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

2011-01-14张爱华

护理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测量方法线片上肢

何 华,刘 利,齐 娟,张爱华,王 蕊

PICC导管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

何 华,刘 利,齐 娟,张爱华,王 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安全、维护简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PICC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比实际置管长度深,常进入心脏,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1,2],为此将PICC导管体外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并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9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51例;年龄3岁~70岁;右上肢65例,左上肢25例;贵要静脉46例,肘正中静脉30例,头静脉14例。2009年1月—201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5岁~75.0岁;右上肢63例,左上肢37例;贵要静脉51例,肘正中静脉31例,头静脉18例。两组均采用规格4F PICC导管。两组性别、年龄、病种、血管状况、置管肢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病人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30×109/L,需反复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静脉首选肘部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血管弹性好,并自愿采用PICC置管。排除标准:在预定置管部位有感染或损伤,有上腔静脉综合征,PICC导管未送到预定测量长度者。

1.2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观察组采用右上肢(左上肢)从穿刺点紧贴皮肤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骨上缘外测量法。对照组采用右上肢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左上肢从穿刺点至左胸锁关节再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外测量法。每例测量2次,确定置管长度后,由固定的1名有PICC资质护士行PICC置管术,按PICC操作常规置入PICC管,置管达测量长度后摄胸部X线片定位。

1.3 评定方法 拍X线片确定PICC导管的位置。观察导管位置,置管后摄胸部X线片了解置管位置,若胸部X线片示PICC导管末端不在上腔静脉,而进入其他血管、心脏或仅达锁骨下静脉,为PICC导管异位,PICC末端在心脏位置,可根据病人的胸部X线片调节PICC导管长度,其他异位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调整PICC导管。若胸部X线片示PICC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为置入上腔静脉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表1 两组PICC导管置入情况比较 例(%)

上腔静脉是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至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注入右心房[3],而PICC导管临床上只能依据对病人体表投影外测量来确定置管长度。袁玲等[4-6]研究表明,置管长度过深,可插入右心房,引起病人胸闷、心悸甚至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可能与PICC导管刺激上腔静脉丛、心脏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本组有8例PICC导管插入心脏,其中3例置管后出现不同程度胸闷、心悸等症状,经调整导管位置(拔出1 cm~3 cm)后症状消失,其他5例经拍X线片后发现,但均无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而置管长度过短、未到上腔静脉容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这是因为血流量不够大,不足以充分稀释化疗药物导致[4,6],此外临床观察中发现,置管长度过短易回血造成导管堵塞。因此,体外测量长度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赵锐纬等[7,8]在临床应用中采用对照组外测量方法时,发现该外测量方法实际置管长度过深(插入右心房),其原因是体表外测量的长度与病人血管实际走行的长度有差异有关。采用测量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骨上缘外测量法,提高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结果可见,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达94.0%。而对照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体外测量方法与异位于心脏有关,而与异位于颈静脉或腋静脉等部位无关,对照组有8例异位于心脏,而观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方法能避免异位于心脏。临床研究中发现,选择贵要静脉的病人容易插入心脏,本组8例PICC导管插入心脏的病人中有6例是贵要静脉置管,其中右侧贵要静脉6例,与许晓云[5]报道一致,可能与右侧贵要静脉到达上腔静脉距离最短有关。

[1] 杜萍,何佩仪,何美清,等.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2):41-43.

[2] 覃国程.循证护理在外院带入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0C):2763-2764.

[3] 于频.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7.

[4] 袁玲,叶惠华,叶明枝,等.肿瘤病人PICC插管未到位所致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8-179.

[5] 许晓云.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24-125.

[6] 孙文彦,王秀荣,王凯,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不同位置导管异位对静脉输液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6):391-392.

[7] 赵锐纬,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7-528.

[8] 韩永红.PICC在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3C):784-785.

Clinical study on two exosomatic measurementmethods of PICC catheter

He Hua,Liu Li,Qi Juan,et al(Tangdu Hospital of Fourth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haanxi 710038China)

1009-6493(2011)1C-246-01

R 472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1.03.037

何华、刘利、齐娟、张爱华、王蕊工作单位:71003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010-07-11)

(本文编辑 吕佩)

猜你喜欢

测量方法线片上肢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基于迭代稀疏分解的介损角测量方法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一种高效的PCB翘曲度测量方法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