是说,“ヲ以テ”的语义最广泛。

最后,通过与汉语原典的比较发现,除“ニシテ”外,“ニテ”“シテ”“ヲ以テ”的例句中,其对应的汉语原典大都使用工具介词“以”。这正好说明了,在深受汉语原典的影响下,《今昔》中具格助词虽然有4个,但“ヲ以テ”的结构类型最丰富,用例最多,语义最为广泛。

注释:

①本文中《今昔物语集》的例句皆出于《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之第22卷和第23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天竺部、震旦部和本朝部。其中,本朝部中的故事出典是日本人撰写的汉文文献,本文为了便于与古汉语中表示工具的介词进行比较,只以出典为中国人撰写的汉文文献的天竺部和震旦部为考察对象。例句后的(5,32)意为:《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个故事。另外为了便于识别,例句中的汉字均为常用汉字,具格助词部分用双下划线明示。

②此表中的数字不包含故事中汉文标题的具格助词。

[1]岩井良雄.今昔物語集語法考[M].東京:笠間書院,1978.

[2]松村明.古典語·現代語助詞助動詞詳説[M].東京:學燈社,1969:337.

[3]山田孝雄.漢文の訓読によりて伝えられたる語法[M].東京:宝文館,1935:273.

[4]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262.

[5]杨伯峻.文言语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6:118.

[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336.

An Analysis on the Instrument Auxiliary Words in Konjaku Monogatarishū:According to the Examples in“tenjiku bu”&“shintan bu”

LIN Xiaolu
(School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re are four instrument auxiliary words in Konjaku Monogatarishū,which are“Shite”,“Nite”,“Nishite”and“Womotte”.“Shite”follows the concrete noun,collocates with the active verb,and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tool.“Nite”and“nishite”follow the concrete or abstract noun,collocate with the active verb,and express the meaning of tool or method.“Womotte”follows the concrete or abstract noun,collocates with the active or causative verb,and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tool,method or material.Compared with the tales’sources in Chinese,the corresponding sentences mostly use the Chinese preposition“Yi”.It can be seen that,the instrument auxiliary words a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tales source in Chinese.

instrument auxiliary words;noun;verb;tool; “Yi”

H36

A

2095-2074(2011)05-0018-04

2011-07-28

林晓露(1985-),女,广东阳江人,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原典助词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
从“教材”到“原典”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